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感受貓兒山的震撼(賴維斌)

《感受貓兒山的震撼》中國當代作家賴維斌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感受貓兒山的震撼

貓兒山,不平凡的山。自然是你的異稟,人文是你的精彩!

人們說起桂林,總是想到峰林地貌。然而,該市地形的多樣性,卻被忽略了。貓兒山春遊,讓我一睹群山高峻、眾谷深秀的壯麗景象和雲海洶湧、吞吐天地的磅礴氣勢,震撼中刷新了對這座旅遊城市的印象,感受了她的別樣風采。

貓兒山,不見桂林城內「山如碧玉簪」,卻盡展遠郊高山的雄、險、幽、秀。「十里峽谷」的飛瀑鳴泉、虹橋碧潭、山嵐竹海、木屋人煙,使人如入桃源;陡峭山崖上古樹繁茂、鵑花怒放、百鳥啁啾、清氣氤氳,使人似登仙界;山頂濕地中「灕江源」石碑兀立棧道,使人方知桂林的母親河發源於此;老山界紅軍長征紀念亭碑,仙愁崖二戰美軍飛機失事人員紀念銅像,令人緬懷。

貓兒山是五嶺之首越城嶺主峰,海拔2141.5米,為華南之巔,因山頂巨石如貓蹲守而得名。億萬年來,這隻沉默的貓雄視五嶺,任憑風雲變幻,「我自巋然不動」。華南地區覆蓋粵桂瓊,毗鄰港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久經市場風雨,新時代搏擊中流,如何保持戰略定力?神貓「亂雲飛渡仍從容」,就具啟示價值。

貓兒山橫跨興安、資源、龍勝3縣,面積達5.3萬公頃,山體巨大,氣勢恢弘,包羅萬象,資源豐富,素稱「動植物王國」「物種基因庫」「天然綠色水庫」「灕江的心臟」。據此,它「泵」出39條河流,匯成著名的灕江、資江、潯江,並連接長江珠江兩大水系。山嶽生長森林,森林涵養水源,本是常識。但一座山的生態作用如此之大,令人驚訝。其中蘊含的哲理髮人深思:因為自身博大,所以貢獻卓越。古今中外,無數仁人志士胸懷天下,愈挫愈奮,終於蓄足能量,解民倒懸。偉人之路,不正如高山流水?

距貓兒山頂20里處,一高山坪台海拔1860米,立有一亭二碑,連接一處幽谷。此地即中央紅軍長征翻越首座高山貓兒山的重要山嶺——老山界。這裡,近看青枝綠葉,滿目蔥蘢,杜鵑如火,成簇成團;遠觀蒼山如海,白雲似浪,天地一片,意境深邃。亭即紅軍亭,碑即老山界碑、毛澤東詞碑。如果沒有亭碑提示,誰能想到此錦繡山谷曾為紅色通道?

仙愁崖,地處貓兒山黑沖峰東南,海拔1828米,因在原始森林中,長期人跡罕至,但自發現二戰美軍失事飛機殘骸,並立殞命青山的10名機組人員紀念銅像、美軍飛機失事記事碑後,遊客紛至沓來。凝視盟軍烈士的音容笑貌,我對國際主義戰士更加敬仰。

今天,我們享受幸福生活,不能忘記革命先烈的英勇犧牲和國際主義戰士的高貴奉獻。[1]

作者簡介

賴維斌,男,1962年12月生於福建龍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