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成都.重慶旅遊組章(雷開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成都.重慶旅遊組章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成都.重慶旅遊組章》中國當代作家雷開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成都.重慶旅遊組章

和女兒說走就走。訂好車票,背上行李,開啟成都之行。八天的行程,所見所感甚多,然又不想長篇大論以敘之,但若不述諸與文字,又覺這趟旅行缺點啥,遂以組章的形式來記錄這八天的心之所動。

一 美景

1 雲

進入高海拔地帶。一個小時從海拔一千多米到三四千米的高度,考驗身體的承受能力。遊覽黃龍景區,喝了高反的藥,身體好了許多。頭暈、心慌、氣短等症狀漸漸消失。隨之消失的,是大成都的喧譁與心靈的浮躁。

大巴車在盤旋公路上一層層地行駛,從谷底到高處,又到谷底,又至高處,而後行至更高的地方。天空藍得透明澄澈,白雲像一團團棉花,仿佛伸手一扯,就能源源不斷地扯出來,那麼柔軟,那麼蓬鬆。天作被,地為床,這麼柔軟的雲朵蓋在身上一定非常舒服。若把高天上的雲比作女子,她嫵媚嬌俏,她清雅高傲,她活潑沉穩。她擔得起這世間所有美好的詞語。

我從車窗里仰望,我在山坡上仰望,我伸出手,手掌握向白雲,五指仿佛要抓跌近那片柔軟,深陷進去,繼而我的臉,我的身體,一點點或是一下子全都跌進去。我深陷雲朵中,我又仿佛站在雲頂之巔,我沒了方向,但又似乎,心中全是方向。

2 水

在黃龍,在九寨溝,你見到的水是五顏六色的,這是由獨特的鈣華地貌所致。藍的像寶石,綠的像翡翠,黃的像黃琥珀,清澈的像水晶。我願意把這些美好的詞語形容給它們。在山的懷抱里,它們是柔情而美的,它們讓山變得靈動,變得多情。掬一捧山澗里的水,涼到骨髓里,暑氣落荒而逃。它們的聲音極富變化。有的叮咚,有的嘩嘩,有的潺潺,有的咕嘟,有的淙淙,有的滔滔。它們悄然又隆重的給世人演奏着一首大地水之曲。

3 霧

重慶的霧是出了名的,不然怎麼叫霧都呢?踏上重慶的土地,迎面看到的是隱在霧中的高樓。除了天宮一詞,我再想不出別的詞語。霧似輕紗,天宮若隱若現。不多時,天上的雲朵增厚,霧變得濃稠。剛開始是天宮的頂不見了,後來高樓的上半身不見了。我在地面上行走,抬頭望着半空瀰漫的霧,我是在哪裡呢?我是在人間,還是行走在地面與蒼穹之間的地帶?陽光緩緩而來,透射進濃霧。於是,濃稠的霧似着了香衫的仙女,一層層褪去薄紗,霧變得透明起來。天宮又呈現出來,繼而整棟高樓也出現了。霧,全躲進雲層之上去了,或許,是躲到山的另一邊去了。

4 山

山是大地的骨骼,一路前行,看到了各種各樣山的面貌。我身處夷陵,夷陵的山連綿起伏,山上樹木蔥綠茂盛。

從成都到黃龍,一路經過好幾個縣市,到達汶川一帶,山峰變得光禿禿的,褐色的山體,有的稀稀疏疏長着些低矮的植被。山峰高聳雲天。看着它們,我找不到堅如磐石的感覺,相反,我總是擔心它們一觸即潰,搖搖欲墜。一路上,滑坡隨處可見。我知道這裡是地震斷裂帶,獨特的地質環境造就了這裡獨特的山體面貌。可我又不禁想,上蒼在造物的同時,為什麼給我們造就如此高的山峰,但又不能讓它牢固,再牢固一點呢?是怕它們隱藏的豐富的礦產資源不被人類發現嗎?長時間行走在這樣的山體之間,一種蒼涼的情緒長久地蔓延在我的心底。

直到到了松潘,看見大片大片的綠,我的心才倏然開闊了起來。在九寨溝,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山間的綠。淺綠、翠綠、墨綠、黃綠、青綠、蔥綠。這才是夏天的山峰該有的顏色吧,我喜歡這樣的顏色,養眼養心。正如我喜愛山的巍峨,喜愛山的渾厚。

二 歷史

歷史是個厚重的話題。

1 都江堰

去都江堰的很大原因,是因為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一書中的那篇文章《都江堰》。他說,我認為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我知道他這麼說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萬里長城在古時起到了屏障作用,但到了如今,只是為我們生存的地球留下了一種人類意志力的驕傲。而都江堰呢?歷經二千多年後,仍然在發揮着它的功效,滋潤着四川平原,天府之國。我想去實地好好領悟這句話。

都江堰,天府之國的命脈。在都江堰景區,我們看李兵治水的木偶戲。我在戲中明白李冰的治水方略:二八分沙,四六分水。感悟秋雨先生領悟的都江堰之道:人治水,領悟水,順於水,聽從水。在我的想象中,李冰鮮活地從遠古的歷史中向我們飄飄走來,威風凜凜,仙風道骨,他是都江堰的神。

寶瓶口,如其名,細細的瓶口,都江堰的水自此噴涌而出,流向天府之國。李冰是多麼的聰慧,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火燒水淋,山體受不了物理損害自然崩塌,輔之於人工采鑿,把山體分開。僅此一項,我認為,在那個年代,已是一項創舉。

寶瓶口進水,魚嘴分流,飛沙堰泄洪,一步步環環相扣。聽着導遊的講解,我感嘆,當年的李冰他們,完成這樣的工程是何等的不容易,因為他們沒有任何可以借鑑的治理國家都江堰水患現成的方案與方法,完全靠自己摸索。我想說嘆為觀止,但這個詞語在這裡又是何等的輕薄無力。

隨擁擠的人群行走在人工索橋上,膽小的我不敢低下頭去看橋下的水,我聽到它發出的轟轟聲。我看向遠方,水奔涌着從遠處來,那麼決絕,那麼恢宏。它沒有江南水鄉的柔情,它是浩浩蕩蕩的,氣勢磅礴的,奔流不息的,它像一頭未被馴服的野獸,我畏懼它的野心。我想到幾千年前的李冰治服了它們,心底又升起一種敬畏與無邊的佩服。治水,是人領悟了水,順應了水,聽從了水。我再一次在心底默念,感悟都江堰的偉大。

2 汶川

我沒有選擇映秀遺址這條線路,是因為出來遊玩,不想心情太沉重,但是踏上四川這片土地,這個話題就不能避免。汶川映秀,太沉重。

大巴一路行駛,漂亮的樓房(幾乎都是災後重建的),美麗的風景,但時不時能瞥見一棟兩棟歪斜的高樓,這都是汶川大地震遺留下來的。導遊給我們講述,映秀鎮漩口中學的教學樓,五層變成四層,樓底下永久埋着十九名學生和兩名老師。導遊繼續說,萬人坑,一層屍體,一層石灰與消毒粉,後來石灰不夠用,二層屍體一層石灰,後來三層,四層。我無法想象,也害怕想象。進入汶川地界後,發現山坡上一片接着一片的柏樹,整齊的一排連着一排,在植被並不茂盛的山峰上尤為顯眼。導遊說,那每棵樹下面都是一個曾經鮮活的生命。我的目光停留在這些樹上,隨即匆忙地瞥過去。我深嘆一口胸中的悶氣,望向那岷江水。導遊的聲音又響起,地震後,汶川境內的岷江水,六七尺深的血水呀,流了兩天,而後才逐漸看到水的顏色。我仿佛窒息,我深吸一口氣,慢慢地吐出來,但每吐一口氣後,進一口氣變得艱難。我很快張開嘴,大口大口地吸着氣,我的眼睛不知望向哪裡。

回成都的時候已是夜晚。途經映秀鎮,三個碩大的發光字「映秀鎮」鑲嵌在石壁上。導遊說,這三個發光字二十四小時晝夜亮着。我想,它一定是為活着的倖存下來的映秀人照亮黑暗,也為那些逝去的人照亮回家的路。因為如今的映秀鎮在對口支援城市廣東東莞的幫扶下,煥然一新,建造得非常漂亮。

我的目光投向山川河流。天空很藍,岷江一路奔涌。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3 白公館,渣滓洞

參觀完這兩個革命遺址,我沉重的不能呼吸。這是與路過汶川時的不能呼吸的心情是不一樣的。返回出口的路上,遇到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拉着父親的手,左右搖晃,略帶哭腔地求着,爸爸,我們快出去吧,我不喜歡這個地方。年輕的父親低頭對他說着什麼,又用手指着背後的渣滓洞。女兒見狀也說,媽,我一進那屋裡,我的汗毛都豎起來了,頭皮發麻。我沒有接話,因為此刻的我,沉重地不想說話。

重慶是個高熱潮濕的地方,一下重慶北站,這種高熱潮濕的氣候讓我很不適應。但到了這兩個地方,三面是高高的山峰,房子都窩在峰底,極為隱蔽,四面都有高高的瞭望哨台。低矮、黑暗、潮濕的房屋,蚊蟲極多,革命者一個個被嚴刑拷打,身受重傷。那些陰森的刑具:老虎凳、電椅子、煤火爐、竹籤子、狼牙棒、鐵銬鐵鐐等等,讓人不寒而慄。革命者吃的是摻雜了沙土的飯菜和餿了的湯。

可在那樣極度惡劣的環境下,他們仍保持着不屈不撓,堅持學習的樂觀精神。他們中的二十幾位詩歌愛好者秘密成立了鐵窗詩社,在獄中開展了一次也僅有的一次詩歌學習。我拍下了其中一部分。

對聯:一扇風門伸頭,兩個天窗出氣。橫批:樂在其中。

詩歌:

烏雲遮不住太陽,

冰雪鎖不住春天。

鐵牢——

關住了戰士的身子,

關不住勇敢的心愿。

……

用什麼來迎接我們的勝利?

用我們不屈的意志,

堅貞的信念!

一何雪松獄中遺作《迎接勝利》節選。

我們是天生的叛逆者,

我們要把這顛倒的乾坤流轉!

我們要把這不合理的一切打翻!

今天我們坐牢了,

坐牢又有什麼稀罕?

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難,

我們願,

願把這牢底坐穿!

一何近平獄中遺作巜把牢底坐穿》節選

不要眼淚,

不要人們的慰藉。

記着呵一一

中國人還活着。

這冊血寫的賬簿,

將是一塊歷史的豐碑。

死,是永生,

死並不是戰鬥之火的熄滅。

讓它永不泯滅的忠魂,

在青翠的歌樂山巔,

仰望黎明!

一艾文宣烈士獄中遺作《悼龍光章同志》

看着展櫃裡烈士們的一首首激情豪邁的遺作,我的心劇烈地跳動着。

展櫃裡還存放着革命者們的書信、遺物、江姐等人製作的紅旗等等。

一個窂房挨着一個窂房,看着,走着,走着,看着,他們吃飯的飯碗,薄薄的被子,方便的木桶。現在的小孩子們如何能明白,在這么小小的,幾個平方的,陰暗的潮濕的屋裡,十來個人的吃喝拉撒都在這裡呢!

我腳下的每一步,都曾是當年這些革命者踩過的地方。對着每間窂房裡牆壁上的照片,我只能深深地鞠上一躬。

重慶解放前三天,二百多個革命者被敵人殘酷秘密殺害。死去的二百多名的烈士名字刻在牆上,看着江竹筠,小蘿蔔頭,這些從小熟悉的名字,我伸出手,想輕輕撫摸一下他們,可又怕弄疼了他們。我只有對着這寫滿名字的牆,再一次深深地,深深地鞠躬。一次,兩次,三次……

三 人物

1 文友

成都行,與華君老師見面。華君老師是我在江山文學網結識的,他是社團的一名編輯。每讀到他給我編發的文章,他的編語總是能說到我的心裡去,後來便加了華君老師的微信,閒暇時會跟他聊聊文學,他也會給我講講社團里的一些事。時間久了,我能感知這是個性情中人,真誠地愛着文學,愛着他的編輯工作。

其實大家都知道,文學網站的編輯,哪怕是很大的文學網站編輯,包括社團的社長,都是沒有工資的。大家憑的就是對文學的一腔熱忱,一種情懷罷了。作為一名編輯,他還要義務回答作者們的許多問題。華君老師利用一切空閒時間,給作者的文寫編按。等車的時候寫,公交車上寫,工作間隙寫,而深夜乃至凌晨編文更是家常便飯。我為他們的奉獻犧牲精神感動。

看朋友圈知我來到成都,他和妻子(他的妻子是他在江山文學網認識的)騎行一個小時來到成都,預訂好火鍋等着我們到來。雖是初次見面,但我們絲毫沒有陌生約束的感覺,像老朋友一樣侃侃而談。他的妻子嬌小可人,待人親切,很多話題我們聊起來就會聊個沒完。這是個善良美麗、善解人意的妹妹。

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很快過去。茫茫人海,相識是一種緣分,祝願華君老師家庭幸福美滿,保持對文學的愛,因為這份愛,會感染到更多喜愛文學的人。

2 導遊

很幸運,遇上幾個好導遊。給宣傳單上旅行社打電話,一個好聽的男生傳來,給我們介紹如何省錢遊玩,讓我們避免踩坑。我們也快速做了決定,跟團游,少操心。

在八天的行程里,我們接觸到了兩個導遊,她們在介紹景點時專業詳盡,語言功底紮實,態度親和,給我的印象都不錯,特別是黃龍至九寨溝的三天旅程中,一個名叫仁清的導遊給我留下了較深的印象。高高的個子,長又黑的頭髮,隨意披着。皮膚白晰,沒有藏族人的那種高原紅。一件黑色T恤,一條牛仔褲把她的雙腿襯得又直又長。手腕上的玉鐲,胸前的玉佩,全身洋溢着青春的氣息,幹練利落,又不乏都市女孩的時尚。

一路前行,每到一個景點,她用好聽標準的普通話給我們介紹。有關景點的古詩詞或關聯的現代詩歌,脫口而出,讓我很是欣賞。而且,一些熱點時事說起來也條條在理,看得出她的眼界很寬。後來她告訴我們,她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難怪呢。

她很細心,礦泉水,解暑的西瓜,牛奶,都是她自己給遊客們準備的。游完黃龍,晚上在賓館住宿時,她一個房間一個房間詢問有沒有不舒服的,她自備了一些藥品,免費給大家使用。我因為高反有些頭暈,她給我擦上她帶的精油,給我做了個頸部按摩,人感覺舒服了許多。即使在最後一天購物時,她也是很有涵養,並沒有強行要求我們購物。她講道理,講事實,讓遊客歡喜購物,不覺得自己是冤大頭。她說,玩就玩得開心,買也買的願意。這趟旅行就是圓滿的了。

的確,到一個地方旅遊,遊客的體驗感來自方方面面,但作為一名導遊,在我看來,他就是這個城市的名片。如果所有的導遊都有一份職責所在,我相信旅遊產業會朝着更健康化的方向發展。

3 女兒

與女兒是首次出遊。這次旅行,讓我更了解認識了我從小帶大的女兒,她真的長大了。很少出門的我這次轉換了身份,她是媽,我是女兒,出行的一切都不用我操心,從訂車票、旅店、坐地鐵、吃飯等等,她非常細心,我想這可能與她的職業有關。在黃龍,我出現高反的症狀,她的緊張與體貼,讓我的心升起一股暖流。但是,她也非常有主見,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小便宜堅決不占。我想起在家裡,她倒是時不時占占我們的小便宜,不禁撇撇嘴。她狡黠地一笑,說,天上沒有白掉的餡餅,記住這句話就好了。

一次旅行,對女兒,我放心了。

四 其它

其實,還有許多值得紀念的事情。

比如重慶,它的交通絕對是迷宮一般的存在。在這個空氣里都飄着火鍋味道的城市,高德也會迷茫。從沒出錯的女兒,在重慶北站找出口乘地鐵時,錯了兩次。打開導航走到訂好的旅店門口,不知從哪裡進。

重慶是個能通天入地的城市。網友們說,在重慶你無論站在哪一層,都覺得是第一層。的確如此。你看似站在地面,但也許你的腳下,正有許多的行人與車輛。在重慶,地上一個世界,地下還有一個世界

十八梯,連接着重慶上下兩個半城,也連接着它的歷史與未來。一棵棵高大的黃桷樹,見證着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我想到樂平里屈原廟前的那棵黃桷樹,歲歲年年,年年歲歲,守護着,庇佑着,滄桑流年。

成都的鶴鳴茶社,泡上一杯茶,開啟悠閒的下午時光。看舞台上成都三絕:變臉、噴火、頂碗。近距離感受川劇的魅力

寺廟裡,在一池一池的蓮花旁,栽種了一小塊蔬菜,長長的辣椒,紫瑩瑩的茄子,讓我瞬間感到煙火氣。在悠揚空曠的誦經聲里,我看到塵世的煙火繚繞。

在藏民的家裡,認識的,不認識的,來自天南地北的人圍坐一團吃飯。藏民載歌載舞,熱情洋溢,讓我們真切感受這個能歌善舞的民族

神秘的羌族、藏族文化,有着無盡的魔力,想去接近它,明白它。那大大小小的轉經筒,那飄揚的經幡,傳達着神秘與信仰。

還有,重慶小面、火鍋,李子,冷湯圓、涼粉……這些舌尖上的美味,不由得你嘖嘖稱讚。

一次旅行,身心得以釋放。而行走的妙處,雖絮絮叨叨說了許多,然還有很多的感受,與人說處又無言。[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