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懷念書信(曹含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懷念書信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懷念書信》中國當代作家曹含清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懷念書信

我突然十分想寫信,想提起鋼筆像從前一樣在信紙上傾吐一番心語,然後步行至郵局寄給遠方的朋友。擱筆細想,如今一通電話通達四方,一封電子郵件瞬間遠涉山水,一條手機短信或微信頓時飛渡天涯。寫信變得多餘而落後,散發着迂腐、頑固的味道兒。朋友假如收到我寫的信,必定十分驚詫,這個時代幾乎沒人再寫信,將以為我患了精神疾病。

掐指算算,我已經二十多年沒有寫過書信,這些年來我也從未收到過誰的來信。書信,在我們的生活種存在千百年,曾經令我們朝夕期待,讓我們日夜咀嚼回味,讓我們彼此遙望對方的世界。電腦與手機成為我們的新寵後,書信悄悄遠離了我們,在我們的記憶中日益模糊

我小的時候總以為書信是一件奇妙而弔詭的玩具。那時郵遞員常常騎着自行車到故鄉的小學。他從綠色郵袋內取出一摞厚厚的報紙與書信遞給老師。上課前老師左腋夾着課本,兩手捧着書信來到教室。他瞥着信封說:「張家寶,這是從北京來的書信,給你爸爸的,你捎回家;這封是王勤業的。大攀,你家離他家最近,放學後順路給他送過去;薛海濤,就是小賣部的西鄰,誰家離他家最近……」

那一封封貼着郵票、蓋着紅戳的書信分發給我們。我們成為小信使,放學後把它們送到收信人家中。

我的鄰居瘦婆婆的兒子在南方工作。她兒子的來信大多是我從學校給她帶回去的。瘦婆婆目不識丁,坐在木凳上兩眼充滿期盼讓我讀信。我撕開信封,逐字逐句地念着,當讀到「我一切都好,比之前吃胖了五斤……」時她的臉龐上流露出喜悅的神色。

有一次,當我讀到「我上周得了闌尾炎,已經動了手術……」時,她心裡咯噔一聲,顰眉蹙額,滿臉罩着愁雲,嘴裡念叨着:「這孩子咋會得闌尾炎呢,也不知道疼不疼。」

我繼續讀着「做過手術後,我每天吃兩個雞蛋,現在身體好了。你別為我擔心。」她聽後眉頭的皺紋漸漸舒展。我望着她變化的神情心想這一封封書信好像是一件件玩具,令人欣喜,令人憂愁,牽動着人的喜怒哀樂。

上初中後書信在我心中成為一顆美麗的種子。那時我十二三歲,喜愛寫些東西。有一次我把寫的作文工工整整謄寫在信紙,然後裝入信封向報刊投稿。郵局在鄉鎮,距離學校有八九里路。我放學後騎着自行車懷揣着投稿信去郵局,花了一塊錢買一枚郵票貼在信封上,將信件塞進綠光鋥亮的郵筒。

不久,我的那篇作文竟然印在報紙上。從那時起,我以為自己寫的東西有人讀是一份安慰,被人讀是一種快樂,被人讀懂是終極幸福。每當想起我將投稿信投進郵筒的場景,總感覺像是一粒種子播撒在心田,點點滴滴的心血滋潤,種子漸漸萌芽、抽葉,最終綻放出夢想的小花兒。

我靜坐着追憶最近寫的一封書信,發現已是二十多年前的舊事。那封信是我寫給小學同學偉東的。我們在小學形影不離,後來我們一起上初中,儘管沒分到一個班級,卻在同一個寢室。我們幾乎無話不談,親如手足。初中二年級時他突然輟學,到上海跟着親戚學習維修汽車。他離開學校的那天我送他到校門口,望着他瘦弱的背影漸漸消失在遠方黯然落淚。他到上海的第二周給我寫來一封信,說上海很大,很漂亮,很繁華熱鬧,自己在慢慢適應艱辛的學徒生活。

隨着時光的流逝,我們的書信往來越來越少。有一次偉東來信說他將要隨家人搬家到新疆。從那兒以後,我再沒有收到他的來信。我曾給他去過兩封書信,但是如石沉大海,杳無回音。

[1]

作者簡介

曹含清,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