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憶齊安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憶齊安郡》

作品名稱: 《憶齊安郡》

創作年代: 唐代詩人

文學體裁:詩

作者:杜牧

《憶齊安郡》[1]唐代詩人杜牧的作品。杜牧,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文學創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詩、賦、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莊道學。杜牧主張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對作品內容與形式的關係有比較正確的理解。並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長處,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風貌。杜牧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杜牧的古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善於將敘事、議論、抒情三者融為一體,氣格緊健,造句瘦勁,如《感懷詩》、《杜秋娘詩》、《張好好詩》、《李甘詩》、《郡齋獨酌》、《雪中書懷》、《落中送冀處士東遊》、《送沈處士赴蘇州李中壓招以詩贈行》、《池州送孟遲先輩》、《題池州弄水停》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杜牧本來是個很有抱負的人,他在黃州刺史任上寫過一首《郡齋獨酌》詩,其中有:「平生五色線,願補舜衣裳。弦歌教燕趙,蘭芷浴河涅。腥膻一掃灑,兇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壽域富農桑。」經時濟世、強國寓民足他生平的志向。這時候又正值回鶻入侵.邊塞用兵,杜牧自認「於治亂興亡之跡,財賦兵甲之事,地形之險易遠近。古人之長短得失」皆有心得,寫詩說:「臣實有長策,彼可徐鞭笞。如蒙一召議,食肉寢其皮。」偏偏李德裕當政,朝廷不肯用他。僻處黃州,抱負與才能無處施展,杜牧既苦悶又憤懣。既失落而又失望,憤世嫉俗,滿腹牢騷,「憤悱欲誰語,憂慍不能持」,自嘲「人才自朽下,棄去亦其宜」。這種情況下,他既無事可做,又心情苦悶,只好喝酒解愁,醉倒了事。《雨中作》詩中寫:「賤子本幽慵,多為雋賢侮。得州荒僻中,更值連江雨。一褐擁秋寒,小窗侵竹塢。濁醪氣色嚴,皤腹瓶罌古。酣酣天地寬,倪倪嵇劉伍。但為適性情,豈是藏鱗羽。一世一萬朝,朝朝醉中去。」其中隱含着「假如三萬六千日,半是悲哀半是愁」的意思。

這首詩前二韻回憶在黃州的日子,任風任雨,安閒自在。「一夜風欺竹,連江雨送秋」一聯,清峭中顯露風神,句工格高。後二韻寫現狀與心理。格調凡俗的生活在川流不息,自己力求忘情於世俗,勉強還能安閒悠靜。詩人表示終究要從仕途中徹底擺脫出來,棲身瀟湘,垂釣漫流。全詩語言清拔,風格淡逸。在研究黃州刺史以後牧之的思想和心態方面,本詩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作品。

詩詞正文

譯文

在我一生中睡眠最充足的地方,就是雲夢澤的南部的黃州。

一夜都是風吹竹子聲響,連着江面的陰雨送來了秋意。

格調卑下通常就才思如泉湧不斷,努力學習就能強勝憂愁。

相信最終能夠迴轉塵世中的凡手,到思念的瀟湘之地做那不同於屈原的漁父來釣魚在江流。

作者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3]

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孫,晚唐時期人。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晚唐傑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後世傳誦。

杜牧看到唐帝國的種種內憂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為。他讀書注意「治亂興亡之跡,財賦兵甲之事,地形之險易遠近,古人之長短得失」(《上李中丞書》)。善於論兵,作《願十六衛》、《罪言》、《戰論》、《守論》,又注《孫子》。任地方官時也給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的某些作品表現了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杜牧的文學創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詩、賦、古文都堪稱名家。他主張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並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長處,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風貌。在詩歌創作上,杜牧與晚唐另一位傑出的詩人李商隱齊名,並稱「小李杜」。他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他的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七律《早雁》用比興托物的手法,對遭受回紇侵擾而流離失所的北方邊塞人民表示懷念,婉曲而有餘味。《九日齊山登高》卻是以豪放的筆調寫自己曠達的胸懷,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詩歌的總的趨向是藻繪綺密,杜牧受時代風氣影響,也有注重辭采的一面。這種重辭采的共同傾向和他個人「雄姿英發」的特色相結合,風華流美而又神韻疏朗,氣勢豪宕而又精緻婉約。[4]

視頻

唐詩十家杜牧
杜牧的創作風格

參考來源

  1. 《憶齊安郡》賞析. 古詩文網
  2. 《憶齊安郡》詩詞正文. 古詩文網
  3. 杜牧. 古詩文網
  4. 杜牧簡介.中華英烈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