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目錄

怯懦

是漢語詞彙,拼音是qiè nuò,意思是指膽小懦弱。中文名 怯懦 拼 音 qiè nuò 近義詞苟且 反義詞 勇敢 注音 ㄑㄧㄝ ˋ ㄋㄨㄛˋ

釋義

亦作「 怯耎 」。亦作「 怯愞 」。膽小;懦弱

出處

韓非子·說難》:「略事陳意則曰怯懦而不盡;慮事廣肆則曰草野倨侮。」《漢書·司馬遷傳》:「仆雖怯耎欲苟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湛溺纍紲之辱哉!」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素怯懦者,欲其觀古人之達生委命,強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奮厲,不可恐懾也。」《隋書·段達傳》:「 達 不能因機決勝,唯持重自守,頓兵饋糧,多無克獲,時皆謂之為怯愞。」 [1]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南人怯懦,聞小有儆,必悉師以救之。 [2]葉適 《梁父吟》:「余既樸陋而不能謀兮,又怯耎而畏兵。」清 曹雪芹 《紅樓夢》第八十回:寶玉天性怯懦,不敢近猙獰神鬼之像,是以忙忙的焚過紙馬錢糧,便退至道院歇息王蒙 《火之歌》:「他們面臨的不僅有幫派分子的破壞,還有怯懦和奴性這兩位『虎倀』的阻撓。」 [3]

視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