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驚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驚惶漢語詞彙。拼音:jīng huáng,意思是指驚慌,驚恐,舉止失去常態。[1]

穀米影視

出處

《呂氏春秋·明理》:「有豕生狗。國有此物,其主不知驚惶亟革,上帝降禍,凶災必亟。」

唐 韓愈《為裴相公讓官表》:「承命驚惶,魂爽飛越。」

宣和遺事》後集:「帝終日下拜,又飲食不進,驚惶不安。」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五回:關公見下邳火起,心中驚惶。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回:袁紹聞之,必然驚惶,分兵拒我;我乘其兵動時擊之,紹可破也。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齊)景公尚未下車,晏子前迎,驚惶而問曰:『諸侯得無有故乎?國家得無有故乎?』」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道元驚惶奔走,神將趕來環繞所居九仙山下一匝,被他趕著,一鞭打在腦後。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少卿虛心病,元有些怕見他的,亦且出於不意,不覺驚惶失措。

清 吳偉業《遇南廂園叟感賦八十韻》:「從頭訴兵火,眼見尤悲愴。大軍從北來,百姓聞驚惶。」

民國 梁秉錕《萊陽縣誌》:「時白蓮妖人徐鴻儒猖獗於西,毛文龍跋扈於北,高麗亦不靖,徵調繁興所在驚惶。(袁)可立籌劃鎮定之,民得安堵。」

魯迅《風箏》: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驚惶地站起來,失了色瑟縮着。

冰心《南歸》:藻站在床前,眼光中露出無限的驚惶:「你又病了?」。

釋義

亦作「 驚皇 」。指震驚惶恐;慌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