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取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性取向 |
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簡稱性向,又稱性傾向、性指向、性位向、性定向等,它是指一個人在愛情和性慾上對男女兩性有何種類型的永久吸引。
性取向決定着性吸引的對象,隨着性成熟逐漸顯現。當然,性取向的定義並不單單依賴於性行為,而是表現於一個人在愛情和性慾兩方面的永久吸引。這包括一個人在愛情、依賴感、親密行為等非性方面的內在深刻需求,具體表現如:非性愛慕、共同目標與價值觀、相互支持愛護、長久承諾等。
第一分類
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無性戀
第三分類
男性向、女性向、雙性向、無性向
目錄
定義概念
產生原因
人口比例[1]
定義概念
性取向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各種性取向並無優劣之分,性取向的多樣情況,在人類歷史和世界不同國家與文化中都有描述。
和性愉悅有關,但不等同於性行為,性取向就是對某個性別或兩性的性慾和愛情,所以判斷性取向,兩個因素都需要具備。很多人僅僅通過機械摩擦,就能性興奮甚至達到性高潮。一個異性戀者可能會發生同性性行為,一個同性戀者也可能會發生異性性行為,這一切的前提是:特殊境遇。例如:一個同性戀者可能會因為各種外界壓力而和異性結婚,並被迫和異性發生性行為;一個異性戀者在長期缺乏異性的環境中,有一定幾率會把性慾發泄到同性身上。但這並不代表他/她們的性取向發生了轉變或對不符合性取向的對象產生了愛情,也不代表人們能在不符合性取向的對象身上獲得性愉悅。相反,當人們和不符合自身性取向的對象發生性行為時,會異常的痛苦、噁心或性愉悅不足。所以僅依靠性行為判斷性取向,是完全不可靠的。
性取向的出現,並不一定需要有性行為或愛情經歷。有些人錯誤地以為,如果沒有嘗試過,就一定無法判斷性取向。性取向實際上是一種直覺,即使一個人在沒有任何性經驗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判斷自己的性取向。有些人常用喜歡來表達親密關係,但喜歡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如果不具備性慾(除無性戀),那顯然也與性取向無關。性取向是可以通過自己的直覺,感受自身的愛情和性慾,從而做出基本判斷的。
產生原因
性取向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各種性取向並無優劣之分。關於性取向的產生有很多種理論,當今大多數科學家、心理學家、醫學專家認為性取向是先天決定的,無法通過後天改變,不是一種選擇,也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總之,重要的是應當認識到性取向是因人而異的。
人口比例
異性戀
就算是不同的國家、地區、時期、性別、人口、文化、環境,每種性取向占據的真正人口比例都是大致相同的。但由於文化時期的差異,導致出櫃的人數比例有所不同,所以社會調查中異性戀者的比例會有所差異。
至今為止各國的調查報告中,異性戀占據的人口比例都是壓倒性的超過同性戀、雙性戀、泛性戀和無性戀的,大約占據總人口的90%~95%左右。
同性戀
中國在2004年首次公布了同性戀的人數:根據衛生部統計,男同性戀的人數約為500萬~1000萬。同年,中國研究同性戀問題的著名專家張北川教授估計,女同性戀的人數也在1000萬左右。2006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再次公布了男同性戀的人數統計,中國大約有2000萬左右的男同性戀者。2014年,根據統計,中國同性戀的人數可達7000萬,其中男同性戀者的人數在3500萬左右,女同性戀者的人數也在3500萬左右。
在全球頂級智庫蘭德公司的最新同性戀人口比例調查報告中,美國有3.2%的男性和4.2%的女性是同性戀,也就是說,美國有1028萬左右的男同性戀者和1349萬左右的女同性戀者。而英國研究調查表明,英國大約有5%~7%的居民是同性戀者。
雙性戀
根據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報告顯示(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NHIS),女雙性戀者的數量要多於男雙性戀者,0.4%的男性和0.9%的女性是雙性戀者。也就是說,美國有289萬左右的女性是雙性戀者,而男性則有128萬左右為雙性戀者。
就算是不同的國家、地區、時期、性別、人口、文化、環境,每種性取向占據的真正人口比例都是大致相同的。所以大致可以從美國的雙性戀者人口比例中估算出中國的雙性戀者人數,如果按照美國的比例來計算,中國大約有600萬左右的女性是雙性戀者,而男性則有300萬左右為雙性戀者。不過,由於中國尚未有權威正規的雙性戀者人口比例統計,所以此段內容僅供參考。
無性戀
根據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心理學教授安東尼·博格特的研究發現,全球有7000萬的無性戀者,占世界總人口比例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