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徽州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徽州府明清兩朝設置的府。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1],元朝為徽州路。元朝末年,朱元璋政權改名興安府,又更為徽州府。從此歷宋元明清四代,統六縣(歙縣、黟縣、休寧、婺源、績溪、祁門),轄境為今安徽省黃山市、績溪縣及江西省婺源縣,行政版圖相對穩定。辛亥革命後,全國廢府,故廢。

徽州是徽商的發祥地,明清時期徽商稱雄中國商界500多年,有「無徽不成鎮」、「徽商遍天下」之說。徽文化已成為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民國元年廢府留縣,原領六縣直屬安徽省。民國38年5月13日,設徽州專區。198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務院批准改徽州地區為黃山市。

徽州文化

徽州地區是歷史上中國經濟文化重地,安徽省名中的「徽」字就是由徽州而來。

古徽州是徽商的發祥地,明清時期徽商稱雄中國商界300多年,有「無徽不成鎮」、「徽商遍天下」之說。以徽商、徽劇、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篆刻、徽派建築、徽派盆景等文化流派構成的徽學,更是博大精深。它與敦煌學、藏學有同樣影響。

徽州文化是江南省和1667年江南省分治後安徽省江南地區的古徽州一府六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而不等同安徽文化。

徽州文化是一個極具地方特色的區域文化,其內容廣博、深邃,有整體系列性等特點,深切透露了東方社會與文化之謎,全息包容了中國後期封建社會民間經濟、社會、生活與文化的基本內容,被譽為是後期中國封建社會的典型標本[2]。學術界對其的研究,至少經歷了大半個世紀,80年代以後更趨火熱,逐漸形成了一門相對獨立的地方學--"徽學",被譽為是並列與敦煌學和藏學的中國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顯學之一。

視頻

徽州府 相關視頻

走進徽州文化之一 —— 古村落篇
老梁講述徽州文化,徽商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