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惠民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惠民鎮隸屬於雲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地處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東南部,東與發展河哈尼族鄉接壤,南與西雙版納勐海縣勐滿鎮毗鄰,西連糯福鄉,北與酒井哈尼族鄉交界,行政區域面積386.6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惠民鎮戶籍人口為17820人。

1983年前,分屬糯福區和酒井區;1988年,撤區建立惠民哈尼族鄉。2012年,撤銷惠民哈尼族鄉,設置惠民鎮。截至2020年6月,惠民鎮轄5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旱谷坪村。

2019年,惠民鎮有工業企業2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3個。[1]

歷史沿革

1983年前,分屬糯福區和酒井區。 1984年,設惠民區,其中,原屬糯福區的景邁、芒景2鄉劃入,原屬酒井區的芒雲、旱谷坪2鄉劃入,旱谷坪鄉劃設付臘鄉。 1988年,撤區建立惠民哈尼族鄉。 2012年,撤銷惠民哈尼族鄉,設置惠民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惠民鎮轄5個行政村:付臘、芒雲、景邁、芒景、旱谷坪,下設62個村民小組。有52個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惠民鎮轄5個行政村:旱谷坪村、付臘村、芒雲村、景邁村、芒景村,鄉人民政府駐旱谷坪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惠民鎮地處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東南部,東與發展河哈尼族鄉接壤,南與西雙版納勐海縣勐滿鎮毗鄰,西連糯福鄉,北與酒井哈尼族鄉交界,行政區域面積386.6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惠民鎮地處橫斷山脈怒山山系南段,地勢較平緩。主要山脈有付臘後山、馬拉山、孔明山和廣孟根山。地處南朗河以西的景邁、芒景2村屬山區,南朗河以東的芒雲、旱谷坪和付臘3村地勢較為平緩,屬山區半壩區。境內最高點位於付臘後山,海拔1781米;最低點位於景邁南朗河橋,海拔840米。

氣候

惠民鎮屬亞熱帶山地季風濕潤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四季不明顯,只有雨、旱季之分。多年平均氣溫20.5℃,1月平均氣溫15.0℃,極端最低氣溫2.8℃(2011年1月4日);7月平均氣溫23.0℃,極端最高氣溫36.5℃(2011年5月7日)。最低月均氣溫7.8℃(2011年2月),最高月均氣溫32.8℃(2010年4月)。年平均氣溫19.7℃。生長期年平均310天,無霜期年平均345天,最長達355天,最短為30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228.4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535.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59.9天。極端年最大雨量2000.8毫米(1983年),極端年最少雨量1358毫米(201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10月,7月最多。

水文

惠民鎮境內主要河道有二級河流南往河、付臘河2條,長21千米。三級河流南雄河、南坑河2條,長44千米。四級河流南朗河,長31千米。河流總長96千米。河網密度1.17千米/平方千米,年徑流總量1.30億立方米。境內最大河流為南朗河,長31千米,流域面積503平方千米,年均流量8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南亞河、南往河、南礦河等。

自然災害

惠民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山體滑坡、地震等。洪澇災害每年均有發生,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9年7月20日,降雨量80毫米,涉及境內22個村民小組,1500畝農作物受災,減產40噸。最嚴重的一次山體滑坡發生在2010年6月22日,造成210間房屋不同程度的受損。最嚴重的一次地震發生在2001年3月12日,造成120間民房受損嚴重。

自然資源

惠民鎮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鐵,鐵礦儲量19.9億噸,主要分布在鎮政府機關駐地5平方千米範圍。 2011年,惠民鎮有耕地面積30694畝;林地面積6.5萬畝。

人口

2011年末,惠民鎮總人口1713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304人,城鎮化率7.6%。另有流動人口90人。總人口中,男性8666人,占50.6%;女性8465人,占49.4%;14歲以下3288人,占19.2%;15—64歲12210人,占71.3%;65歲以上1633人,占9.5%。總人口中,以哈尼族為主,達6260人,占36.5%;另有漢、傣、布朗、佤、彝等8個民族,共10871人,占63.5%。2011年,人口出生率9.4‰,人口死亡率4.4‰,人口自然增長率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5人。 截至2019年末,惠民鎮戶籍人口為17820人。[2]

經濟

綜述

2011年,惠民鎮完成財政總收入4919.9萬元,比上年增長10.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44萬元,比上年增長10%。 2019年,惠民鎮有工業企業2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3個。

農業

2011年,惠民鎮實現農業總產值5195萬元。 惠民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5299噸,其中稻穀2263噸,玉米3036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甘蔗、蔬菜等。2011年,茶園面積7.6萬畝,產量2289噸;甘蔗種植面積5348畝,產量1.3萬噸;蔬菜種植面積1820畝,產量638.8噸。

惠民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萬頭,年末存欄1.2萬頭;牛飼養量3104頭,年末存欄1986頭;家禽飼養量9.3萬羽,上市家禽5.3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702.3噸,其中豬肉376.9噸,牛肉119.9噸,家禽肉205.5噸;禽蛋3.7噸。

商業

2011年末,惠民鎮有商業網點728個,職工1500人。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00萬元,比上年增長5.5%;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800萬元,比上年增長5.8%。

金融業

2011年末,惠民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億元,比上年增長41%;各項貸款餘額3500萬元,比上年增長10.5%。 [3]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惠民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48人,專任教師5人;小學6所,在校生1412人,專任教師9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48人,專任教師4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647萬元,比上年增長1.8%。

科學技術

2011年末,惠民鎮有技術開發機構8個。各類科技人才30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80人,經營管理人才50人,技能人才70人,農村實用人才100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惠民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5個;各類圖書室5個,藏書3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7人,占全縣社會從業人員的0.28%。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250戶,村村通衛星接收機2225套。

2011年末,體育場地28處。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1人,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8%。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惠民鎮有衛生院1所。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9200人次。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56%,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4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6400人,參合率98.8%;孕產婦死亡率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7.8‰、9.1‰、7.2‰。

社會保障

2011年,惠民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76戶,人數509人,支出88.9萬元,比上年增長12%,月人均146元,比上年增長12%;城市醫療救助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蘇500人次,共支出8.2萬元,比上年增長1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658戶,人數5500人,支出518.1萬元,比上年增長1.4%,月人均78.5元,比上年增長1.4%;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38人,支出6.6萬元;農村醫療救助43人次,支出2.5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臨時救濟1626人次,支出7萬元,比上年增長12%。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5萬元,比上年增長12%。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惠民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50千米,投遞點5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3000件,征訂報紙200份、期刊100冊。電信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戶150戶,比上年增加25戶,電話用戶普及率6.5%;移動電話用戶3000戶,移動電話普及率28%,光纜線路總長60千米,主幹電纜301米。互聯網端口總數50個,寬帶接入用戶100戶,比上年增加25戶。 [4]

交通運輸

2011年,惠民鎮境內62個村民小組實現了村村通路,通車裡程404千米,其中214國道,長13千米,鄉村公路391千米,其中2個村通油路。瀾滄至芒景日發客車1輛,日客運客量12人次。有農村客運汽車10輛、日發客運汽車10班次,日客運量80餘人次,年余運量3萬人次。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惠民鎮因傣語地名「回命」諧音轉寫得名。傣語「回」為箐,「命」為熊,含義為熊多的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