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忻城縣新圩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忻城縣新圩鄉位於忻城縣境東南部、紅水河北岸,是壯族聚居地,東與果遂鄉同樂村交界,西與紅渡鎮馬安村毗鄰,南與紅渡鎮馬蹄村接界,北與城關鎮龍舞村相連。中共新圩鄉委員會和鄉人民政府駐近新圩街,現轄4個行政村(隆禮、龍琴、新圩、丹靈4個村委會),總人口14136人,面積65.51平方公里,鄉政府駐地距縣城25公里。[1]

中文名稱: 新圩鄉

行政區類別: 鄉

下轄地區: 4個村委會

電話區號: 0772

面 積: 65.51平方公里

人 口: 14136人

車牌代碼: 桂G

地理位置

新圩鄉耕地面積13329.4畝,以種植玉米、桑等作物為主。全鄉重點完善「四個一基地」(即良種甘蔗、桑蠶、秋冬番茄和林果生產基地)建設,示範帶動全鄉的產業結構調整,全鄉甘蔗達3000畝、桑園達4000畝、林果面積達6000畝,秋冬番茄種植達2000畝以上。2003年全鄉實現GDP:l2398元,財政總收入53.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438元。

交通狀況

全鄉水陸交通便捷,紅水河和忻城至合山二級公路穿該鄉西南總共14公里,忻城至宜州二級公路的建成使新圩處在大西南出海的便捷通道上。

概況

1990年末7052戶,25353人;總面積191.2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132.6人/平方公里。耕地27034畝,其中水田16158畝,旱地10876畝。境內山巒重疊,丘陵起伏,有海洋山主峰寶蓋山,海拔1944米。境內水田多為「望天田」,加之氣溫偏低,對水稻生長不利,多數水田不能種植雙季稻。旱地多,主產紅薯、小麥、玉米、綠豆、黃豆;經濟作物有煙葉、苧麻和紅瓜子。農民技術員陳輝根據該鄉旱情多的特點,培育出「灌新一號」良種小麥,在鄉內外大面積推廣。雜交玉米亦在此鄉大面積種植。水果生產以棗為主,種植面積達3614畝,棗子年產約8000擔,居全縣之首。境內有兩個圩場,新衛圩日為二、五、八,新圩逢三、六、九為圩日。紅軍長征途經該鄉,曾在楊柳井、板橋鋪、龍塘一帶阻擊桂軍,掩護紅軍大部隊過湘江,突破國民黨軍第四道封鎖線。

地理位置

新圩鎮是桂北一個山區鄉,位於灌陽縣西北部,西、北與全州縣交界,東北面與文市鎮接壤,東與水車鄉相鄰,南與灌陽鎮毗鄰。鎮人民政府所在地新圩距灌陽縣城15公里,距桂林市144公里。全鎮交通比較方便,省道全沙公路從北至南貫穿全鎮,3條鄉級公路橫向成川字形分布。是灌陽的北大門,也是灌陽縣九個鄉鎮中唯一不沿江的鄉鎮,是桂林四大旱區之一

文化建設

全鄉現有中心小學一所,村小學3所,初級中學一所,九年義務教育基本實現,教育事業穩步發展。

鄉村發展

鄉辦企業單位有煤場和煙草批發站,新圩鄉農貿市場位於紅河北岸。

郵政編碼:546209 電話區號:0772

歷史沿革

新圩,民國時期先屬第三民團區,後置新圩鄉,解放時沿襲新圩鄉建制。1958年11月,第五區人民政府駐新圩街,管轄9個鄉。1962年撤銷公社,其地併入果遂區,後又改稱為果遂公社。1987年從果遂鄉劃出建置。1990個全鄉有62個自然村,58個村民委和104個村小組;3034戶,14139人,其中女性6855人,勞動力6432個。

視頻

廣西忻城新圩鄉重陽節,民間傳統捕魚方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