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性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性靈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如今,一個擁有燦爛文化的中國,帶着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1]屹立在世界東方。而中華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便是漢字[2]

名詞解釋

本指相對於客觀外物的人的心靈世界,包括性情、才智兩個方面。南北朝時期,「性靈」成為文學創作與文學批評術語,主要指與社會倫理、政治教化與傳統創作觀念相對的個體的精神才智與性情氣質,強調文藝應該發自並表現人的性靈。明清時期,隨着個性伸張與思想解放,袁宏道(1568—1610)、袁枚(1716—1798)等著名文士用「性靈」倡導文學應該直抒胸臆,表現內心真實的思想情感、興趣見解,強調創作中的精神個性和藝術個性,反對宋明理學、傳統創作觀念以及復古思潮對於人性與文學的束縛,並因此成為文學創作上的一個重要流派。

引例1

惟人參(sān)之,性靈所鍾,是謂三才。為五行之秀,實天地之心。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劉勰《文心雕龍·原道》) (只有人身上鍾聚了性情才智,可以與天地並稱為「三才」。人是天地萬物中最傑出的種類,實際是天地的核心與靈魂。心靈活動產生語言,語言表達出來就形成文章,這是自然規律。)

引例2

大都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 (袁宏道《敘小修詩》) ([他的詩]大都抒發自己真實獨特的性情,不拘泥於任何格式套路。只要不是出自本心,絕不肯下筆。)

引例3

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關堆垛。 (袁枚《隨園詩話》卷五) (從《詩經》到今日,凡是能夠廣泛流傳的詩歌,都是因為表達了自己的性靈,與堆砌辭藻和典故沒有關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