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恩施市太陽河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恩施市太陽河鄉隸屬於湖北省恩州市,處湖北省西南部,位於恩施市北部,總面積358平方公里,集鎮距恩施市城區68公里。東與建始縣鄴州鎮毗鄰,西與龍鳳等鄉鎮相連,南與白楊坪等鄉鎮交界,北與重慶市奉節縣巫山縣接壤,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1]

北依巫山山脈,南抵恩施盆地北沿,地勢南低北高。屬溫暖濕潤的亞熱帶山地氣候,顯亞熱帶型熔岩地貌。小溪、小河縱橫,水流落差大,水位季節性變化也大,易漲易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

全鄉轄12個村和1個社區,72個村民小組,6348戶,23685人。

2017年,太陽河鄉白果樹村被恩施市政府評為「美麗村莊」。

太陽河不是河流的稱謂,而是三條河流交匯之處的地名。

中文名稱:太陽河鄉

外文名稱:Taiyanghe town

別 名:太陽河

行政區類別:鄉

所屬地區:湖北省恩施市

電話區號:0718

面 積:247.77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17339人(2017年)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鄂Q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恩施市轄鄉。面積247.77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17339人(2017年)。轄1個居委會、12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關口。

轄1個居委會、12個村委會:太陽河、頭茶園、白果樹、雙河嶺、青樹子、寶塔岩、茶山河、茅湖淌、柑樹埡、金峰山、梭布埡、石林、馬林。

黨政領導

張麗紅:太陽河鄉黨委書記、人大主席。主持全面工作。

鍾輝:太陽河鄉黨委副書記、鄉長。主持政府工作。主管機關、黨群、財經、項目工作。聯繫馬林村、黨政辦、主體辦、財經所、項目辦、國稅、地稅。負責聯繫單位的黨風廉政建設、黨建、計劃生育、綜治維穩、安全生產和保密工作。

楊興國:太陽河鄉黨委副書記。主管農業、水利水產、茶葉、沼氣池建設、煙葉生產、捲菸銷售、林(藥)業、畜牧、電力、精準扶貧、硒資源開發與利用、專業合作社、金融、「清潔家園」工程。聯繫白果樹村、農辦、農業服務中心、水利水產管理站、煙草站、農村商業銀行、林業站、畜牧獸醫服務中心、供電所、精準扶貧辦。負責聯繫單位的黨風廉政建設、黨建、計劃生育、綜治維穩、安全生產和保密工作。

胡健:太陽河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主管紀檢監察工作。聯繫青樹子村、梭布埡村。負責聯繫單位的黨風廉政建設、黨建、計劃生育、綜治維穩、安全生產和保密工作。

區劃沿革

原名炭窯河,諧音為太陽河。太陽河集鎮在清朝年間開始形成。解放時第十區太陽河鄉。1958年為太陽河公社,1961年為太陽河區,1975年為太陽河公社,1984年為太陽河區。

1996年撤區並鄉,設立市轄太陽河鄉,面積218.2平方千米,人口2.4萬人,轄茅湖埫、後坪、秋谷坪、石龍、干樹埡、金峰山、江河、楠木、柿子坪、馬鹿池、梭步埡、大峽、雲台觀、羊角山、馬水、稀坪、苦草塘、小溪源、官壩、太陽河、黃土坡、頭茶園、李爸溝、放馬場、白果樹、雙河嶺、曾家灣、安營、寶塔岩、中和、橫槽31個行政村。

2004年,鄉政府駐太陽河,人口22859人,面積358平方千米,轄太陽河1個居委會和頭茶園、白果樹、雙河嶺、青樹子、寶塔岩、茶山河、茅湖淌、柑樹埡、金峰山、梭布埡、石林、馬林12個行政村。

經濟

綜述

2017年,全鄉農村經濟收入預計達24389萬元,其中預計農業收入11837萬元,林業收入95萬元,牧業收入11300萬元,工業收入225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可達10128元。全鄉全年肉類總產5714噸,禽蛋產量114噸,全鄉茶葉種植面積12765畝,採摘面積9950畝,產量492噸,收入4132.8萬元。蔬菜種植面積1500畝,收入910萬元,白朮、黨參、虎杖等中藥材收入400萬元,旅遊綜合收入100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入統1.5億元。

第一產業

2018年,湖淌村生豬出欄1500頭,產值達225萬元;發展養牛專業合作社2家、養牛農戶20戶,產值達400萬元;發展土雞5000隻、山羊2000隻;發展藥材800畝、油茶1500畝、烤煙1300畝,產值達520萬元,整個村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第三產業

太陽河鄉通過「旅遊+產業化」,將農業和旅遊結合起來,培育新型市場主體,打造系列旅遊產品,增加產品附加值。通過「旅遊+文化」,走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新路子,擦亮太陽河鄉旅遊名片。通過「旅遊+城鎮化」,加快推進鄉域城鎮化建設步伐,融合「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在集鎮建設旅遊集散中心,加速實現全域旅遊目標。

2017年元月,恩施第一屆土家新春廟會暨太陽河鄉民間藝術旅遊節吸引近萬名國內外遊客共享盛宴。

2017年4月,太陽河「十大拐」山地自行車邀請賽開賽,來自全國各地56支代表隊的550餘名騎行愛好者,在太陽河鄉「十大拐」公路上展開角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