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網絡的圖片

惕:tì ㄊㄧˋ。《說文解字》:"惕,敬也。從心、易聲。" 。易心而持事肅敬是惕之範式

本義:戒懼、小心謹慎。如:警惕、惕懼、惕惕、惕厲(心懷戒懼。亦作"惕礪")。

衍義:引申指"疾速"。如:《吳語》:"一日惕,一日留"。(《注》惕:疾也。)

衍義:又用作姓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惕

拼音; tì

部首; 忄

字碼; U+60D5

五筆; njqr

倉頡; paph

鄭碼; ukr

筆順; 44225113533

字級; 一級

平水韻; 入聲十二錫

注音; ㄊㄧˋ

總筆畫; 11

部外筆畫; 8

四角碼; 96027

基本釋義

戒懼,小心謹慎:警~。~懼。~~。~厲(心懷戒懼。亦作"惕礪")。

疾速:"一日~,一日留"。

詳細釋義

惕〈動〉形聲。從心,易聲。本義:害怕,放心不下

同本義

惕,懼也。――《玉篇》

惕,敬也。――《說文》

夕惕若厲。――《易·乾》。鄭注:"懼也。"

豈不使諸侯之心惕惕焉。――《國語·楚語》。注:"懼也。"

無日不惕,豈敢忘職?――《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行人皆怵惕。――李白《古風五十九首》

愧惕慚懼。――唐·李朝威《柳毅傳》

又如:惕息(憂心戒懼,不敢喘息。形容恐懼到了極點);惕惕(憂心戒懼;憂勞);惕 慮(戒慎謀慮);惕心(心有所懼)

憂傷

血去惕出。――《易·小畜》。虞注:"憂

惕tì擔心,小心謹慎:提高警~。

常用詞組

1. 惕厲,惕勵tìlì,tìlì

[be on guard against;be vigilant] 警惕,戒懼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易·乾》

日夜惕厲,思自降損,居不求安,食不念飽。--《後漢書·馬皇后紀》

2. 惕惕tìtì

[be full of trouble;fear] 憂勞;恐懼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惖《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歷切,音剔。《說文》敬也。從心易聲。

又怵惕也。憂也,懼也。

又《爾雅·釋訓》惕惕,愛也。郭注詩云,心焉惕惕。韓詩以為悅人,故言愛也。

又疾也。《吳語》一曰惕。《注》疾也。疾速之疾。

又《說文》或作悐。《前漢·王商傳》無惕悐憂。《集韻》亦作⡕➫。

又葉汀藥切,音托。《揚子·太䣥經》心惕惕,足金舄,不志溝壑,舄音削。[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