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慢性縱隔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慢性縱隔炎
原圖鏈接

縱隔炎是指縱隔內的細菌感染,臨床上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縱隔炎多形成膿腫,病情嚴重。 [1]

病因

急性縱隔炎

本病病因多為繼發性。常見的有貫通性胸部外傷、食管或氣管破裂、咽下異物造成食管穿孔、食管手術後吻合口瘺、食道鏡檢查外傷穿孔和食管癌潰瘍外穿等。常在嘔吐時發生,偶因鄰近組織如食管後腔、肺、胸膜腔淋巴結、心包膜等的感染灶的直接蔓延而引起。

慢性縱隔炎

常為結核組織胞質菌病放線菌結節病梅毒外傷後縱隔出血以及藥物中毒等因素引起,可引起縱隔纖維化。也可能與自身免疫有關。部分患者的病因不明。 [2]

英文名稱 就診科室
mediastinitis 胸外科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結核、組織胞質菌病、放線菌、梅毒、外傷後縱隔出血以及藥物中毒等因素引起 有寒戰、高熱,吞咽困難、呼吸困難、肺動脈高壓、肺靜脈高壓、聲音嘶啞、膈肌麻痹等

臨床表現

急性縱隔炎可有相關的病史,典型表現為起病急,有寒戰、高熱,胸骨後劇烈疼痛,可放射至頸部、耳後或整個胸部和兩側肩胛之間。查體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有明顯全身中毒症狀,胸骨有壓痛,縱隔濁音界擴大,發現縱隔摩擦音及與心音同步的碎裂音等;還可因縱隔結構受壓出現氣管移位、頸靜脈怒張等症狀。

慢性縱隔炎病程隱匿,早期在肉芽腫性縱隔炎時,大多無明顯症狀,發展到縱隔纖維化後,常因縱隔結構受侵或受壓產生症狀,累及上腔靜脈、食管、氣管、支氣管、肺大血管或縱隔內神經等,產生上腔靜脈梗阻、吞咽困難、呼吸困難、肺動脈高壓、肺靜脈高壓、聲音嘶啞、膈肌麻痹、Hornor′s征等。 [3]

檢查

縱膈炎症影像學
原圖鏈接

實驗室檢查

周圍血象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計數增多。

其他檢查

X線示兩側縱隔陰影增寬,上縱隔明顯,因炎症累及周圍胸膜,致使兩側輪廓較模糊。側位胸片示胸骨後密度增加,氣管、主動脈弓的輪廓模糊。形成膿腫時,可於縱隔的一側或雙側見突出的膿腫陰影,氣管、食管受壓移位。也可出現縱隔氣腫、膿腫、液平、胸腔液氣胸等徵象。食管碘油或有機碘液造影可見食管穿孔部位、食管-支氣管瘺或食管胸膜瘺。 [4]


診斷

縱膈炎症病因
原圖鏈接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結合輔助檢查,可做出診斷 [5]

鑑別診斷

慢性縱隔炎應與中央型或縱隔型肺癌、縱隔惡性腫瘤鑑別。 [6]

併發症

急性縱隔炎如發展為縱隔膿腫,臨床表現急重兇險,死亡率高。 [7]

治療

急性縱隔炎

治療原則:清除病因儘快引流控制感染營養支持。主要針對原發病及病因進行治療。縱隔外傷氣管破裂者,可行氣管修補術。食管破裂或術後吻合口瘺者,可行食管修補術,禁食補液及胃腸減壓。縱隔引流十分必要。膿液培養,選擇敏感抗生素有利於治療。

慢性縱隔炎

內科保守治療 根據不同病因採取不同措施,如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激素促進吸收,利尿劑減輕水腫,低分子右旋糖酐促進靜脈側支循環等方法進行減症治療,以待側支循環的建立。 外科手術治療 外科手術建立側支循環,如縱隔纖維化病變局限時,可手術切除病灶,解除器官壓迫,施行上腔靜脈旁路移植手術,以減輕上腔靜脈的阻塞。還可直接切開梗阻的靜脈,進行血栓摘除術、內膜切除術,或使用人工血管、自身靜脈、同種異體血管進行搭橋短路手術等。國外有在上腔靜脈狹窄處作縱切口,以大隱靜脈片修補術。 [8]

參考來源

  • 王永功,侯明,劉青青等.   牙源性壞死性縱隔炎. 《 華西口腔醫學雜誌 》 , 2001  
  • 上官誠芳,吳繼昌,王士禮等.   嚴重頸深部感染引發下行性壞死性縱隔炎1例. 《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 》 , 2009  
  • 杜曉燕,陳威華.   下行性壞死性縱隔炎的治療. 《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誌 》 , 2001  
  • 史向陽,井松,趙文剛,白玉等.   下行性壞死性縱隔炎的診治及護理. 《 中國實用護理雜誌 》 , 2005  
  • 魏煜程,祝凱,王明釗,尚偉等.   下行性壞死性縱隔炎的診斷與治療. 《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誌 》 , 2012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