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心中的小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心中的小孩
圖片來自六圖網

心中的小孩,小說家陀斯妥耶夫斯基說:「和小孩在一起,可以拯救你的靈魂。」多花點時間和你心中的小孩在一起,你就可以找回你的真我,拯救你的靈魂。

原文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小孩,一個曾經是你,但卻已經不再認識你的小孩。

有一位老禪師,身邊有一童子做伴,童子一點都不懂寺院的禮儀規矩。有一天,來了一個行腳僧,他見童子無學,就教導他各種禮儀。

入夜後,童子看見老禪師從外面回來,就上前去禮貌地噓寒問暖。老禪師心裡訝異,就問童子:「是誰教你這些的?」

童子說:「是那位行腳高僧。」

老禪師於是將行腳僧叫來,問說:「閣下這個行腳僧,到底是什麼心行?這童子在我身邊兩三年了,可憐而不失赤子之心,是誰要你教壞他的?你快快整裝,給我離開!」

結果,在黃昏的大雨中,行腳僧就被趕出寺院。

有人說:「我愛少女,因為少女的故事最短。」另有人說:「我更愛兒童,因為兒童還沒有故事。」童年令人懷念,因為無憂無慮。為什麼無憂無慮?因為「還沒有故事」。

善道禪師說法:

「小孩出生時沒有任何見解,那時他哪裡懂得什麼經?什麼教?但長大之後,他就學會了種種知解,知道這個該怎樣,那個應如何,卻不明了這全是無端的煩惱。所以學道的人會讚嘆嬰兒沒有分別取捨之心。」

因為有了「故事」,就變得「世故」起來。

所謂「恢復童心」、「重拾赤子之心」,並不是要摒棄一切知識和經驗,變得無知、幼稚,而是能像兒童一樣「無分別取捨之心」,沒有分別取捨,沒有無謂的牽掛,自然就無憂無慮。

這個赤子之心,其實也就是真心;而你心中的小孩,也就是你的真我。他雖然不認識長大成人的你,但你依稀還記得他,而且還對他充滿了懷念。

小說家陀斯妥耶夫斯基說:「和小孩在一起,可以拯救你的靈魂。」多花點時間和你心中的小孩在一起,你就可以找回你的真我,拯救你的靈魂。[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