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愛情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愛情鳥

學 名 : Agapornis taranta為鸚形目鸚鵡科的鳥類,在希臘語中「Agape」是愛的意思,而「Ornis」則是雀鳥的意思,故又稱為「愛情鳥」。

是一種非常喜歡群居及深情親切的鸚鵡,情侶鸚鵡因其深情的天性而得名。

亞種分化 : 單型種,無亞種分化。

分布範圍 : 分布於非洲的厄利垂亞和衣索比亞。

保護級別 :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科學分類

物種及生態

黑翅情侶鸚鵡生活在非洲熱帶叢林中,常集大群生活,一般在樹洞中營巢繁殖,

以各種植物種子、水果和槳果為食。在野外,該鳥常集群危害農作物及果園,

遭到當地農民驅趕。由於這種鳥羽色艷麗,

常被捕捉飼養,致使野生數量越來越少。[1]

黑翅情侶鸚鵡會與伴侶形影不離,相依相偎,而且多是會廝守終生。因為情侶鸚鵡這個天性,

黑翅情侶鸚鵡身長約13—17厘米,重40—60克,身型矮胖及有一條短尾,

喙部相對為大,大部份情侶鸚鵡都是綠色的,而人工配種及變種使很多的顏色出現。壽命約10—15年。

形態特徵

愛情鳥體長17厘米。這種鸚鵡鳥體為綠色,額頭、鳥喙和眼睛之間、眼睛周圍紅色;胸部、腹部、翅膀內側覆羽為淺綠色;

翅膀內側覆羽和飛行羽為黑色;尾巴為綠色;鳥喙紅色;虹膜深棕色。

雌鳥頭頂沒有紅色,翅膀內側為綠色。[2]

幼鳥的顏色和雌鳥很像,但是體色較暗淡,鳥喙為黑底黃棕色,

要到3或4個月開始才會漸漸開始變成成鳥的顏色,完全長成成鳥般的體色需要8到18個月。

棲息環境

黑翅愛情鳥主要棲息於森林高地,偏好檜屬植物、合歡屬植物和大戟屬植物;介於1800到3200米的熱帶草原也是他們活動的地區。

生活習性

平時大多組成8到20隻的群體,會在棲息的樹木附近會聚集許多族群;偏好比較高大的樹木,

通常都會在破曉時分飛到覓食地區搜尋食物,然後在夕陽西下前一小時抵達樹洞,

然後整晚待在同一處枯死的樹洞內,數隻鳥會一起彼此警戒守候。

繁殖方式

愛情鳥一年中除炎熱的夏季外,其他季節都可以繁殖

一般雌鳥每窩產蛋6-8枚,孵化期約19天。孵化過程中,雄鳥堅守在巢外看護並飼餵雌鳥,

而雌鳥除取食、飲水和排糞時外出外,始終堅持孵化。

雛鳥出殼後由親鳥飼喂,35-40天方能離巢,50天左右才獨立生活,6個半月達到性成熟。[3]

人工飼養

愛情鳥可成對或成群籠養。繁殖鳥的活動空間不得小於0.5立方米。

鳥籠需用12號的鉛絲編制、網眼的直徑不得超過2厘米,以防鳥鑽出飛走。

籠底應鋪細沙、並及時清理糞便、保持籠內清潔衛生。如果養一對情侶鸚鵡進行人工繁殖,

可自制一個70厘米×60厘米× 50厘米大小的繁殖籠、

內放20厘米×16厘米×16厘米大小的人工巢箱、箱的前面開一直徑5厘米的圓形出入口、

口下設一木台、供鳥進出時蹬踏。情侶鸚鵡的飼料是稻穀、穀子、粟子、小米等,

為增加飼料的營養成分,還要加餵10%的麻子或葵花籽、牡蠣粉、青菜和水果。日常可把稗子、稻穀、穀子按3:2:2的比例混合餵給。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