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想念紹興(鄭喜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想念紹興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想念紹興》中國當代作家鄭喜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想念紹興

前兩天,在網友空間裡看到一張照片,拍的是深圳錦繡中華微縮景觀里的水鄉小鎮——紹興,烏篷船散落有致地漂浮在窄窄的河巷裡,兩岸是粉牆黛瓦的古民居。照片上是這樣介紹紹興的: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縱橫連貫的河流穿房過屋,粉牆黛瓦的民居臨街枕河。古詩「三步二橋接窗前,市頭沽酒待嘗鮮。漁舟唱晚歸來近,水閣人家盡捲簾。」

短短的幾句話勾起了我對紹興的思戀。在我的感覺里,紹興很親切,是我的半個家鄉。因為母親的故鄉在浙江新昌縣,而新昌自古隸屬於紹興。2007年春節,來到了杭州大姨家、新昌四姨家,也尋訪了外公的故鄉——嵊州。卻因為工作不敢再耽擱時間,與朝思暮想的紹興失之交臂。

想到紹興,首先想到的是魯迅筆下的百草園三味書屋、咸亨酒店;想到月夜下坐烏篷船,搖着依依呀呀的櫓去看社戲;想到《夜航船》里發生的故事;想到為革命獻身的秋瑾、徐錫麟;想到以秋瑾的號鑑湖女俠命名的鑑湖;想到紹興自古燦若繁星的名士:陸游、賀知章、魯迅、周作人、蔡元培、秋瑾、周恩來、竺可楨......

紹興最令我想念的兩個地方是沈園和蘭亭。陸游和表妹唐婉的愛情悲劇成就了沈園,一個名不經傳的小園林因為陸游和唐婉的題詩「釵頭鳳」而成了名滿天下的愛情名園。沈園成了陸游的傷心之地、靈魂之所,因為這裡有戀人唐婉的影蹤。詩人每次路過遊覽沈園,都浮想聯翩,情感難抑,作詩抒懷。在他63、67、75、79、84歲時都有詩作懷念沈園,懷念唐婉,留下不少千古佳句: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台。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園裡更傷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綠蘸寺橋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見梅花不見人。

沈家園裡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

今人喜歡拜訪沈園,是因為當今愛情已成了稀缺品,沒有房子車子的愛情是免談的,不像古人拋卻富貴追求愛情。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放在今天是無論如何不會發生的,誰會為一個窮小子去殉情呢?母親從小教育女兒找對象要有錢有房子,所以沈園也該是現代人祭奠愛情的聖壇吧。

千年前發生在蘭亭的事情,見證了古人的優雅與浪漫,成就了中國書法史上的輝煌。那是東晉永和九年農曆的三月初三,正是踏春的好時節。書法家王羲之和名士親朋四十一人,攜酒來到紹興郊外蘭渚山下的蘭亭。這裡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溪流淙淙。溪流像玉帶環繞蘭亭,映照着藍天白雲。春光明媚,惠風和暢,大家圍繞溪流席地而坐。酒杯斟滿酒,用荷葉托舉,放在上游,酒杯停在誰的面前誰作詩,做不出的罰酒兩杯,這就是著名的「曲水流觴」(觴 shang,酒器)。那是怎樣的風雅與浪漫啊!這樣的風雅今人是難以忘懷的。在台北故宮博物院,也建了一座亭子,命名「蘭亭,」亭子周圍水渠旁一塊巨石上刻着「曲水流觴」四個遒勁的大字。

王羲之負責編纂這次聚會所作的詩,並為這些詩寫了一篇序。酒醉飄飄欲仙時,王羲之當場揮毫潑墨,在蠶紙上寫下了名垂千古,書法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後人形容《蘭亭序》的書法「清風出袖,明月入懷,翩若驚鴻,婉若矯龍,」王羲之後來再寫《蘭亭序》,水平都超不過這次。《蘭亭序》傳到王羲之第六代,被當朝皇帝李世民設計騙去。李世民最愛《蘭亭序》,臨死就讓《蘭亭序》做了陪葬,枕在他的頭下。後人再也無緣見到《蘭亭序》,現在我們見到的都是摹本,其中褚遂良的摹本最接近王羲之的字。

「城是一個景,景是一座城」,有2500年歷史的紹興同時擁有江南的風情、歷史的滄桑、文化的氤氳、名人的蹤跡,被譽為「沒有圍牆的博物館。」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去到紹興,坐着烏篷船,在有月亮的晚上,邊飲紹興老酒邊看社戲。去憑弔我心目中唯一女俠的魂靈,去尋覓孔乙己的蹤跡,去沈園尋夢,醉飲紹興。我真擔心,等我能夠去的時候,那古老的烏篷船,那一片溫柔純淨的水,會不會被現代工業文明所吞噬?那一片我夢中最溫柔的水鄉會不會消失? [1]

作者簡介

鄭喜艷:女,河南人,喜歡讀書旅遊,希望書籍和行走能滋養一顆豐富的靈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