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戊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戊烷

戊烷,烷烴中的第五個成員。正戊烷有2種同分異構體:異戊烷(沸點28°C)和新戊烷(沸點10°C),"戊烷"一詞通常指正戊烷,即其直鏈異構體。

物化性質

飽和蒸氣壓(kPa):53.32(18.5℃) [1] 燃燒熱(kJ/mol):3506.1

臨界溫度(℃):196.4

臨界壓力(MPa):3.37

引燃溫度(℃):260

爆炸上限%(V/V):9.8

爆炸下限%(V/V):1.7

溶解性:微溶於水,溶於乙醇、乙醚、丙酮、苯、氯仿等多數有機溶劑。

危險標記 7(易燃液體) 主要用途 用作溶劑,製造人造冰、麻醉劑,合成戊醇、異戊烷等

戊烷1.jpg

反應

戊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5H12 + 8 O2 → 5 CO2 + 6 H2O

與其他烷烴類似,戊烷也可發生自由基氯代反應:

C5H12 + Cl2 → C5H11Cl + HCl

此類反應無選擇性,產物為1-、2-、3-氯代戊烷,以及多取代衍生物的混合物。其他鹵素也可與戊烷發生自由基取代反應。

除正丁烷外,正戊烷也可製取馬來酐:

CH3CH2CH2CH2CH3 + 5 O2 → C2H2(CO)2O + 5 H2O + CO2

戊烷2.jpg

主要用途

主要用於分子篩脫附和替代氟里昂作發泡劑,用作溶劑,製造人造冰、麻醉劑,合成戊醇、異戊烷等。

儲運條件

庫房通風低溫乾燥; 與氧化劑、酸類分開存放。 [2]

環境影響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高濃度可引起眼與呼吸道粘膜輕度刺激症狀和麻醉狀態,甚至意識喪失。慢性作用為眼和呼吸道的輕度刺激。可引起輕度皮炎。

戊烷3.jpg

二、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

毒性:屬低毒類。

急性毒性:LD50 446mg/kg(小鼠靜脈)

刺激性:人經眼:140ppm(8小時),輕度刺激。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動物吸入25.2,116,332,800mg/m3,117天,未見中毒反應。

危險特性:極易燃,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極易燃燒爆炸。與氧化劑能發生強烈反應,甚至引起燃燒。液體比水輕,不溶於水,可隨水漂流擴散到遠處,遇明火即引起燃燒。在火場中,受熱的容器有爆炸危險。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明火會引着回燃。

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⒊現場應急監測方法:

戊烷4.png

氣體檢測管法

⒋實驗室監測方法:

氣相色譜法《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測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編

⒌環境標準:

前蘇聯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300mg/m3

處理方法

一、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儘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進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戊烷5.png

二、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一般不需要特殊防護,空氣中濃度較高時,建議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護:必要時,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防靜電工作服。

手防護: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嚴禁吸煙。避免長期反覆接觸。

三、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滅火方法: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

滅火劑:泡沫、乾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滅火無效。

可以發生取代反應,可與氯氣發生反應生成戊烷的氯代物。

戊烷6.jpg

安全信息

包裝等級:I 危險類別:3 海關編碼:2901100000 危險品運輸編碼:UN12653/PG1 WGKGermany:2 危險類別碼:R12;R51/53;R65;R66;R67 安全說明:S9-S16-S29-S33-S61-S62 RTECS號:EK4430000 危險品標誌:Xn:Harmful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