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是中國政府實施大熊貓等瀕危野生動物遷地保護工程的主要研究基地之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是我國乃至全球知名的集大熊貓科研繁育保護教育教育旅遊熊貓文化建設為一體的大熊貓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研究機構。

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1]

中文名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外文名Chengdu Research Base of Giant Panda地理位置成都市成華區外北熊貓大道1375號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開放時間除5月1日-5月5日其他時間07:30-18:00(最晚入園17:00);5月1日-5月5日 07:30-18:00(最晚入園16:00)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門票價格58元占地面積1500 畝 距市中心10公里所屬國家中國官方電話86-28-83510033

大熊貓基地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是在成都動物園飼養、救治、繁育大熊貓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20世紀80年代,邛崍山系冷箭竹開花枯死,一部份大熊貓因缺食飢餓而被救護集中到成都動物園。

1987年,為了加強對病餓大熊貓的救治管理,將大熊貓的教育展示功能與救護研究功能分離,強化大熊貓科學研究,提高大熊貓繁育水平,成都市人民政府決定建立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並與成都動物園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

1990年後,成都基地與成都動物園分成了兩個獨立的實體單位。

1992年,大熊貓博物館對遊客開放。

1997年,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在國家計委、成都市計委、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金會共同資助1500多萬建立了國內第一家開展中國特有瀕危保護研究的開放實驗室。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2000年,在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系統率先開展公眾保護教育工作,成立科普教育部。 2001年,開放實驗室被四川省科技廳命名為「瀕危動物繁殖與保護遺傳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同年,成都基地與四川大學合作開展研究與實驗。 2003年,基地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人才開發先進單位」,並獲批國家人事部授予的全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2006年,被國家旅遊局正式授予「國家AAAA級景區。

2007年,該實驗室被國家科技部正式批准成為「瀕危野生動物生物學——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與此同時,在成都基地和四川大學分別建立了現代化的大熊貓博物館、動物標本館和瀕危動物基因資源庫。

2011年,由基地和全球科思基金會聯合創辦的「大熊貓保護生物學國際研究中心」也在基地掛牌成立。 2014年9月,基地被授予「全國技術人才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10月1日,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 「熊貓谷」對外試開放。

2015年4月20日,「熊貓谷」正式對外開放。 2019年4月,與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等8家單位聯合發起西南旅遊景區聯盟。

基地概況

根據2017年5月基地官網信息簡介,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在管理上實行「主任辦—部(中心)—班組」三級管理模式。主任辦設5個領導崗位,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含副書記)4人。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內設機構為5個部,名稱分別為:綜合秘書部、動物飼養管理部、動物疫病防控部、動物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野放繁育研究中心。


熊貓繁育

1987年,成都基地以從野外搶救留下的6隻病餓大熊貓為基礎,成功繁育大熊貓62胎、88仔,幼仔存活數54隻;圈養大熊貓由1991年的8隻增加到2005年的47隻,是全國大熊貓主要輸出單位之一。

合作交流

截至2016年,成都基地與國際自然聯盟、世界自然基金會等保護組織,以及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基因組多樣性實驗室、美國施米桑林國家動物園保護研究中心、美國奧克蘭市東灣動物園協會、英國曼徹斯特動物園協會、英國利物浦大學、日方慶應義塾大學、日本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韓國三星農園、西班牙馬德里動物園等12個國家的有關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形成了廣泛的國際研究網絡平台。從1989年起,與國際自然聯盟保護繁殖專家組(CBSG)聯合,先後主辦了「瀕危動物基因資源庫培訓班」、「貓科動物獸醫培訓班」、「種群遺傳管理培訓研討會」、「大熊貓非干擾性繁殖內分泌培訓班」等國際學術培訓活動。1994年起與日本白濱野生動物園開展了為期10年的大熊貓合作繁育研究,其間在日本產仔成活4隻;從1999年11月起,與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合作開展為期10年的大熊貓繁育研究,成功繁育幼仔2隻。

繁育合作

日本和歌山白浜野生動物園

1994年起,基地與日本和歌山白浜野生動物園開始進行首個大熊貓國際合作繁殖計劃,合作繁育大熊貓共8胎15仔,成活12隻,大熊貓「梅梅」2000、2001、2003、2005、2006年連續產5胎9仔,成活7仔,創造了首例圈養大熊貓秋季發情冬季產仔成活和連產9仔成活7仔的佳績。

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及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

基地自1999年與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及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開展「國際合作繁殖計劃」以來,旅美大熊貓「倫倫」於2006、2008、2010年共產下3胎3仔。2006年出生的大熊貓「美蘭」現已歸國,並成為了「地球一小時」全球形象大使。

西班牙馬德里動物園

2007年9月,成都熊貓基地與西班牙馬德里動物園正式合作開展大熊貓國際合作繁殖計劃。2010年9月,雌性大熊貓「花嘴巴」成功產下一對雙胞胎。

法國保瓦爾野生動物園

2012年1月15日,基地的雄性大熊貓「圓仔」和雌性大熊貓「歡歡」乘專機從成都飛赴法國保瓦爾野生動物園(ZooParc de Beauval),開展為期10年的中法大熊貓國際繁育合作計劃。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