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成都曲 張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成都曲
圖片來自紅動中國網

成都曲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首聯以濃墨重彩點染了錦江的秀美景色;頷聯巧妙地將自然景色與地域特色相結合;頸聯則筆鋒一轉,將視線從自然景色引向了人文景觀;尾聯以問句的形式巧妙收尾,既展現了遊人在面對眾多酒家時的選擇困惑,又體現出錦江地區酒家的繁榮與多樣

原文

張籍〔唐代〕

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

萬里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

譯文

新雨初霽,錦江西面煙波浩瀚水碧綠,山頭嶺畔,荔枝垂紅,四野飄溢清香。

城南萬里橋邊有許多酒家,來遊玩的人最喜歡在哪家投宿呢?

鑑賞

  這是張籍游成都時寫的一首七絕,描寫了成都的秀麗風光、風土人情及繁華景象,流露出詩人對成都的眷戀之情。

  錦江,以江水清澄、濯錦鮮明而著稱。它流經成都南郊,江南為郊野,江北為市區,江中有商船。地兼繁華、幽美之勝。詩的前兩句展現詩人順錦江西望時的美景。新雨初霽,在綠水煙波的背景下,山頭嶺畔,荔枝垂紅,四野飄溢清香。那如畫的景色十分誘人。這兩句寫眼前景,景中含情,韻味深長,如跳動的音符,悠揚的旋律,撥動了人們的心弦。

  上面寫郊野景色,後兩句則是由於「橋」和「酒家」的跳入眼帘,逗引起人們對市井繁華情況的想象。橋下水入岷江流至宜賓,與金沙江合為長江,東流直達南京,唐時商賈往來,船隻很多。「萬里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唐時酒家多留宿客人。讀了這兩句,使人由「萬里橋」而想到遠商近賈,商業興盛,水陸繁忙;由「多酒家」想到遊人往來,生意興隆。最後說:遊人呀,你究竟選擇那一酒家留宿更稱心如意呢?從這問人和自問的語氣里,使人想到處處招待熱情、家家樸實誠懇的風土人情和店店別具風味、各有誘人「聞香下馬」的好酒。處處酒家好,反而不知留宿何處更好了。

  沈德潛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主;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遠。」(《說詩晬語》)張籍此詩,句句含景,景景有情,特別是後二句,近似口語,卻意味深遠,讀後感到精警而又自然。詩人既善於抓住富於特徵的一般景物,又善於抓住思緒中最閃光的一瞬間——「遊人愛向誰家宿?」這樣就能使一篇之朴,養一句之神;一句之靈,回一篇之運。這就是張籍「看似尋常最奇崛」之風格所在,也是詩作具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遠的藝術魅力之所在。

創作背景

  這是張籍游成都時寫的一首七絕,詩通過描寫成都市郊的風物人情和市井繁華景況,表現了詩人對太平生活的嚮往。

簡析

  《成都曲》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首聯以濃墨重彩點染了錦江的秀美景色;頷聯巧妙地將自然景色與地域特色相結合;頸聯則筆鋒一轉,將視線從自然景色引向了人文景觀;尾聯以問句的形式巧妙收尾,既展現了遊人在面對眾多酒家時的選擇困惑,又體現出錦江地區酒家的繁榮與多樣。全詩將自然景色、地域特色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展現出錦江地區的獨特魅力,繪製出一個如詩如畫的錦江世界。

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採蓮曲》《江南曲》。《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並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