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戲為六絕句·其二 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戲為六絕句·其二
圖片來自搜狐網

戲為六絕句·其二是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論初唐四傑。初唐詩文,尚未完全擺脫六朝時期崇尚辭藻浮華艷麗的余習,「輕薄為文」,是當時的人譏笑「四傑」的話,詩人厭惡這種論調,駁斥了當時文壇上一些人貴古賤今、好高騖遠的習氣。此詩反映了詩人反對「好古非今」的文學批評觀點,表明評價作家不能脫離其時代的條件。

原文

杜甫〔唐代〕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江河萬古流。

譯文

王楊盧駱開創了一代詩詞的風格和體裁,淺薄的評論者對此譏笑是無止無休的。待你輩的一切都化為灰土之後,也絲毫無傷於滔滔江河的萬古奔流。

分析

  《戲為六絕句》是杜甫針對當時文壇上一些人存在貴古賤今、好高騖遠的習氣而寫的。它反映了杜甫反對好古非今的文學批評觀點。其中的「不薄今人」、「別裁偽體」、學習「風雅」、「轉益多師」(兼采眾家之長)等見解在今天也還是有借鑑意義的。本詩是《戲為六絕句》中的第二首,詩中既明確地肯定了王楊盧駱「初唐四傑」的文學貢獻和地位,又告誡那些輕薄之徒不要一葉障目而譏笑王楊盧駱,他們的詩文將傳之久遠,其歷史地位也是不容抹殺的。

創作背景

  庾信總結了六朝文學的成就,對唐代的律詩、樂府歌行和駢體文,都起有直接的先導作用。在唐人的心目中,他是距離唐代較近的詩人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因而是非毀譽也就容易集中到他的身上。至於初唐四傑,雖不滿於以「綺錯婉媚為本」的「上官體」,但他們主要的貢獻,則是在於對六朝藝術技巧的繼承和發展、今體詩體制的建立和鞏固。而這,也就成了「好古遺近」者所謂「劣於漢魏近風騷」的攻擊的口實。如何評價庾信和四傑,是當時詩壇上論爭的焦點所在。於是,在唐肅宗上元二年(761),杜甫創作了《戲為六絕句》,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此詩便為其中之一。

簡析

  《戲為六絕句·其二》是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論初唐四傑。初唐詩文,尚未完全擺脫六朝時期崇尚辭藻浮華艷麗的余習,「輕薄為文」,是當時的人譏笑「四傑」的話,詩人厭惡這種論調,駁斥了當時文壇上一些人貴古賤今、好高騖遠的習氣。此詩反映了詩人反對「好古非今」的文學批評觀點,表明評價作家不能脫離其時代的條件。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