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忠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忠義

來自 快資訊網 的圖片

忠義1. [Loyal and righteous]∶忠心義氣

忠義之士

2. [A loyal and righteous person]∶指有忠心和義氣的人

表彰忠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忠義 [1]

拼音 zhōng yì

釋義 忠貞 義烈

相關文獻 《後漢書·桓典傳》

引證詳解 指忠臣義士

忠義代表 關羽

詞語釋義

①:忠貞義烈 ②:指忠臣義士

引證詳解

1. 忠貞義烈。

①《後漢書·桓典傳》:" 獻帝即位,三公奏 典 前與 何進謀誅閹官,功雖不遂,忠義炳著。"

②唐 崔融《西征軍行遇風》詩:"夙齡慕忠義,雅尚存孤直。"

③《老殘遊記》第二回:"後人敬他的忠義,所以至今春秋時節,士人尚不斷的來此進香。"

④ 洪深《趙閻王》第一幕:"凡人存着好心的,有天良的,老實的,講究忠義的,都是傻子吧?"

2. 指忠臣義士。

①《後漢書·臧洪傳》:"將軍舉大事,欲為天下除暴,而專先誅忠義,豈合天意?"

②明·無名氏《鳴鳳記·拜謁忠靈》:"忠義關心,奸邪觸目,莫非感慨。"

③明·錢謙益《袁可立父淮加贈奉直大夫尚寶司少卿》"以忠義勉其子,過庭多長者之言。"

④清 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七:"四鎮守 舟山時,兵民輯睦,忠義向應,西人已喪膽思遁。"

⑤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明 朝國政,誤在重製科,循資格。是以國破君亡,鮮見忠義。"

相關鏈接

中國忠義代表

關羽,一生忠義仁勇,誠信冠天下。在三國中以桃園結義,溫酒斬華雄(《三國演義》中改動,原為孫堅之軍所殺),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夜讀春秋,刮骨療毒,水淹七軍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威鎮華夏。關羽死後不久,曾被封存為"忠義侯",在中國人眼裡,關羽就是忠、義的代表。 以"忠、義、仁、勇"而聞名於世的關羽由一個歷史真實人物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已經綿延了一千多年.

"忠"與"義"在先秦之前是兩個獨立的概念。在儒家祖師的語錄里,"忠"指的是盡心為人辦事,不分對上與對下。如"為人謀而不忠乎"(《論語·學而》),"教人以善謂之忠"(《孟子·滕文公》);"義"指的是辦事準確,幾乎包括處理一切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問題,如"不義而富貴,與我如浮雲"(《論語·述而》),"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使民也義"(《孟子·梁惠王》)。

文武子言:"我等男兒該當是國家棟樑!該當做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大漢鐵騎!做當關的飛將軍,鐵血殺契丹,揚威漠北!敢對着來犯的外敵大喝一聲: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如果給我等這樣一個機會,就算搭上一條性命,又有何妨?到了那時節,不就能全了那大忠大義!"

忠義村

忠義村,隸屬於、遼寧省鐵嶺市西豐縣振興鎮。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