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愛德華多·納蘭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愛德華多‧納蘭霍 原圖鏈接

愛德華多‧納蘭霍

愛德華多‧納蘭霍(Eduardo Naranjo)1944年出生於西班牙巴達霍斯省莫內斯特裏奧鎮一戶農家。自幼喜愛繪畫與雕塑,1957年被畫家阿科斯塔(Eduardo Acosta)發現,深受其鼓勵,同年入塞維利亞藝術職業學校,1960年轉入伊莎貝爾美術學院預備班,並在塞維利亞協會舉辦首次個展。1961年,遷居馬德里,入聖費爾南多高等美術學院,至1965年完成繪畫專業學習。1969年獲卡斯特爾布蘭科基金會資助,赴巴黎考察印象主義及近幾十年中的其他前衛藝術。1970年開始探索寫實繪畫至今,是當代西班牙最負盛名的藝術家之一。

簡介

1月12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幕的「愛德華多·納蘭霍作品展」吸引了許多觀眾的目光。納蘭霍1944年出生於西班牙西南地區的巴達霍斯省莫內斯特里奧鎮的農民家庭。他是當代西班牙最負盛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以超現實主義繪畫著稱於世。他從小喜歡繪畫和泥塑。1961年,他考入馬德里的聖費爾南多美術學院深造。畢業後,他體驗了表現主義流派繪畫風格,1969年,在巴黎又嘗試了抽象繪畫的表現方式,1970年回國,走向超現實主義風格的創作道路。納蘭霍的作品以內心潛意識的思維表現對宇宙時空的想象,充滿着詩意般的夢幻。無論是油畫還是版畫,均刻畫細膩嚴謹,調子豐富,柔美虛幻,給人一種詩意的美感。然而,在此美感中,又充滿着一種關於時間與記憶的憂傷。畫面中那些紡織品、紙張、頭骨、玩偶、人像、玻璃杯、鮮花、海景……以一種夢幻般的具有隱蔽性的超現實主義方式打破常規,表現內心的渴望:或是追憶,或是對人生、對生活的理解,展現了一個當代人的心靈景觀。

作品風格

70-80年代愛德華多‧納蘭霍作品 原圖鏈接

納蘭霍繪畫風格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上世紀70-80年代,表現手法為超現實意味的錯覺寫實主義。他借用舊物、舊照片等過去的遺蹟,抒發思古懷舊的幽情,將想象力點化舊物,使之幻化出藝術家心中的無限思慕的情景。代表作有《向軍靴致敬》、《黃昏的擁抱》、《詩人在紐約》、《亞當、夏娃與大海》、《亞當創世紀》等。《詩人在紐約》也許是畫家最具夢幻的作品,其靈感來自加西亞·洛爾迦的詩句,畫家把詩意帶到畫面中,營造了超現實的場景。

而20世紀90年代至今,畫風逐漸轉向隱蔽性的超現實主義,注重描繪極度渴慕中出現的幻覺。作品變得純淨、透明,在「真實」的描繪之中,滲透着強烈的象徵意味。《注目維也納》、《山茶花》、《裸女》、《創造亞當》典型地體現了這個時期的風格。《永恆的形象》是納蘭霍2016年的新作。畫家靈感源自於早年通過兩面鏡子折射所畫的《創造亞當》中的亞當形象,藉此創作了自己的背部自畫像,塑造了孤獨、內省、沉思的形象。《鬥牛版畫系列》是用象徵形象追溯被人們逐漸遺忘的鬥牛的起源與意義的西班牙文化傳統,十幅色彩單純的作品配上詩人卡洛斯·穆爾西亞諾的詩句,令人遙思遐想。

愛德華多‧納蘭霍作品 [2]

納蘭霍雖然喜歡逼真地描繪物象,但傾向於描繪心理的、杜撰的、超現實的或想象的成分。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古典寫實手法,他的寫實中除了幻想和理想,還有一種對未來展望性的憧憬,用現實主義的手法把這些美都融合進去。所以,從具象去看是寫實,而從思維看卻是虛幻的,像他自己所說的「有一種魔幻意味」,這種魔幻意味更具有浪漫主義色彩。這就是納蘭霍的繪畫世界:用傳統手法對物象賦予真實的描繪、奇妙的組合以及出人意料的畫面構成。正是這種表現真我的魅力,使他贏得了大眾的讚譽。

納蘭霍是一位多面手,創作形式多樣,除了油畫和素描,他在版畫方面也充分展示出簡單而又鮮活、詩意而又豐富的繪畫語言。他善於在木板上用鉛筆畫素描,呈現與紙上素描的不同藝術效果,其線如刀如刻,調子更加豐富;在柔美虛幻的表現中,又擁有紙上素描所達不到的一種迷濛淡雅的美感。[1]

愛德華多·納蘭霍作為一位從傳統走向現代的大家,經歷了古典、現代、當代的文化旅程。這不僅是時間意義上的,也是觀念意識上的,更體現在語言表現和形式創造方面。濃縮的藝術史熔鑄於他的精神世界,使得他的畫布多彩紛呈而又純粹,富有詩意。古典精神中的靜穆和單純成為他的底色,現代形式的抽象與奔放是他心象的外化,而當代人的恍惚與迷惘則是他靈魂深處對人類生存、生命、生活的思考。這使他的作品深深地烙上了一個藝術家的人生價值觀、世界觀、藝術觀。正由於其普遍意義的存在,使得他不僅在西班牙極負盛名,而且也在國際社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視頻

參考來源

  1. [1] 藝術中國201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