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意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意譯異化翻譯法(或異化法)(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or Minoritizing Translation)和歸化翻譯法(或歸化法)(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or Domestication)是美國翻譯理論家Lawrence Venuti(勞倫斯·韋努蒂

(1995)創造的、用來描寫翻譯策略的兩個術語。[1]

[]

特點

具體說來,異化翻譯法包括以下特點:

(1)不完全遵循目的語語言與語篇規範;

(2)在適當的時候選擇不通順、艱澀難懂的文體;

(3)有意保留源語中的實觀材料或採用目的語中的古詞語;

(4)目的是為目的語讀者提供一次「前所未有的閱讀經驗」(1995:20)。不過,Venuti 也承認,譯文是用「本土的文化材料」組成的,異化翻譯 [像歸化翻譯那樣] 只能是翻譯過程中的其中一種策略,不同的是,採用異化法的譯者一般都態度鮮明,而不是隱隱匿匿(1995:34)。用異化法英譯的典型例子包括龐德(Ezra Pound)的許多譯作,納巴科夫(Nabokov)(1964/1975)直譯的名著普希金的詩體小說《尤金·奧涅金》(Eugene Onegin)。(參閱:Venuti 1995)

基本介紹

異化翻譯法是故意使譯文衝破目的語常規,保留原文中的異國情調。Venuti把異化翻譯法歸因於十九世紀德意志神學家、哲學家Friedrich Schleiermacher(弗里德里希·施萊爾馬赫)(1768~1834)的翻譯論說「譯者儘量不驚動原作者,讓讀者向他靠近」 (Schleiermacher 1838/1963: 47, 1838/1977:74; Venuti 1995: 19)。Schleiermacher本人是贊同採用異化法的。Venuti(1995: 20)指出,在盲目自大地使用單語、並把歸化翻譯法作為標準的文化社會(例如英美社會)中,應提倡異化翻譯法。在這種情況下採用異化法,表明這是一種對當時的社會狀況進行文化干預的策略,因為這是對主導文化心理的一種挑戰。主導文化心理是盡力壓制譯文中的異國情調(或「異物」)。Venuti把異化翻譯描述成一種「背離民族的壓力」(1995: 20),其作用是「把外國文本中的語言文化差異注入目的語之中,把讀者送到國外去」(1995:20)。

參考文獻

  1. [https://news.sina.com.cn/c/2005-11-02/15147339369s.shtml 意譯唐詩頗費心機 一個別開生面的展覽昨舉辦(圖) ]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