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心田(xīn tián)是一個漢語詞語,指人的內心;用心,這個詞語採用比喻的手法。

目錄

基本解釋

內心;良心

澤雨無偏,心田受潤。——梁簡文帝《上大法頌表》

心田灑掃無塵。——白居易《犯吟》

只因一句話上說得不好,昧了心田。——《西湖二集》[1]

心思;心意

引證解釋

1. 佛教語。即心。謂心藏善惡種子,隨緣滋長,如田地生長五穀荑稗,故稱。南朝 梁簡文帝 《上大法頌表》:「澤雨無偏,心田受潤。」 唐 白居易 《狂吟七言十四韻》:「性海澄渟平少浪,心田灑掃淨無塵。」 明 唐順之 《石湖王傳辱觀拙集見贈長句二十三韻奉答一首》:「言語能工詫鸚鵡,心田耳穢驚狐蜮。」

2. 心思;心意。

《白雪遺音·玉蜻蜓·戲芳》:「芳是喚名心是素,只恐愛花人空自費心田。」《再生緣》第六二回:「勞氣血,用心田,訓弟成人法甚嚴。」葉文玲 《年飯》:「藕和缸子的故事, 鐘鳴 也知道,當看到這份切得不尋常的菜時,她和 老薑 ,自然明白了 苗新 的心田。

相關謎語

【單字謎】 點點在心田 (猜:打字一)

謎底: 斗

【單字謎】 涓涓細流潤心田 (猜:打字一)

謎底: 汁

【運動員】 十載勞心田下累,一日創業領頭羊 (猜:打外國運動員一)

謎底: 索普

人物

1963年生於江蘇高淳,就讀於南京藝術學院,師從國畫大師陳大羽先生。2003年在北京舉辦了個人書畫作品展,同年11月被特邀分別為人民大會堂北京廳、北宴會廳和釣魚台國賓館作畫(他目前是人民大會堂全部懸掛書畫作品中最年輕的書畫家),其作品現已被毛主席紀念堂、中南海、天安門、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全國人大、全國政協、黨和國家領導人及眾多海外博物館和着名人士收藏。

中華兒女》《人物》《藝術研究》,書畫頻道等媒體為其做過專題報道。

現任中國藝術家協會美術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徐悲鴻藝術研究會研究員[2],江蘇教育學院客座教授等職。

人物經歷

心田先生2003年10月成功在北京舉辦了個人書畫作品展,並召開了心田書畫作品展新聞發布會和心田書畫作品藝術研討會,得到了我國書畫界和學術界的一致好評。《中華兒女》、《人物》、《藝術研究》等雜誌,中國中央數字電視書畫頻道等國家級媒體都紛紛給予大篇幅的報道。同年11月他被特邀分別為人民大會堂北宴會廳、北京廳和釣魚台國賓館作畫(心田目前是人民大會堂全部懸掛書畫作品中最年輕的書畫家);2005年2月,心田又應邀為人民大會堂北京廳作畫「盛事太平」。 2003年北京之行,讓他深刻感受到北方的粗獷和豪邁,從此,心田每年在北京居住幾個月,徜徉於密雲的秀美山水,遠離紛擾,醉心於書畫,中國南方的婉約和北方的豪邁在心田筆墨下得到了完美的統一,讓他對中國書畫的領悟達到了更高境界。目前,心田先生書畫作品已被毛主席紀念堂、中南海、天安門、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全國人大、全國政協、黨和國家領導人及眾多海內外博物館和着名人士收藏

恩師

既是花卉大師陳大羽先生的入室弟子,還與國畫大師黃養輝先生是忘年交。他游弋於兩位風格迥異的大師級人物之間,作品風格深受其益。

心田是花卉大師陳大羽先生的入室弟子,同時還與國畫大師黃養輝先生是忘年交。而陳大羽和黃養輝先生又分別是齊白石和徐悲鴻的藝術傅人,親受雨位風格迥異的大師級人物貼身點化,他的作品風格亦深受影響,既有大羽先生的筆觸肆意,又有黃老先生的蒼潤淡遠。雨位老人素不相交,其作品風格卻在心田的身上得到碰撞與組合。

人物評價

黃善輝先生九十高齡時評點心田書畫時曾寫下:「心田其畫風追弘一禪意之境界,畫有八大筆墨之神韻,屬食古能化者。心田寫書繪畫時,心靜,勢大,有虛空一切之感,用氣行筆,因勢生形,形氣互輔,心到筆到,出神入化。觀其作品,清雅高古,簡潔含禪意,有脫俗之氣,融入在物象和心象的表現之中,具仙人對弈之勢,琴蕭合奏之美妙,使人有陶醉忘我,消魂入境之感,真耐人尋味……

心田在婪海中潛心求索追求,加上他博愛、文采非凡、聰明好學,後生將來定有造化也。」

與佛結緣

在他的北京工作室案頭,一幅「真水無香」的條幅分外醒目;而在南京工作室,則掛着「捨得」兩字。前者,詮釋着心田在書 畫藝術方面的追求,而後者,或許正是他以一顆向佛之心對人生的解讀。他醉心於抄寫佛經時的那份靜謐與安和。當筆鋒蘸着墨色輕輕拂過宣紙時,那筆下的每一個字每一段話似乎也在心中輕輕走過。輕微的如蟬翼般的筆墨行走聲中,他比其他時候更能聽清自己的心跳。或許,這也是他痴迷抄經的原因吧——他距離自己是如此之近,他聽得見靈魂安靜的聲音。

曾經,他用畫筆在藝術的世界裡游弋,此時,他用書寫經文的方式修煉內功。而曾經的筆墨繪畫與此時心靈修為疊加在一起,也必然會讓未來的藝術之路更為深闊高遠。「如風過水,自然成紋。」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書寫經書,潛心向佛時的那份淡泊也必定會在以後的藝術作品中顯現。

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雕塑院院長、南京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吳為山欣賞完心田的作品後欣然提筆寫道:以心摹經,德在其上。以藝修行,道在其中。廣種佛田,則心如明鏡,江南有才子過江來京城,順義立書屋日日作春山。當年夫子廟已藝結心緣,而今一別十五載,鬢毛衰鄉音難改,一見如故。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范揚先生看到心田的佛經非常喜歡,為心田的佛經題辭,並收藏心田的一幅新作。

2013年,心田作品被五台山能修方丈所見,當時,心田經卷中所蘊涵的氣息當即吸引了這位閱盡千帆的八十多歲老方丈。方丈當即托人帶話給心田,期待心田上五台山一敘。在一個天高雲淡的日子,心田與朋友帶着作品前去拜會五台山老方丈。受到方丈的最高禮遇。

從五台山歸來,心田又專程去青海塔爾寺拜望賽赤活佛,賽赤活佛看到心田的經文非常震撼,欣然在心田手抄的《金剛經》、《藥師經》、《心經》上題辭。其後,卡索活佛又專程前往北京,與心田徹夜深談,心田的感悟益深。

心田隨後又遍訪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在名山古剎間,與佛學大師交流,在高山流水間,在浩蕩天地間,繼續深拓自我內在心性,在佛之禪意與藝術大美中走出一條獨特的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