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花園(北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恭王府花園
恭王府花園,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前海西街17號,為清代規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後作為和珅、永璘的宅邸。[1] 清咸豐元年(1851年)恭親王奕訢成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稱也因此得來。
恭王府占地約6萬平方米, [2] 擁有各式建築群落30多處。其花園為位於恭王府後,又名萃錦園,建於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據考證是在明代舊園上重修的。全園占地面積2.8萬平方米。[3]
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區簡介
中文名稱:恭王府花園
地理位置:北京市西城區前海西街17號
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含花園2.8萬平方米)[4]
景點級別:國家級AAAAA景區
著名景點:天下第一「福」;
銀安殿文物等級:第二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6]
文物編號:2-0040-3-025 [7]
景區歷史
恭王府花園前身是乾隆時期大學士和珅的第宅。嘉慶四年(1799)和珅被賜死,第宅入官,嘉慶帝顒琰將該宅賜與其弟慶僖親王永璘作王府,稱慶王府。咸豐二年(1852)轉賜其弟、宣宗旻寧第六子恭忠親王奕訢。同治年間,奕訢在府後修建了一座花園,名萃錦園,形成現在的格局。
景區面貌
王府建築由府邸和花園兩部分組成,占地面積 6萬餘平方米。每一部分均可分為中、東、西三路。府邸各路均為二進四合院落。府門有兩重,南向,大門三開間,前置石獅一對,二門五開間,均在中軸線上,門內為中路,正殿及東西配殿均已不存。其後為後殿 (懸「嘉樂堂」匾額 )及東西配殿。後殿及配殿均面闊五間,硬山筒瓦頂,前出廊。中軸線上的正殿屋頂都用綠琉璃筒瓦、脊吻獸,配殿旁廡用灰筒瓦;東路為奕?起居處,前後院正廳及配房均為五間,硬山灰筒瓦頂,前出廊;西路前院正廳面闊五間,灰筒瓦硬山頂,兩旁帶耳房各三間,東西配房各五間;後院正廳七間帶抱廈,室內安裝雕飾精美的楠木裝修槅扇和暗樓,東西配房各五間。
在此三路院落後面,有長 160餘米、貫連50餘間連檐通脊的兩層後罩樓環抱,樓前檐出廊,後檐牆上層各間為形式各異、磚雕精細的什錦窗,下層都是方形窗。
萃錦園正門為西洋式石雕花拱券門,門內分三路:中路正面聳立一座柱形太湖石,石後為一蝙蝠形小水池,池後為五間前出抱廈的正廳及東西配房。堂後為一方形水池,池後是一組大型假山,疊成龕形,山洞中正面嵌有康熙御筆「福」字碑 1方。
假山上有三間敞廳,兩側有爬山廊通向東西廡。中路最後為五間正廳,硬山卷棚頂,前後各出三間歇山頂抱廈,左右各有三間折曲形的耳房,其瓦頂形式在與正廳相接處為硬山式,折曲處為廡殿式,兩端則為歇山式,周匝出廊,形制特殊。東路正門是重花門,門外右前方有一座八角攢尖頂的流杯亭。院內東房 8間,西房 3間。再往後是大戲樓,為三卷勾連搭式。戲台正面有「賞心樂事」木匾 1方。西路正門是城門洞形的券門,名「榆關」。關牆如城牆築有雉堞,牆兩端接連青石假山,再北為一較大的方形水池,池中心有 3間敞廳式的水座。池北面有五間兩卷正廳名「澄懷擷秀」,帶東耳房三間。西路的西邊有南北向土山,從榆關延伸到「澄懷擷秀」 西側。東路的東側也有一道青石假山,從正門以東折向北,延伸到大戲樓的東邊。
恭王府及花園的設計極富意趣。府邸富麗堂皇,花園風景幽深,齋室軒院曲折變幻,園內散置疊石假山,清流池水,是鬧市中的清幽之所。
主要建築
府邸部分
花園部分
沁秋亭 方塘水榭 邀月台 蝠廳 西洋門 福字碑 恭王府大戲樓
視頻
恭王府和珅的花園
參考來源
- ↑ 恭王府及花園),北京文網[引用日期2013-07-04]
- ↑ 恭王府花園簡介,欣欣旅遊網,2017-12-19
- ↑ 恭王府及花園),北京文網[引用日期2013-07-04]
- ↑ 恭王府及花園),北京文網[引用日期2013-07-04]
- ↑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引用日期2019-06-30]
- ↑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引用日期2019-06-30]
- ↑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引用日期2019-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