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心問(一)(臨清流)

心問(一)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心問(一)》中國當代作家臨清流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心問(一)

內心恬淡充實是幸福,內心無憂無懼是境界!

身體是供奉心靈的神殿和廟宇!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話我覺得了它的真實,但決不脫俗。

人真正能超越自己的經驗和顧慮,舒展身心,放空自己,做個閒人,和空氣同呼吸,和陽光共相融,和風共輕揚,那才是一種超越。

告別了自己的未知和憂慮,心中安然。一夜問心,忽然覺得自己太不夠灑脫。

比如生老病死之事,原來自己是不超脫的,而其實,有生必有死,那是最自然的規律,其實死就是回歸,回歸空氣,回歸自然,然後無所不在……

生,不過是偷來的一段光陰,回歸虛無是最終的歸宿。

在這短暫的行程中,既生之為人,加入到人群的遊戲中,就要遵守遊戲規則,隨時有出局的可能,那也沒有什麼,本來只是借來的光陰,寂靜才是真實的旅程。仿佛別人借給自己很長時間的一把雨傘,等再收回的時候,難道可以不感謝,反而覺得那是自己的,就應該永遠霸占嗎?

是珍惜感激,還是怨恨不甘,一切由心而轉,放手,卻是唯一的結局!

倒不如以敞開的胸懷看待一切:因為隨時會收回,所以今日擁有着,就好好珍惜着今日,日子在一日日中延續着珍惜着滿足着;倒是握在手裡以為可以長久霸占的心,是否可以流淌着溫情的珍視和美好呢——因為不珍惜,日子被無感所消磨,而結局到來時,又怎樣催肝裂膽的緊抓不放,痛恨怨尤呢?他們,要麼是無視着走過,要麼是日日擔憂着走過,隨便哪種卻都辜負了生命之美和生命之樂!

生的時候,就快樂地生活;死的時候,就坦然的接受土地的召喚!而決不能讓死亡存在的陰影籠罩着生活的一切,以至,讓生不能盡情的生,被亡的陰影日日折磨,這,是多麼的不值!

生活中,人之凡胎肉體和這個喧囂雜亂的世界,註定要承受人之脆弱和世事無常的悲涼,無常的有身體,還有種種因喧囂造成的意外,因為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不是只有一個人,那麼也許誰都會接受到或大或小的意外,可是那就可以讓我們日日小心而驚悸地活着嗎?一如烏龜一樣,成天蜷縮在自我的小小角落,不敢探頭望向世界嗎?那,不是太可悲。

意外不是想逃就可逃脫的,災難也不是想躲就可以躲避的,蜷縮自己的身體,不僅不能逃脫,還會搭上那些悠閒太平的日子,那真的是太不划算了,所以活着,就坦然無懼的活着,挺起胸膛,張開雙臂,呼吸新鮮空氣,沐浴冬日陽光,享受這人生的每一次擁有,即便對面會有匕首擲來,至少我曾經還那麼快樂過;而決不為了躲避心中的匕首,不敢挺直腰身享受生命的一切美好……

要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意外只是偶爾的,那才是最後的真相!

再想那些瑟縮心底的一畝田,曾經想用整個生命去耕耘,可是卻不知道,結果也要看天意的,我們只要儘自己的人事就夠了,然後就只有聽天命的了,所以一切順其自然才是最好,這個世界能夠自己可決定的事情,幾乎沒有,總有各種機緣巧合,比如愛情,許志摩說: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很贊同!

這不是可以苛求就可以求來的事情,即便幸運得到了,也就能固守如一嗎?他又何曾做到。

愛是兩個人的事情,既然無法由一人可以決定,那就註定有淪陷的可能,因為沒有人可以永遠和自己步調如一,那麼又何必有太高期許呢?花開的時候,也準備着凋零的到來——只要,盛開時好好珍惜,就是最好。

而其中若有太多的糾纏和失落,卻是大可不必的,因為只是被欲望糾纏了而已——你熱情太高,未免就會無意間走進欲望的囚:就會有期許,有等待;而結果不吻合的時候,自然就有痛苦。

所以,愛情里的最佳狀態是:心清如水,無欲無求,才能不痛不憎!

想來,人若苛求着愛情的永恆,事業的永遠騰達,親人的永遠平安,其實不是和自己過不去嗎?因為這些都不是一個人可以決定的事情,那就做好自己可以做好的:言行或者心態,那,就是最大的成功了。

因為世間有殘酷悲傷,所以註定內心會有憂慮不安;而如果足夠超脫,能將那些束縛與心的憂慮,放低、放空,讓一切美好和快樂充盈心田,那才是真正的智者,才是真正的境界。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怕什麼!

所以,內心恬淡充實是幸福,內心無憂無懼才是真境界!

且讓我受用這無邊的風月和無限的溫情吧。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