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徽語 |
中文名: 徽語 外文名: Huetseu Dialect 別 名: 吳語-徽嚴片 ISO 639-3: czh 主要分布: 皖南、浙西、贛東北 核心地帶: 徽州、嚴州 輻射地帶: 杭州、衢州、宣州、饒州 分布面積: 約2.7萬平方公里 使用人口: 400多萬 所屬語系: 漢藏語系 |
徽語,即徽州方言,屬於漢藏語系漢語語族, 是漢語十大方言之一。 徽語又稱吳語徽嚴片,曾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被認為是一種吳語方言,它的詞彙和吳語太湖片有很大的共性,其歸屬仍有爭議, 《中國語言地圖集》將其移出吳語單列。 徽語主要分布在錢塘江上游古徽州府、嚴州府大部、饒州府部分地區,使用人口400多萬。徽州方言頗具特色,是一種與普通話差別很大的土語群,有歙縣話、績溪話、休寧話、黟縣話、祁門話、婺源話六類方言區。各方言區內的方言又互相有差異。 徽語與吳語及贛語相較,兼具兩者特色,如聲母系統接近贛語,而韻母系統則與南部吳語接近。徽語保留了一些中古漢語的特徵,如入聲、次濁音。舊時徽州話以歙縣徽城話為代表音,嚴州話則以原建德縣城梅城話為代表音。由於行政中心的變遷,白沙話成為嚴州話的代表音。[1]
目錄
歷史沿革
徽語保留了古漢語的許多語法規則和發音。其特點是輕柔舒緩、抑揚頓挫。自古以來,由於徽州地處山區,交通不便,各個區縣的人交流有限,發音無法統一。 皖南徽語的發音可謂千差萬別。即使是在一個縣內,人們有時都無法用各自的徽語正常溝通。有一種說法是:在一個縣裡,有的詞彙會有十幾種發音。 徽州方言跟吳語方言有一些聯繫,而徽州區域內各縣的方言又互有差異。明嘉靖《徽州府志》載:「六邑之語不能相通,非若吳人,其方言大抵相類也。」徽州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這是造成「隔山」土話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加上徽州處於皖、浙、贛三省邊境,各種方言土語易於滲透,尤其是徽商往來的頻繁,給徽州方言的形成帶來了複雜的影響。但畢竟徽州方言是單一體系的方言整體,無論語音、詞彙、語法諸方面,都有其自身的規律和共同的特點。語音上,大多數具有尖音;鼻音聲母g,跟k、x為伍,同是標準的舌根音;沒有「日[z]」母而有「[n]」母;n化韻嚴重,如休寧話「貓」讀成「民」;祁門話「貓」讀成「棉」;黟縣話「貓」讀成「命」,這種帶n尾的詞,在性質功能方面類似普通話的兒化詞,所不同的是非捲舌音;徽州方言有入聲,除休寧話外,不分陰入和陽入,入聲近似吳方言的喉塞聲,但又不是真喉塞聲。徽州方言有不少獨特的方言詞,但各縣有異,來源不一。 一些詞語仍沿用古義,如「先」即「先生」義;「種種」為「短而亂的鬍鬚」;「造化」為「幸運」之義等。徽州方言有某些獨特的具有語法作用的語素,其中表示複數的有「人」、「大家」。有的具有結構上的組合作用,表示某方面的人,如「仂」。有的表示領屬關係,如「個」。 有些獨特的介(動)詞,義項多,但在句中不模糊。如「帝」有「到」、「在」、「被」、「把」等義,在句中如何用一目了然。 表示動作重複,除了在謂語前面加副詞「再」作狀語,有時還在句尾附加「添」來表示,如:「再吃一碗添」。歷史上的徽州轄屬六縣,徽州方言實際上是指歙縣話、績溪話、休寧話、黟縣話、祁門話、婺源話。至於解放後曾劃歸徽州地區的旌德縣、太平縣、石台縣,其語多屬下江官話,一般也不列入徽州方言。由於歷史上歙縣長期為州治、郡治,統轄休寧、績溪等地,所謂徽州方言當以歙縣話為代表。可是抗日戰爭時期,沿海及外地人紛紛遷入屯溪,於是屯溪人口激增,曾有「小上海」之稱。 解放後屯溪又長期為地區所在地,是徽州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所以屯溪話就成了當代徽州方言的代表。 徽州話在語音上的差異是很大的,對此史料早有記錄,嘉靖四十五年《徽州府志》稱「六邑之語不能相通」,已故語言學家羅常培在《徽州方言的幾個問題》(民國23年<世界日報>「國語周刊」152期)一文中說:「在我研究過的幾種方言裡,徽州話算是夠複雜的了。」他還說:「在我沒到達徽州之前,我總覺得各鄉各縣之間的差別只是聲調的高低罷了,但是實際的現象,非但縣與縣之間是截然兩個方音,就是一個縣裡各鄉的音有時候也非分成兩個系統不可。」這些史料都印證了徽州方言的複雜性。
主要分布
徽語地區屬于山區地形,位於黃山山脈以南、天目山脈附近及以西地區,錢塘江北源新安江、南源馬金溪皆位於徽語區境內。 徽語區是浙西、皖南及贛東北徽文化的發源地,也是徽派建築的主要分布地區,華東地區的著名旅遊勝地,是江浙滬一線城市的後花園。 旅遊亮點有新安江山水畫廊、千島湖景區、黃山風景區、徽州古城、績溪龍川宗祠、西遞宏村民居、婺源油菜花季、開化根雕、瑤里古鎮、浮梁古縣衙及官窯等。 著名古村落有黟縣西遞及宏村、建德新葉古村、淳安芹川村、婺源篁嶺古村、浮梁瑤里古鎮、旌德江村、臨安浙川村、開化霞山村、江山大陳村等。 徽語區的發展滯後與其行政區劃與歷史有關,也與其地理位置密不可分。 徽州被安徽黃山市、宣城市、江西上饒市一分為三,嚴州下屬縣級單位合併(建德合併壽昌、淳安合併遂安)且最終被杭州合併,建國後徽語區的行政區劃較為混亂,社會主義改造,也不允許私人經商,由於錢塘江流域下游大城市的用水和發電需求,上游地區無法發展工業,新安江水電站(千島湖)的修建也導致了上世紀50年代大規模新安江流域徽語人的背井離鄉,淳安和遂安千年古城永遠留在了新安江底,徽商自古的水路也逐漸廢棄,徽商的路徹底走不通了。 核心地帶(原新都郡、新安郡): 徽州,安徽省黃山市(除黃山區即原太平縣)及宣城市的績溪縣。今江西省上饒市的婺源縣。 嚴州,今浙江省杭州市的淳安縣(含原淳安縣、遂安縣)、建德市(含原建德縣、壽昌縣,不包括東部與南部)。 輻射地帶(吳語區內臨安、衢州和贛語區饒州等臨近地帶方言島): 安徽省宣城市的旌德縣、池州市的石台縣(占大話)、東至縣(西南郎木塔一帶) 浙江省杭州市的臨安區(吳方言)的浙川(績歙片)、衢州市的開化縣(吳方言)的馬金、何田、霞山、塘塢(嚴州片)、蘇莊(祁婺片)、齊溪(休黟片); 江西省上饒市的德興市(龍頭山除外)、景德鎮市的浮梁縣。
古今區劃
一、按清代各州縣級區劃,分布如下: △安徽:[徽州] 婺源、績溪、歙縣、 黟縣、祁門、休寧;[池州] 石棣;[寧國] 旌德、寧國; △江西:[饒州] 德興、浮梁; △浙江:[嚴州] 淳安、遂安、建德、壽昌、;[衢州] 開化;[杭州] 昌化; 依行政區劃,徽語區地跨三省,共分布在約7個地級市、19個縣(區)。杭州市西部、黃山市大部、衢州市&景德鎮市&上饒市部分地區為徽語區。 二、按各地級市縣級區劃,分布如下: △安徽南部:[黃山] 屯溪區、徽州區、黃山區(黃山南部湯口一帶)、歙縣、黟縣、休寧、祁門(安凌話主要為安凌鎮周邊一帶);[宣城] 績溪、旌德、寧國(胡樂話);[池州] 石台、東至(西南郎木塔一帶); △江西東北部:[上饒] 婺源、德興(龍頭山除外);[景德鎮] 浮梁。人口約 133萬。 △浙江西部:[杭州] 淳安(含淳安縣、遂安縣)、建德(不包括東部與南部) △浙江吳方言區的徽語島:臨安(昌化以西、浙川);[衢州] 開化(北部馬金地區)。浙江省共人口約 108萬。
語片劃分
徽州話可以細分為五個片,分別是:績歙片、休黟片、祁婺片、嚴州片、旌占片 由於缺少嚴州片及德興、浮梁、開化資料,下面列舉的例子大部分都是徽州內部的。 根據徽州話的通行地區特點,可以分為兩個大區: 東片包括績溪、歙縣、旌德(僅限西鄉話) 西片包括屯溪、休寧、祁門、黟縣、婺源 《中國語言地圖集》將徽語分為績歙、休黟、祁婺、旌占、嚴州5片。 其中績歙片、休黟片及祁婺在歷史上皆屬徽州府轄地,可視為徽語核心區或本土區;其餘兩片位於徽州核心邊緣,可視為徽語的輻射區或延伸區,最新的中國漢語方言地圖集將婺源從休黟片劃入祁德片,並將祁德片更名為祁婺片,這樣,徽語的三個核心區域正好涵蓋徽州府所轄六縣。
績歙片
主條目:歙縣方言(古代徽州府城)、績溪話 包括績溪、歙縣、旌德(西部洪川一帶)、寧國(南部洪門鄉等地)、淳安(西部塘村、威坪等地),共5縣,地處徽語區東部。 本片方言可視為核心徽語,但受吳語影響較大,韻母接近北部吳語。其主要特徵有: ◎古全濁聲母今讀清音,逢塞音塞擦音不論平仄大都送氣。 ◎古入聲字大多帶有喉塞音[-ʔ]韻尾。 ◎具有豐富的AAB和BBA結構形式的詞語。
休黟片
主條目:屯溪話、休寧話、黟縣話 包括休寧、屯溪、黟縣、祁門(東南部鳧峰一帶)、太平(西南部郭村等鄉)共6縣市,地處徽語區的中部。 本片方言可視為核心徽語,韻母複雜,如屯溪話韻母多達32個,接近南部吳語。其主要特徵有: ◎古全濁音今讀清音,逢塞音平聲常用字多讀不送氣聲母。 ◎大多具有長介音韻母。 ◎有豐富的[-n](兒)化詞和AnB式嵌[-n-](兒)詞語。
祁婺片
包括祁門、婺源、東至(限於東部木塔一帶),江西浮梁、德興,共4縣,地處徽語區的西部。 本片方言處於贛語包圍下,受其影響較大。其主要特徵有: ◎有舌尖後音[tʂ]、[tʂʰ]、[ʂ]聲母。 ◎習慣用「嬤」、「牯」表示動物的雌雄。 ◎在句末用「湊」表示動作再次重複;比較句習慣直接用結果說明問題。
旌占片
包括旌德縣、祁門(安凌、城安、赤嶺一帶)、石台(限於占大區)、黟縣(限於北部美溪、柯村等鄉),共4縣,地處徽語區的北部。 本片方言地形狹長,位於徽語區北緣,受鄰近的淮官、宣州吳語影響較大。其主要特徵有: ◎內部一致性小,語音差異較大。 ◎子綴詞較多。 ◎用「著」、「之」作為表示進行態與完成態的助詞。 ◎常用XAXA結構形式來加強形容詞的意義。
嚴州片
包括浙江淳安(含舊遂安)、建德(不包括東部與南部)兩縣市,地處徽語區的東南部。 在徽語的長期衝擊下,尚存吳語基本特徵。 淳安和遂安具有很大的獨持性,跟南部吳語差別很大,無法歸入南部吳語。 嚴州方言與南部吳語有糾葛的問題有兩個。 一是建德、壽昌的文讀系統跟金華城裡方言的文讀系統非常接近(跟蘭溪、龍游等地的文讀系統也很接近),二是壽昌的白讀系統中也有一些與南部吳語持別是金衢片吳語相近的特點。 屯溪話有21個聲母,包括零聲母在內。 全濁塞類聲母分讀送氣清音和不送氣清音兩類,如「糖tʰɑu≠堂tɑu」,同tʰɑn≠銅tɑn,都是定母平聲唐冬韻字 塞擦聲母分為ʦ、ʨ兩組,今齊齒韻前仍分尖團,「鈎藕原共嗅」,因讀y-和i-,所以也混入團音ʨ 匣母清化後為x/ɕ,徽ɕu,灰xɯɤ,但部分合口字讀零聲母(同吳語),如屯溪「活」u:ɤ,滑u:ɤ 泥來二母逢洪音相混,連i元音韻都為l,能,屯溪lɛ,海陽la 日母以ȵ母為主,文讀有讀零聲母的,如「人」,屯溪yan,但部分詞語如「丈人」的「人」讀ȵĩ,保持白讀讀法,同北部吳語 開口呼影母讀ŋ,如鴨ŋoʔ
韻母
屯溪話有32個韻母,含自成音節的m、n [ɛ]的實際音值有兩個:[ɛ]、[uɛ]中就是半低不圓唇前元音[ɛ],在[?ɛ] [yɛ]中由於介音影響,舌位偏高,相當於[E] [ie]拼[ts]、[ʦʰ]、[s]時稍帶過渡音 合口韻零聲母字都帶有輕度摩擦,韻頭為半元音[w] [ə]韻拼聲母時,舌位略高而偏後,相當於[γ] ◎特點 屯溪方言都有長元音韻母,多數把i、u、y介音延長為主元音,原來的主元音轉變為輕短含混的韻尾。u元音延長較常見,如 話 u:ɛ,奪 tʰuɛ:,又有某些點不長的,如 孫 休寧海陽su:ɛ (註:屯溪suȵn是韻尾兒化而來);半 pu:ɛ,活 uʏ,又如「園」 yɛ,這點和永康吳語及龍衢小片也很相似。 蟹攝多讀單音節,泰(見系)與灰混讀ʏ,泰(端系)與佳皆混,讀a,o;與止攝和三讀y都相差很大,如,「灰、開、蓋」同韻,屯溪 xuʏ、kʰʏ、kuʏ;「太、鞋、戒」同韻,海陽 tʰa、xa、ka;「貴、跪」同韻,屯溪讀 ʨy(55), ʨy(42) 痕魂、登庚耕、東冬等韻的都較低或較前,東冬多仍帶鼻尾-ŋ(或-n,或-m)不鼻化。如,「魂、橫、紅」,屯溪 xuɛ、uɛ、xan,海陽 xua、vua、xɛn;又如,「增、爭、中」,屯溪 ʦE、ʨiɛ、ʦan,海陽 ʦa、ʨia、ʦɛn 曾三等與梗三四等有別,清青庚三元音較開、多與曾一等梗二等混,而蒸韻多數較閉,多與臻深攝混。如 精=增 海陽ʦa,屯溪ʦE;聲=生 海陽ɕia,屯溪ɕiɛ,而 蒸=真≠征,海陽ʨien≠ʨia,屯溪ʨan≠ʨiɛ 通三等泥、見組讀細音,區別於績歙片。如「窮、龍、綠」 tɕʰin、lin、liu 齊韻跟止攝四韻有別。如「齊、洗、雞」 tʰe、se、ʨie;而「遲、絲、棋」 tɕʰi、sl、ʨi 效攝豪餚有別。如 保≠飽,海陽pʏ≠po,三四等又分尖團,所以比績歙片能區分更多的效攝字。如「焦、招、驕」 ʦou、ʨio、ʨio 宕攝江攝不分開合。如 鋼=光,屯溪、海陽 kau;「章、床、樁」同韻 ʨiau、sau、ʦau,狂王 kʰau、au
聲韻配合關係
p組不與撮口呼相拼,與其他三呼相拼 f組只拼開合雙呼 t、tʰ 、 l只與開口呼、合口呼、齊齒呼相拼,不與撮口呼相拼 k組和開口呼、合口呼相拼 ʨ組只與齊齒呼、撮口呼相拼 ʦ組不僅和開口呼、合口呼相拼,而且還和齊齒呼相拼,因此屯溪話有大量尖音 零聲母在四呼都有字音。
聲調
屯溪話有6個調類,輕聲在外 入聲是個高短調,收音急促,休寧方言區唯東鄉(屯溪)和南鄉(五城)入聲有有塞音韻尾。去聲實際調值是。陰上實際調值略高,接近或 陰平調來源複雜,除古平聲清音聲母外,還包括古去聲的濁音聲母字(其中有個別字仍讀去聲,如「共陣避」等)和古入聲濁音聲母字(其中也有少數全濁入聲字仍讀入聲,如「合服」等)。總的看來,屯溪話陰平調字占的比例較大 休寧方言多數分陰陽上,除北鄉海陽外,陰上都有緊喉現象(唯休寧流口、祁門鳧峰陰陽上不分),清濁入有別,但僅北鄉(海陽、鳧峰)分陰陽入,其它點濁入混入陰平(如東鄉屯溪)
連讀變調
在語言學中,聲調語言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節組合在一起時,音節的調值有時會發生變化而與單念時不同,這種現象叫「連讀變調」,所有的徽州話都和吳語一樣,帶着強迫式的連讀變調。 兩組字連讀變調 陰上、陽去兩調字音在與其他聲調相連時出現變調,陰上、陽去都變成陽上,實際調值約陽上135。陽上在同音字表各類字調中字音較少,甚至某些韻中一個陽上字調都沒有,如ua、ie、ye、yan中沒有陽上字 註:斜體字為變調字 三字連讀變調 陰上、陽去在三字相連中,也產生變調。變調情況有三種: 第一字變調,二三字不變 第二字變調,一三字不變 一二字同時變調,第三字不變
n化
屯溪方言中,「n」化(即兒化)現象比較突出,「n」化不僅體現區別詞義上,在改變詞性上也有一定作用,而且具有表示愛稱、細小、喜愛等感情色彩的修辭作用,在「n」化的同時,還產生變調,凡是「n」化的字調一律變為陽上。 變換詞性 畫(動詞) xu:ə 畫兒(名詞)xu:ən 鑽(動詞)tsu:ə 鑽兒(名詞)tsu:ən 尖(形容詞)tsi:æ 尖兒(名詞,指東西的尖端)tsi:æn 包(動詞)po 包兒(名詞,指用麵粉的做成的含餡食物,即包子)pon 圓(形容詞)y:uæ 圓兒(名詞,指用肉或其他食品做成的丸子)y:uæn 區別詞義 鼻(指鼻子)pʰi 鼻兒(指鼻涕)pʰin 嘴(指嘴巴)ʦi 嘴兒(尖細的出口,如壺嘴、煙嘴)ʦin 眼(眼睛)ŋɔ 眼兒(指眼動、小孔道)ŋɔn 腳(指下肢)ʨio 腳兒(指下腳料或剩下的東西)ʨion 起詞尾「子」的作用 橘兒 ʨyn 橘子 囡兒 ȵiɛn 孩子 葉兒 ian 葉子 餃兒 ʨion 餃子(餛飩) 蝦兒 xɔn 蝦子 鞭兒 pi:æn 鞭子 缽兒 pu:æn 缽子 棗兒 ʦɔn 棗子 桃兒 tʰən 桃子 孫兒 su:æn 孫子 餅兒 piɛn 餅子 凳兒 tɛn 凳子 表細小、輕微 藥丸兒 io:æn 子兒 ʦɪn 如石頭子、和尚子 帶兒 tæn 如鞋帶 蓋兒 kuən 棍兒 kuɛn 表喜愛、親切 娘寶兒(對姑媽的愛稱) ȵian pən 好測兒(好看) xə ʦʰən 笑話兒 siu u:æn 戲法兒 ɕi fu:æn 表高興、舒服 快活兒 kʰən u:æn 睏覺兒 kʰuɛ kon 好過兒 xə kon 歡喜兒 xu:æn ɕin
共同特點
1.古全濁聲母在徽語中一律清化,讀擦音,塞擦音聲母的字時大多送氣,如「白」的聲母是p' 2.章組字和知組三等韻的字(通攝除外),今音多讀ʨ、ʨ'、ɕ聲母(即普通話j、q、x),如績溪「張」ʨio 莊組和知組二等韻的字,今音大多讀ts、ts'、s聲母(即普通話z、c、s),如屯溪「沙」sɔ 3.古日母字今音大多讀n、ȵ,少數字讀零聲母,極少數讀z。如旌德「然」ȵi、績溪「蕊」y、休寧「肉」ȵiɔu 、績溪「柔」zɪi 績溪嶺北「人」zæ 4.開口二等見、曉組字,今白讀仍為牙喉音,韻母也讀洪音。如歙縣「甲」ka? 文讀讀為舌面音,如績溪「孝」ɕie孝順 / hə孝衫 5.古疑母字,今洪音前大多讀ŋ,細音前大多讀ȵ與泥日母混同。如休寧「瓦」ŋɔ、績溪「危」ŋa/文、 祁門「語」ȵy、屯溪「獄」ȵiu 註:ŋ可簡寫為ng,ȵ可簡寫為gn 6.蟹攝一二等字,今音大多不帶i尾、效攝一二等字,今音大多不帶u尾。如黟縣「柴」ʃa、績溪「雷」læ、屯溪「燒」ɕio 7.深、臻攝陽聲韻和曾、梗、通攝陽聲韻,今音讀陽聲韻時大多混同。如 「真」、「針」、「蒸」,各地韻母相同。 8.陽聲韻除通攝外,在徽語中已經不同程度的出現轉化為陰聲韻的現象,其實咸、山兩攝轉化的最快,宕、江攝次之(尤以屯溪為最)。如 旌德「三」sæ,歙縣「縣」yue,屯溪「江」kau 9.流攝一等字,今音大多讀細音韻母,與三等韻混同。如 「樓」=「流」 10.有泥來母相混的現象。如屯溪「老」=「腦」lə 11.各地「大」白讀大多符合「唐佐切」,如 湯口 「大」t'ɐ、屯溪 「大」t』o 「弄」大多讀來母,符合古音「盧貢切」, 如績溪 巷弄 long 「鳥」有白讀,如 休寧萬安 「鳥」tien,符合古音「都了切」 祁門「打」字符合古音德冷切 古微母有文白異讀——v/w和m,白讀與明母合流讀如m,如績溪「物」vəʔ動物 / məʔ物事,績溪「網」「忘」mong 古敷母個別字有白讀如p',與滂母合流,如績溪 「孵」「訃」p'u 古章母個別字有白讀,讀如舌頭音t,與幫母合流,如 績溪「只」tie 古非母個別字與曉母合流(聲旁為「方」),如績溪 「方」hong 12. 古上聲通常分為陰陽或合為一調,古全濁上聲一般不歸陽去,如 績溪「婦」「辮」今仍讀上聲,調值為213,部分方言上聲字帶喉塞音,如婺源「主」讀 ʨy? 22,和溫州等地相似。 13.古影母字今讀開口洪音韻時,大多讀成ŋ聲母。如 黟縣「矮」ŋa、歙縣「鴨」ŋa? 14.詞彙上,一些關鍵性的日常用詞大體相同。如把東西說成「物事」,用「不曾」表示沒有做過某事,用「麼的(仂)」代表什麼,用「嬉」不用玩等等。
差異
根據徽州話的通行地區特點,可以分為兩個大區 東片包括績溪、歙縣、旌德(僅限西鄉話) 西片包括屯溪、休寧、祁門、黟縣、婺源等 1.績溪、淳安入聲仍讀短促調,帶喉塞尾,其中績溪不分陰陽,淳安、休寧按古聲母的清濁分為陰陽兩類。在其餘地區,入聲已經發生了變化,其中歙縣陽入併入陽去,旌德則合併陰陽入以及陽去為一個入聲,屯溪、黟縣陽入併入陰平,祁門陽入併入陽去。 2.嚴州片古從母字今音大多讀s或ɕ,如「前」ɕi、「層」sən;皖南徽語僅有殘存,如 績溪「自」so 3.東片沒有以i、u、y為韻腹,以開元音ɐ為韻尾的長元音韻母,西片有。如 休寧「疤」puɐ 、績溪「疤」po 4.流開一、蟹合三、四和止、通合口三等見曉組字,東片聲母不齶化,仍讀牙喉音聲母;西片大多齶化,讀成舌面音或舌叶音,這也是東片和西片最大的區別。 例: 鬼 口 恭 績溪 kuei k'ɪi k'ua 屯溪 ʨy ʨ'iu ʨin 5.西片有較豐富的以收n尾為標誌的兒化詞,東片則已無這種兒化韻,僅殘存少數詞的變調和一部分收-ȵi綴詞,如 屯溪 「刀」tən、績溪「一下下」ye? ho ho ȵi
尖團音
在屯溪、休寧、祁門、歙縣,績溪嶺北中,今齊齒呼前還分尖團(績溪嶺北咸山攝字不分) 如: 相≠香 清≠輕 精≠京 (註:績溪嶺北 先=顯 ɕin) 而在績溪、黟縣、旌德中,已經不分了(績溪咸、山、流攝字分尖團)
鼻音
2.在績溪、祁門、黟縣話里,咸、山、宕、江、梗攝的陽聲韻字,還不同程度的保留了鼻音特徵;但是在旌德、屯溪、歙縣、休寧話里,這些攝韻的陽聲韻已經轉化為陰聲韻。 古陽聲韻在徽州話中分化很不一致,在績溪、歙縣話中,除了已經轉化為陰聲韻的,其他已經弱化為半鼻音; 在屯溪、休寧話中,除了已經轉化為陰聲韻的,其他均收n鼻音韻尾; 在旌德、黟縣話中,除了已經轉化為陰聲韻的,其他均收ŋ韻尾; 只有祁門話全部保留着陽聲韻,既有半鼻音韻母,也有收n和收ŋ的鼻音韻母 徽州話有很多保持古音、古義的常用詞語。如「汏」(洗)、「囥」(藏)、「企」(站)、「新婦」(媳婦)、「婺」(奶奶)。第一、第二、第三人稱代詞的詞根大多源自「昂」、「爾」、「渠/其」。 複數人稱標記多由古江東方言的「儂」(人)演變而來。 表示定語與領屬的結構助詞、常用的量詞與陳述句語氣助詞同形,可上溯至見系的同源形式(相當於普通話的「的」與「個」,在陳述句的句末用得比普通話的「的」冗餘)。 量詞較官話簡單,「只」用得很多,如:一隻牛、一隻電腦、一隻石頭。 數量詞上一般說「兩」,不說二。 單音詞豐富:1.很多物名詞不帶「子」綴,由單音詞根直接構成,例如 辮、被、箱、蟲、桃等。 2.一些親屬詞彙不習慣雙音節使用,大多使用單音節字,如 哥、兄、姐、弟、婺、朝等。 3.還有些常用詞,普通話使用雙音節複合詞,而徽語習慣使用單音節字,如 蟹、女、靜(安靜)、面(麵條)等 徽語中有些小動物、植物的詞彙,是用重疊方式構成,如 甜甜菜(菠菜)、紅紅菜(莧菜)、蛛蛛(蛛蛛)、姑姑囡(布娃娃)、飛飛蝶(蝴蝶)、蛇連連(蜥蜴)等。 有些偏正式短語組成新詞時未簡縮,例如 耳朵屎(耳屎)、眼睛皮(眼瞼)、今朝到夜(今晚)等。 對於一些職業人員的稱謂,大多採用修飾性詞語後加「唉」或「仂」的結構形式,如 賣物事仂(貨郎)、隑櫃檯唉(店員)、做生意格(商人)等。 有些偏正式複合詞彙,普通話是「子」綴或者單音詞,而徽語卻對這些次有一個附加的成分,使詞彙意義更明確。如 絮被、天星、頭頸、鞋襪(襪子)、咸鹽等。 一些修辭性的詞彙有較強的形象性,如 仙人頭(瞳孔)、天行老鼠(蝙蝠)、絲瓜菩(絲瓜)、海沙(鹽)、輕骨頭(驕傲) 徽語中有很多詞彙與普通話詞彙一樣,但是順序卻不一樣的,即所謂倒裝現象。例如 歡喜、牆圍、衫袖套(套袖)、鬧熱、雞公、雞母、豬斗(種公豬)。
詞彙特徵
主要有八點: 詞彙上,一些關鍵性的日常用詞大體相同。如把東西說成「物事」,用「不曾」表示沒有做過某事,用「麼的(仂)」代表什麼,用「嬉」不用玩等等。 用詞根「夜」構成的詞語較多,也較一致。徽州山區將晚上7至10時與午夜、凌晨統稱為「夜」。所以晚上叫「到夜」,傍晚叫「挨夜邊」或「快夜邊」,晚飯叫「夜飯」,夜班幹活叫「打夜做」,吃宵夜叫「吃半夜餐」。 擁有諸多反映山區地貌特徵的方言詞。如:石埭袒露的巨石、山塢、山培山坡、草皮坦山畔平地、曬壇小面積的高台、源水系的上游、溪瀨小河、葫蘆鱉鵝卵石、樹林窠、田塍、水圳田頭村中的水渠、水口具象徵意義的村頭景致等。 表示「天」時間的詞根大多用「日」和「朝」。如:今朝、今 日、明朝、明 日、後朝、後 日…上半日、下半日、日間、日朝、日日、日日朝天天等。 具有一批反映徽派建築特色的詞語:八字牆、門樓、馬頭牆、風火牆、明堂天井、水筧連接屋檐與下水道的水管、堂前、重屋上下兩層結構的樓、門枕、門舌、閣橋、雞籌雞舍、板壁、牆圍院子、廊橋等。 習慣將表示動物雌雄的語素置於種稱語素之後。如:雞公、雞母、豬公、豬屌、豬婆、豬嬤、豬娘、狗婆、狗牯、咪娘、水牯、水沙(本字為「沙+牛」)、黃牛牯、黃牛婆等。 竹製品叫法較為一致。如:困簟竹蓆、曬簟曬穀物的竹蓆、盛筐、簸米、子簍播種用腰間小簍、貓嘆氣有蓋篾編盛具,可防被貓鼠偷食籮、籃、笐竿曬衣竿等。 具有諸多禮教色彩濃厚的親屬稱謂詞。如:朝奉祖父(被朝拜侍奉者)、老朝面稱祖父、老奉面稱祖父、阿朝面稱祖父、朝朝面稱祖父、相面稱父親(如宰相一般的主宰者)、阿相面稱父親、老官(黟)祖父、官人、官客、小官(績)兒子、大郎(休)兄、弟郎;老姨(歙)祖母、老婺兒(黟)祖母、婺、婭(黟)祖母、婄(休、屯)祖母、嫗(祁)祖母、老嫗妻、堂家妻或族中婦女、堂客妻、姆母親、阿姨(績)母親、娘(黟)音「婗」,母親等。 人稱代詞的單複數形式較為一致。如:我、卬我、爾你、渠/佢他、卬人我們、我人我們、我大家我們、爾人你們、爾大家你們、渠人他們、渠大家他們。
詞性的大小差異
徽州話中有很多詞型與普通話相同,而詞義卻不同,有下面三種情況。 1.詞義大於普通話的:學生(還可以指學徒)、壯(還可以指肥胖)、蟲(還可以指蠶),螺螄(還可以指蝸牛)、細(還可以指小,如細鬼))等。 2.詞義小於普通話的:繩(方言只指細的,粗的用索)、說(只用於貶義) 3.詞義與普通話不相同的:鴨子(只指鴨蛋)、朝奉(爺爺,普通話舊時指店員)、香油(菜子油,普通話指芝麻油)、口舌(指舌頭,普通話指口頭糾紛) 與周邊方言詞彙上的相同點 排除所謂的「濁音清化」,徽語的韻母、詞彙都是吳語式的,而且比「南吳」更接近太湖片吳語。獨立成徽語,只是有些人為了方言劃分中所謂的「濁音清化說」自圓其說。 與吳語相同的:交關、落蘇、天羅、溫吞水、辰光、物事、落雨、落雪、吃煙、吃茶、豬頭三、活絡、打烊、蚊蟲、蘿稷、幫襯、打中覺、推板、嚼白蛆、推微、篤定、拆爛污、結棍、上晝、下晝、牢靠、斫樹、活絡、汏衣裳、便當、趟馬路、搭嘎等。 與贛語相同的:紮實、交椅、衫袖、炸飯(開水泡飯)、邊舷、跌股等。
語法
1. 當數量為一時,表示領屬關係的「的」可以省略。 如:吾只筆不好寫了。 爾雙鞋真好看。 2. 「來」 和 「去」 習慣直接跟地名,不說成「到…來/去」」句式。 如:吾去上海。 渠麼仂辰光來爾搭? 3. 表示重複的時候,習慣在句尾加用「添」,可以不用「再」。 如:昂還要吃碗添。 畀渠五塊洋添。 4. 表示先走一步的時候,習慣在句尾加「起」或「着」,作用同普通話的「先」 如:爾吃起,昂去去就來。 5. 表示程度的時候,習慣在句尾加「很」,可以不用助詞「得」 如:菜咸很了。 爾件衣裳小很了。 6. 可以把謂語動詞後的補語成分「不過」,至於賓語之後,說成「動詞+賓語+不過」的句子。 如:昂打渠不過。 7. 表示動作上的沒有,必須用「不曾」,或者用一個自成音節m,調值為242,用自成音節 pf' 亦可。 如: ——爾去過渠家曾? ——不曾 8. 習慣在動詞的結構助詞「地」前加「叫」。 如:爾畀我好好叫仂念書
語言關係
塞音、塞擦音只有送氣、不送氣兩套。中古全濁聲母清化後多數送氣,少數不送氣。和閩語相似,近似客贛方言。 去聲分陰陽,有豐富的小稱變調和n化,日母字今多讀n,中古咸山攝洪音鼻音韻尾消失,蟹、 效、 流攝韻母多為單元音,與吳語相似。 泥來二母逢洪音相混,新派區分泥來。中古影母洪音字今有ŋ聲母, 與贛語相似。
徽州話來源
徽州話的來源一直是一個謎團,從地圖上來看,徽州深處山區,與宣州大體以黃山山脈為界,北邊和西邊舊時宣州吳語區(現為江淮官話區),東北方向為吳語太湖片,西南方向為婺州片和處衢片,南邊為贛語區。和地理上一樣,徽語在音系上也表現為過渡帶,聲母特點近似客贛,而韻母和詞彙類似於吳語特別是南吳,可以視為吳語和贛語互相接觸而成的混合型方言。自從《中國語言地圖集》問世以來,語言學界,特別是方言學界對《地圖集》中漢語方言的分區不斷有所議論。就「升格」的三個方言區而言,其中討論徽州話的比較少。因為徽州話的特殊性似乎早有定論。早年趙元任就把徽州話看作是漢語方言中獨特的一支。他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先後發表了《績溪嶺北音系》(1962)和《績溪嶺北方言》(1965),揭示徽州話的面貌。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方言學者鄭張尚芳、伍巍、平舊昌司(日)等先後對徽州方言進行了調查,發表了一批關於徽州方言的著述,進一步揭示了徽州方言許多與眾不同的特徵。在這種背景下,徽州方言被提出來作為一個方言區,頗有順理成章之勢,也就聽不到多少議論的聲音了。
現況
徽州話的現況在使用上的危機主要在於祁門縣,祁門土話的消失程度非常快,尤其是在縣城,九成的青少年已經不會說家鄉話了,另外,屯溪部分年輕人愛說普通話,其他地區日常交流一般都以徽州話為主。 但是徽州話在讀音和詞彙上危機很大: 首先在詞彙上,一大批地道的詞彙在年輕人口中消失,把日頭說成太陽,把打中覺直接說成午睡,把禮拜一說成星期一等等現象,不勝枚舉。 讀音上: 在普通話的衝擊下,日母和疑母的鼻音聲母在更多地失去,例如 饒、堯讀成yo,玉、遇、語讀成y,義讀成yi 受普通話影響,匣母三、四等字不讀零聲母,反而加上了ɕ聲母,例如 懸 弦 yun 而不應該讀ɕun(xun) 日母讀如來母,例如:如讀成lu,二、而、兒徹底拋棄白讀ȵi,這些「病毒音」都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