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憫亂詩·五兩江頭高刺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彭孫貽詩集(圖冊一角) 原圖鏈接 來自 騰訊網 的圖片

憫亂詩·五兩江頭高刺天》是明末清初學者彭孫貽的作品之一。

彭孫貽(1615~1673年),字仲謀,一字羿仁,號茗齋,自稱管葛山人,浙江海鹽武原鎮(今浙江海鹽市)人。明末清初學者,彭孫遹從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觀民之子。

憫亂詩·五兩江頭高刺天

主要著述

彭孫貽對經史百家,乃至氏族、方技、釋老、稗乘之書,靡不畢究,且纂輯釐正,各自成帙,為文皆有法。於詩則上自漢、魏、六朝、唐、宋、元,以迄於明,無體不備,亦無不逼似,為明末一大家。著作有《茗齋詩文集》《平寇志》《茗齋詩餘》《茗齋雜記》《彭氏舊聞錄》《客舍偶聞》《方士外紀》《國恩家乘錄》《明朝紀事本末補編》五卷、《虔台逸史》《甲申以後亡臣表》《靖海志》[1]等10餘種。清康熙十二年(1673),與童申祉同纂《海鹽縣誌》十卷,未刊,抄本今藏南京圖書館。

詩詞成就

彭孫貽[2]詞繼承的同時又有所突破,學蘇辛、姜張,又獨立於各派,其在詞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視。在明遺民界,彭孫貽是一位具有獨特個性和鮮明創作特色的學者型詩人兼詞人,他的文學作品真實地展現了明清之際時代大背景下的社會現實,展現了遺民的真實心態及思想,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彭孫貽詞力振晚明詞壇衰靡,對清初詞學的復興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明末以明經首拔於兩浙,入清後不仕,博覽諸書,閉門著述。曾與吳蕃昌創「瞻社」,時稱武原二仲。工詩善畫,其七言律詩仿效陸游,為王士祺所賞識。著有《苟齋集》、《五言妙境》、《明朝紀事本末補編》、《平寇志》、《茗齋詩餘》等。

視頻

憫亂詩·五兩江頭高刺天 相關視頻

一座建於明萬曆和明崇禎年間的邛崍市天台山石牌坊及照壁
明崇禎皇帝執筆欽賜寺名的「西國寺」與菜溪岩僅一山之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