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慈孝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慈孝竹,又名孝順竹。為禾本科簕竹屬灌木型叢生竹,地下莖合軸叢生。竿高4-7米,直徑1.5-2.5厘米。

分布於我國東南部至西南部,野生或栽培。原產越南。多生在山谷間,小河旁。長江流域及以南栽培能正常生長。山東青島有栽培,是叢生竹中分布最北緣的竹種。

  • 中文學名:孝順竹
  • 拉丁學名:Bambusa multiplex
  • 別 稱:孝順竹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禾本目
  • 科:禾本科
  • 亞 科:竹亞科
  • 屬:簕竹屬Bambusa
  • 亞 屬:孝順竹亞屬
  • 分布區域:我國東南部至西南部

生長環境

性喜溫暖濕潤氣候,但在南方暖地竹種中,慈孝竹的耐寒力較強,喜排水良好、濕潤的土壤。性好高爽,適生於溫暖濕潤、背風、土壤深厚之環境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我國東南部至西南部,野生或栽培。原產越南

形態特徵

竿高4-7米,直徑1.5-2.5厘米,尾梢近直或略彎,下部挺直,綠色;節間長30-50厘米,幼時薄被白蠟粉,並於上半部被棕色至暗棕色小刺毛,後者在近節以下部分尤其較為密集,老時則光滑無毛,竿壁稍薄;節處稍隆起,無毛;分枝自竿基部第二或第三節即開始,數枝乃至多枝簇生,主枝稍較粗長。竿籜幼時薄被白蠟粉,早落;籜鞘呈梯形,背面無毛,先端稍向外緣一側傾斜,呈不對稱的拱形;籜耳極微小以至不明顯,邊緣有少許繸毛;籜舌高1-1.5毫米,邊緣呈不規則的短齒裂;籜片直立,易脫落,狹三角形,背面散生暗棕色脫落性小刺毛,腹面粗糙,先端漸尖,基部寬度約與籜鞘先端近相等。末級小枝具5-12葉;葉鞘無毛,縱肋稍隆起,背部具脊;葉耳腎形,邊緣具波曲狀細長繸毛;葉舌圓拱形,高0.5毫米,邊緣微齒裂;葉片線形,長5-16厘米,寬7-16毫米,上表面無毛,下表麵粉綠而密被短柔毛,先端漸尖具粗糙細尖頭,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假小穗單生或以數枝簇生於花枝各節,並在基部托有鞘狀苞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3-6厘米;先出葉長3.5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纖毛;具芽苞片通常1或2片,卵形至狹卵形,長4-7.5毫米,無毛,具9-13脈,先端鈍或急尖;小穗含小花(3)5-13朵,中間小花為兩性;小穗軸節間形扁,長4-4.5毫米,無毛;穎不存在;外稃兩側稍不對稱,長圓狀披針形,長18毫米,無毛,具19-21脈,先端急尖;內稃線形,長14-16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纖毛,脊間6脈,脊外有一邊具4脈,另一邊具3脈,先端兩側各伸出1被毛的細長尖頭,頂端近截平而邊緣被短纖毛;鱗被中兩側的2片呈半卵形,長2.5-3毫米,後方的1片細長披針形,長3-5毫米,邊緣無毛;花絲長8-10毫米,花葯紫色,長6毫米,先端具一簇白色畫筆狀毛;子房卵球形,長約1毫米,頂端增粗而被短硬毛,基部具一長約1毫米的子房柄,柱頭3或其數目有變化,直接從子房頂端伸出,長5毫米,羽毛狀。成熟穎果未見。[1]

主要價值

孝順竹竹稈叢生,四季青翠,姿態秀美,宜於宅院、草坪角隅、建築物前或河岸種植。若配置於假山旁側,則竹石相映,更富情趣。

本種杆青綠色,枝葉密集下垂,形狀優雅、姿態秀麗,為傳統觀賞葉竹種。多栽培於庭院供觀賞,在庭院中可孤植、群植,作劃分空間的高籬;也可在大門內外入口角道兩側列植、對植;或散植於寬闊的 庭院綠地;還可以種植於宅旁作基礎綠地中作緣籬用。也常見在湖邊、河岸栽植。若配置於假山旁側,則竹石相映,更富情趣。 [2]

栽培技術

種植

孝順竹以母竹移栽最為簡便,應於3月間進行,以竿基芽眼肥大,鬚根發達者為佳,母竹留枝2、3盤。至於移兜栽植,則不留竿部,只栽竹兜也會成活。

孝順竹也可用分根或埋條繁殖,剪取每節帶葉枝條埋土繁育。

病蟲害防治

及時清掃慈孝竹下的枯竹葉,組織人力及時清除雜草,防止雜草生長過快失去控制。注意病蟲害及植株乾旱情況,一旦發現異常立即上報。

常見變種

毛鳳凰竹(變種)(湖南)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分特徵為籜鞘背面被糙伏毛。

產江西、湖南。生於曠地或溪邊。模式標本采自湖南長沙。

觀音竹(變種)(廣東)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分特徵為竿實心,高1-3米,直徑3-5毫米,小枝具13-23葉,且常下彎呈弓狀,葉片較原變種小,長1.6-3.2厘米,寬2.6-6.5毫米。

原產華南地區。多生於丘陵山地溪邊,也常栽培於庭園間以作矮綠籬,或盆栽以供觀賞。

石角竹(變種)(台灣)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蘀鞘先端近於兩側對稱的寬拱形。

產台灣。常年植於旱地田野間和山麓,廣州庭園間也有栽培。模式標本采自台灣。

本變種常栽培以作綠籬和防風林。

黃紋竹(栽培型)(廣西植物)

本栽培型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分特徵為竿節間在具芽或具分枝的一邊具黃色縱條紋。

產四川。栽培於成都望江樓公園。模式標本采自四川成都。

小琴絲竹(栽培型)(四川)

本栽培型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分特徵為竿和分枝的節間黃色,具不同寬度的綠色縱條紋,竿籜新鮮時綠色,具黃白色縱條紋。

四川、廣東和台灣等省於庭園中栽培。

竿和分枝的色澤鮮明,有如黃金間碧玉,在庭園種植以供觀賞。

銀絲竹(栽培型)(香港)

本栽培型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竿下部的節間以及籜鞘和少數葉片等皆為綠色而具白色縱條紋。

廣州和香港於庭園中栽培。

為庭園中栽培的觀賞品種。

垂枝竹(栽培型)

原產我國,廣州庭園中有栽培。

為庭園觀賞品種,葉片細長,枝葉下垂,形似垂柳,甚為美觀。

鳳尾竹(栽培型)

本栽培品種與觀音竹相似,但植株較高大,高3-6米,竿中空,小枝稍下彎,具9-13葉,葉片長3.3-6.5厘米,寬4-7毫米等特徵與之有別。

原產我國,華東、華南、西南以至台灣、香港均有栽培。

多種植以作綠籬或供觀賞。

小葉琴絲竹(栽培型)

本栽培型與鳳尾竹相似,其不同處在於植株較矮小,高1-3米,竿初時色淡紅,後轉為黃色並具不同寬度的綠色縱條紋,小枝下彎,具12-20葉,葉片長1.6-3.8厘米。

台灣和香港的庭園中有栽培。

種植於庭園中供觀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