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恐龍魚 |
kong long yu |
中文學名:恐龍魚 拉丁學名:Dinosaur pisces 門:脊索動物門 綱:魚綱 |
恐龍魚是古老魚類,和龍魚、肺魚一樣屬於活化石大型魚類。 體格強建,不同種類生長速度不同。飼養不難,小魚、小蝦類的活餌和魚蟲均接受,冰凍南極蝦、魚粒類的食物也可餵食,基本不挑餌食 。[1]
形態特徵
多鰭魚和弓鰭魚都是古代魚,遠古時期都是比較興旺的魚類,但經過億萬年的進化,大都被後期興起的新興硬骨魚類所取代,多鰭魚還剩下十幾個品種,而弓鰭魚僅存一個品種生活在北美。因為多鰭魚比較常見,大家相對也比較熟悉,所以着重介紹一下先:
多鰭魚這個名字對有的魚友可能比較陌生,但提起它的俗稱"恐龍",大家就耳熟能詳了。下面先簡要介紹一下恐龍的革命家史,1789年拿破崙大軍遠征埃及,一些法國的科學家也隨着軍隊公費旅遊,順便研究一下當地的生態。一天,一個叫聖西蘭的年輕科學家在尼羅河中抓到了一條恐龍,看到之後大發感慨:"哇塞,世間居然有長相如此秀逗的魚,收藏之,回去研究一下。"回去之後,聖西蘭經過解剖,從中發現了很多魚類與陸上動物的聯繫,給陸上動物是由原始魚類進化而來的理論提供了重要依據。大家知道,魚分為兩大類--硬骨魚和軟骨魚,軟骨魚比較原始,現存的硬骨魚是由遠古的軟骨魚進化而來的,恐龍正是這個進化過程的中間環節。在分類學上,恐龍屬於硬骨魚綱條鰭魚亞綱多鰭魚目,雖然其是一種比較原始的硬骨魚,但卻有很多軟骨魚的特徵,比如構成其頭骨、胸鰭、腹鰭的骨骼仍為軟骨,腸呈螺旋瓣狀,眼後有噴水孔等。
恐龍魚的體形都是筒形,身體上有菱形硬鱗,頭部有一對短須,胸鰭圓形,胸鰭根部和腹鰭根部有肉柱,靠着胸鰭的肉柱恐龍魚可以用胸鰭在水中"站立",使其看上去更象某種爬行動物,"恐龍魚"這個名字也許從此而來。恐龍魚的最重要的特徵是背鰭分為一個個的小鰭,豎立的時候有的象一排小旗幟,有的象一排羽毛。恐龍魚遊動的時候很有意思,快速扇動胸鰭,身體象潛水艇一樣在水中行進。
食物
恐龍魚是肉食性的魚類,對飼料接受能力強,什么小魚、麵包蟲、紅蟲、動物內臟、雞肉之類的照單全收,但內臟、雞肉之類的混水,首選應該是小魚。恐龍魚捕食的方式一般為守株待兔,當小魚游到嘴邊時迅速咬住,然後象蛇一樣吞掉,在飢餓的時候也會主動出擊。有的魚友說恐龍魚主要靠嗅覺找尋食物,視力很差,這個觀點我不敢苟同,一般的視力差的魚的眼球都會退化的很小,比如尼羅河魔鬼,有的魚比如鯉科的盲魚甚至眼睛退化,但恐龍魚可不是這樣,都長着一對"水汪汪"的大眼睛,我也多次看到恐龍對較遠地方的小魚主動出擊。 雖然有時候恐龍魚在尋找食物的時候會低頭在缸底遊動,就象尋找獵物的獵犬一樣,似乎是靠嗅覺在覓食,但我認為它的視力比想象的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