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心理定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心理定價是一個專有名詞術語。

中華文明是一種獨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獨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中國由於其民族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與同化性而始終沒有間斷過的文化傳承,這使漢字成為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約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出現的甲骨文[2]被廣泛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一直發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名詞解釋

心理定價即心理定價法,主要指在定價過程中利用顧客的心理制定價格。賣主應該考慮價格的心理學,而不能簡單地考慮他們的經濟學。

心理定價的方式

心理定價的主要方式有:

1、聲望定價。所謂聲望定價,是指企業利用消費者仰慕名牌商品或名店的聲望所產生的某種心理來制定商品的價格,故意把價格定成整數或高價。質量不易鑑別的商品的定價最適宜採用此法,因為消費者有崇尚名牌的心理,往往以價格判斷質量,認為高價代表高質量,但也不能高得離譜,使消費者不能接受。

2、整數定價。對於那些無法明確顯示其內在質量的商品,消費者往往通過其價格的高低來判斷其質量的好壞。但是,在整數定價方法下,價格的高並不是絕對的高,而只是憑藉整數價格來給消費者造成高價的印象。整數定價常常以偶數,特別是「0」作尾數。例如,精品店的服裝可以定價為10000元,而不必定為9998元。

3、尾數定價。又稱奇數定價,即利用消費者數字認識的某種心理,儘可能在數字上不進位,而保留零頭,使消費者產生價格低廉和賣主經過認真的成本核算才定價的感覺,使消費者對企業產品及其定價產生信任感。

4、招徠定價。零售商利用部分顧客求廉的心理,特意將某幾種商品的價格定得較低以吸引顧客。某些商店隨機推出降價商品,每天、每時都有一至二種商品降價出售,吸引顧客經常來採購廉價商品,同時也選購了其他正常價格的商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