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懷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懷古》

作品名稱: 《懷古》

創作年代: 清朝

文學體裁:詩

作者:劉獻廷

《懷古》清初地理學家劉獻廷的詩。[1]

劉獻廷其思想最大特色,就是表現了知識份子的氣概。以當時知識份子不敢踏出書房一步為恥,以為今之學者率知古而不知今,縱使博極羣書,亦只算半個學者。其中尤為厭惡知識份子唯利是圖,認為人即是上天的具體化,可以為天主持公道,將天的好生之德廣被人間。而人生於氣運流行中,當人與氣運搏鬥,個人家庭是可以棄而不顧的,因為王道重人情,是站在天下人的立場而言。[2]

詩詞正文

作者簡介

劉獻廷[3](1648年9月13日-1695年8月15日),清初地理學家。字君賢,一字繼莊,別號廣陽子。祖籍江蘇吳縣,父官太醫,遂家居順天府大興(今北京市)。 劉獻廷喜研究佛經,讀《華嚴經》,參入梵語、拉丁語、蒙古語而體會到四聲之變,嘗作《新韻譜》,稱聲母為「韻母」,稱韻母為「韻父」。劉獻廷善於接受新思想新學說,具有強烈的民族、民主思想,有人稱以他為代表的學者為「廣陽學派」。

劉獻廷主張做學問要經世致用、利濟天下後世,並注重實地考察,對曆法、數學、音韻等都有貢獻,在地理方面尤大。據《廣陽雜記》記載,他對古今氣候變遷、各地物候的異同、河流侵蝕作用,地理位置對城市發展的影響等,都有獨到見解;認為地理書籍按照固定項目只講"人事"是不夠的,還必須闡述"天地之故",即要探討自然規律,為如何研究地理學指出了方向。[4]

康熙[5]二十九年(1690年)離京返吳。次年七、八月之際,溯江西行。冬天時,抵湖南衡州,在衡州司馬茹儀鳳(字紫廷)延之署中過年。翌年正月十八日,開始游南嶽,此游得識王夫之,並且十分推崇他。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四月,獻廷由昭陵(即湖南昭陵,在株洲南三十公里湘江東濱)。冬至日到湖南,於此寫下許多有關當地風土人情的文字,直至翌日四月始離此東歸。經過漢陽時受到漢陽令張壽民的款待,但張氏絕口不提復興事,獻廷暗自慨嘆。之後他又自漢陽東行,在江西停留甚久,始返家鄉。康熙三十四年(1695)春,獻廷重遊西湖。是年七月六日,病歿,與妻張氏合葬於吳江墓山。

視頻

清朝開始衰敗,是從哪一位皇帝開始的?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