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心脈(脈搏)(英語:Pulse)是體表可觸摸到的動脈搏動。人體循環系統由心臟、血管、血液所組成,負責人體氧氣、二氧化碳、養分及廢物的運送。
- 血液經由心臟的左心室收縮而擠壓流入主動脈,隨即傳遞到全身動脈。
- 動脈為富有彈性的結締組織與肌肉所形成管路。
- 當大量血液進入動脈將使動脈壓力變大而使管徑擴張,在體表較淺處動脈即可感受到此擴張,即所謂的(心脈)脈搏。
- 脈搏通常與心跳的速率一致,可藉由觸摸腕部之橈動脈量測脈搏速率,亦可在喉頭兩側觸摸到頸動脈脈搏。
- 因動脈收縮和舒張所產生。
- 各年齡層(不包括規律運動鍛鍊的人)脈搏次數的正常值(單位:次/分):
- 新生兒期 130-150
- 嬰兒期 125-135
- 幼兒兒童期 65-105
- 青少年期 65-100
- 成年期 60-100
- 老年期 60-100
心脈的快慢對身體的好處?
- 從科學家諸多研究或報告中發現,心跳可能與壽命成反比,心跳愈慢壽命愈長,心跳愈快壽命愈短。
-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員溫啟邦教授的研究,最理想的心跳是每分鐘60下,但心跳從每分鐘70下起,每增加1下,平均壽命減少4個月。
- 當你測得脈搏60至69下時,恭喜你具有健康長壽的潛質,如果測得脈搏超過70下,也別灰心難過,還是有可以健康降低心跳的方法。
- 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柯文欽指出,心跳隨時都在變,除非部分疾病須靠藥物降低心跳外,一般人可透過適度的運動方式增加心肺功能,便能提升心肌的收縮力。
- 心臟的主要作用是把帶有氧氣與養分的血液,由心室推向身體各組織器官,進行氣體、養分與廢物的交換,再把廢物帶離器官,因此需要維持一定的血液循環。
- 人在休息時心室每次收縮可以搏出血量約為70毫升(60至80毫升),以每分鐘心跳70下計,則每分鐘輸出的血量約為5000毫升(4500至6000毫升),即每分鐘「心輸出量」,心輸出量是評價循環系統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標。[1]
心跳快慢與心血管疾病的影響
- 心率加快,反映出體內交感神經活躍。交感興奮,會分泌出大量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等兒茶酚胺類物質,在這些激素的作用下,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呼吸加快等。
- 當交感神經持續活躍,腎上腺素分泌的水平持續大量的升高時,心臟的消耗也同時變大。
- 心率過快,發生高血壓的幾率就高,血壓高也會造成心臟功能的損害。
- 「已經有統計學研究,每當地震等大事件後,因心臟病死亡的人數就會上升。」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和工作壓力都很大,長期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血壓升高,所以年輕人應該更加重視心率的管理。
- 挪威的研究人員發現10年前每分鐘心跳70次以下的人,如10年後心跳增至85次,那麼患心臟病死亡的風險將翻一番;對10年前每分鐘心跳速度在70到85次之間的人而言,10年後如心跳增速到每分鐘85次以上,死亡機率也會提升80%。[2]
參考來源
- ↑ 曾鈺庭. 心跳慢一點更長壽!自我把脈3步驟. 健康2.0. 2017-10-05 [2020-05-14] (中文).
- ↑ 微微健康網. 脈搏一分鐘跳多少次算健康. 每日頭條. 2015-02-27 [2020-05-14]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