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德累斯頓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德累斯頓港

德累斯頓港(dresden)地理經度:13.7372621,緯度:51.0504088。歐洲內陸點航線主要港口之一, 德累斯頓是德國重要的海運港口。

德累斯頓, (德語:Dresden;索布語:Drježdźany,意為河邊森林的人們,台灣音譯為德勒斯登),在德國德累斯頓是"文化的代言詞",德國薩克森州首府和第一大城市,德國十大主要城市之一,德國東部僅次於首都柏林的第二大城市。

德累斯頓是德國重要的文化、政治和經濟中心,也是德國重要的科研中心,擁有德國大城市中比例最高的研究人員,是"德國硅谷"的核心。德累斯頓工業大學,是兩德統一後六個新聯邦州中唯一入選頂尖理工大學聯盟TU9和德國精英大學11所之一的高校。

歷史上,德累斯頓曾長期是薩克森王國的首都,並在一段時期兼任波蘭首都的角色,擁有數百年的繁榮史、燦爛的文化藝術,歐洲最高的城市綠化率和眾多精美的巴洛克建築,被譽為歐洲最美的城市之一。

德累斯頓在二戰前是歐洲消費水平最高的城市,二戰後期遭到盟軍至今仍存爭議的針對平民的大規模轟炸。二戰後到兩德統一幾十年間,德累斯頓涅盤重生,入選德國國家旅遊局評定的十一個德國魅力大城市,並位列十大旅遊目的城市,每年吸引了大批遊客前往觀光,又被稱為"易北河上的佛羅倫薩"。[1]

德累斯頓1.jpg

基本概述

德累斯頓的城市人口約50萬人(2006年),都會區人口共有125萬人,而德累斯頓所在的薩克森三角城市聚集區共有320萬人,被列為德國主要大城市之一。[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德累斯頓也是

德國照相機、鐘錶製造和高級食品的生產中心,是德國最發達的工商業城市之一。根據某些標準,德累斯頓是歐洲消費水平最高的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該市遭到盟軍的大規模空襲,加上此後東德40年的統治,城市面貌已經面目全非。不過自1990年德國重新統一後,德累斯頓再度成為德國東部的文化、政治和經濟的中心,並運用西部的資金恢復了許多偉大的建築物和歷史遺蹟,再度成為一個擁有豐富旅遊資源的城市,吸引了大批遊客前往觀光。

德累斯頓還是一個重要的科研中心,擁有許多研究人員。該市經常被稱為「德國硅谷」。德累斯頓工業大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技大學之一。

由於地處狹窄的河谷,德累斯頓的氣候類似於德國南部,比德國東部大部分地方溫暖。2002年德累斯頓列為歐洲綠化最好的大城市:三分之一地區被森林覆蓋。「大花園」是該市最大的城市公園。

地理位置

德累斯頓2.jpg

德累斯頓位於北緯51°03′,東經13°45′。它位於易北河的兩岸,主要位於德累斯頓易北河河谷盆地中,南面延伸到礦石山脈,北面是花崗岩陡坡,東面是易北河砂岩山脈,海拔約113米。德累斯頓的最高點海拔約為384米。

由於德累斯頓溫和的氣候和合適的城市建設位置,以及易北河上精美的巴洛克式建築,使德累斯頓得到「易北河畔的佛羅倫薩」的美稱。歷史上曾經有60年的時間,德累斯頓都會區(含附近郊區)是僅次於柏林、漢堡和科隆的德國第四大都市區。

德累斯頓最主要的河流是易北河,也是流經該市唯一適於航行的河流。在這一河段有許多山區的支流匯入易北河。

自然氣候

德累斯頓所處的氣候帶屬於中等偏涼的大陸性氣候,但是由於大部分市區位於易北河谷,那裡的小氣候與坡地與高地有所不同。Klotzsche海拔227米高,是該市一個較高的區,

德累斯頓氣象站設在那裡。根據經驗,Klotzsche的氣溫比內城的氣溫低1-3℃。尤其在夏天的夜晚,該市氣候舒適:午夜氣溫25℃並不意外。

一月平均氣溫為?0.7℃,七月平均氣溫為18.1℃。德累斯頓的夏季溫度高於德國平均溫度,而冬季又比德國平均氣溫要低。內城的年平均溫度為10.2℃。最乾燥的季節是2月和3月,降水量僅有60毫米。

德累斯頓3.jpg

由於德累斯頓位於易北河兩岸,有一些發源於Ore山脈的支流匯入,河水穿過內城的咽喉河段。因此防洪是該市發展中要考慮的一個重要方面,為此大片地區不許興建建築物。2條寬約50米的壕溝,保護着內城的安全。蓄水池及水庫等洪水調節系統均位於城外。

許多地方必須用圍牆或打樁防守,一旦易北河泛濫支流,德累斯頓的許多區將被水圍困。

旅遊景區

聖誕市場

如果在十二月份到訪德累斯頓,迎接遊客的將是另外一項文化盛事 - 「Striezelmarkt」聖誕市場。 它是德國最古老的聖誕市場,第一次出現在史書記載中是 1434 年,直到今天仍然是一片燈光、色彩和香味交融的歡樂海洋。 在這裡可以盡情享用甜紅葡萄酒、聖誕餅乾和熱栗子,感受觸手可及的隆重氛圍,當然也要品嘗德累斯頓特產 - 聖誕蛋糕「Christstollen」,這裡叫做「Striezel」。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它,那肯定是 - 舉世聞名!」

周邊環境

距離最近的德國大城市是開姆尼茨(西南80千米)、萊比錫(西北100千米)和柏林(北面200千米)。捷克首都布拉格位於南面150千米;波蘭城市弗羅茨瓦夫位於東面200千米。在德累斯頓都市區內還有一些中等規模的城鎮,如皮爾納(40,000居民)、福雷塔爾(40,000任)、拉德博伊爾(33,000居民)和邁森(28,000 居民)。里薩和弗賴貝格距離也不太遠。

德累斯頓4.jpg

大德累斯頓已經擴展到鄰近區域如卡門茨、邁森、里薩-格羅森海因、鮑岑等縣的一小部分,總人口約125萬人。

由於德累斯頓包括許多鄉村地區,成為歐洲最綠色的城市之一,63%的面積為綠地和森林。城北的德累斯頓草原面積達到50平方千米。德累斯頓有4個自然保護區,加上一個特別保護區面積為18平方千米。該市受到保護的花園、小徑、公園、舊墓地和天然紀念物。德累斯頓易北河谷是一處受到保護的世界遺產,構成德累斯頓的文化風景線。貫穿該市長達20千米的易北河草地是該市的一道重要風景。

文化建築

德累斯頓正在尋求恢復它在19世紀到1920年代所擁有的文化重要性,當時它是美術、建築與音樂的中心,奧托·狄克斯、奧斯卡·科柯施卡、 理查德·施特勞斯、森帕和巴盧卡等著名藝術家都在該市活動。德累斯頓還擁有許多重要的藝術藏品、世界聞名的交響樂團,音樂合唱團和各個時期、各種風格的重要建築,其中有許多在二戰中被毀,今天又逐漸被重建起來。

娛樂場所

薩克森國(州)立交響樂團起源於昔日薩克森選帝侯的合唱團,成立於1548年,是全世界最古老的交響樂團,其演奏與同州的萊比錫格萬特豪斯交響樂團一樣,均屬於世界最高水平。薩克森州立歌劇院又稱森珀歌劇院或塞姆佩爾歌劇院,始建於1816年,韋伯,理查德瓦格納和里

查施特勞斯等德國歌劇的代表人物均有大量作品在此首演,該歌劇院無論在其建築造型還是在音樂史上的地位,均是歐洲乃至全世界歌劇院的典範之一。德累斯頓州立劇院同時還是德國唯一獨立的小歌劇表演場所,並管理許多小型劇院。在德累斯頓的幾個唱詩班中,十字架唱詩班(Kreuzchor)成立於13世紀,全部由十字架音樂學校的男童組成,是德國最古老的童聲合唱團。德累斯頓還擁有著名的德累斯頓愛樂樂團。

德累斯頓5.jpg

2006年夏天,德累斯頓舉辦建城800周年慶典,來自英國的寵物店男孩演唱組合和本地交響樂團一起在布拉格大街步行街進行現場表演。

德累斯頓有許多小型電影院,專門放映有文化價值的邪典電影和低成本電影。德累斯頓也是生產動畫片和電影光學技術的中心。每年德累斯頓電影節舉辦的電影短片競賽是歐洲最富於競爭性的。

博物館

德累斯頓的州立藝術博物館在世界上擁有重要地位,它由11個博物館組成,位於茨溫格宮的歷代大師畫廊和位於德累斯頓城堡的綠穹珍寶館(Grünes Gewölbe)是其中最著名的。德累斯頓的博物館還有德意志衛生博物館、軍事歷史博物館、州立史前博物館、州立自然史博物館、人種學博物館、德累斯頓城市博物館,交通博物館,以及德累斯頓工業大學藝術與科技博物館。

建築風格

德累斯頓經常被稱為巴洛克城市,精美的皇家建築和教堂多數都採用這種風格建造。德累斯頓城堡曾是薩克森王宮所在地,已經被改建多次,因此具有文藝復興、巴洛克和古典主義等多種風格的元素。城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完全摧毀,廢墟在東德時代被完好保留,從德國統一後至今一直處於重建中,預計工程將於2013年完工。

綠穹珍寶館為歐洲現存規模最大,收藏價值最高的皇家珍寶館,內展出薩克森歷代皇室收集的金銀器,珠寶王冠。茨溫格宮位於城堡的路對面,建造在一個舊要塞上,是德國巴洛克國寶級建築,擁有一個如畫的花園庭院,它的歷代大師畫廊成為王室收藏藝術品和舉辦慶典的地方,以拉菲爾的名作西斯廷聖母為首,聚集了菲美爾,倫勃朗,丟勒,喬爾喬涅和波提切利等人的歐洲古典名畫。位於護城河邊的拱形大門上飾有象徵波蘭王權的金色王冠。布呂爾台階俯瞰易北河,綽號「歐洲陽台」。

德累斯頓6.jpg

宮廷教堂是薩克森皇家教堂。奧古斯特二世為了成為波蘭國王而由新教改信天主教,並在德累斯頓建立這座重要的宗教建築,該教堂從建築師到施工人員全部從意大利聘請。1980年,這座教堂成為薩克森主教座堂。與天主教宮廷教堂不同,同時代新教路德會的德累斯頓聖母教堂是由市民所建造,是德累斯頓最大的教堂,也是世界上最大最美麗的新教教堂之一,這使得德累斯頓成為主教座堂並非最大教堂的少數地方之一。德累斯頓還有一座俄國東正教堂。

不過,德累斯頓也受到了其他許多建築風格的影響,如文藝復興風格、包豪斯學派以及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德累斯頓是現代建築發展史上的重鎮。1920年代以前,清一色的古典建築構成了德累斯頓的城市風景。大部分現存建築物建於1945年以後,一部分是重建舊建築,另一些是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新建築。1945年-1990年之間的重要建築有國際式的Centrum-Warenhaus百貨公司,其它主要是前蘇聯式建築風格的居住區。

1990年德國重新統一後,出現了新的風格。重要的當代建築有新猶太會堂(後現代風格建築,只有很少的窗戶)、透明工廠、薩克森州議會、新台階和薩克森州立圖書館。UFA電影中心由奧地利先鋒派藍天公司設計,是德國最大的解構主義建築之一,呈尖角外型。

德累斯頓有大約300處噴泉,多數位於公園和廣場,起到裝飾功能。

德累斯頓最著名的雕塑是位於新城廣場(Neustädter Markt square)的奧古斯都二世的金色騎馬像(金色騎士,Goldener Reiter),表現奧古斯都二世從德累斯頓大街出發前往華沙兼任波蘭國王,另一座著名雕像是聖母教堂前的馬丁·路德雕像。

德累斯頓7.jpg

歷史文化

早期歷史

自從新石器時代,德累斯頓地區已有線紋陶文化的部落生活於此。易北河北岸有一個古代斯拉夫人定居點Dre??any(「淤泥森林居民」),後來稱為Altendresden(老城);這時,日耳曼人向東擴展,1206年,梅森伯爵Dietrich選擇在易北河南岸建立了一個德國人城鎮Dresdene,作為他的臨時住處,就是今天新城的核心。1270年,邁森伯爵傑出的亨利正式定都德累斯頓。亨利死後,該市成為波希米亞王國和勃蘭登堡伯爵的屬地。1319年韋廷王朝復辟。從1485年開始成為薩克森公爵的駐地,從1547年起更成為薩克森選帝侯的住處。

由1697年-1706年及1709年-1733年,德累斯頓的薩克森選侯腓特烈·奧古斯特一世當選為成為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雖然波蘭首都仍在華沙,不過從此德累斯頓又有了一個波蘭名稱Drezno。由於他計劃令德累斯頓成為最重要的皇家住處,他亦開始發現中國製造瓷器(「白色的黃金」)的秘密;在他統治下,在德累斯頓和邁森發明了歐洲的瓷器。他亦從歐洲各地招攬了許多最好的建築師和畫家來到德累斯頓。這段時期,在J.A.哈賽的直接指導下,該市的音樂生活也開始活躍起來,他的統治標誌德累斯頓在眾歐洲城市當中,開始在技術和藝術上呈現出領先地位。他的兒子薩克森選侯腓特烈·奧古斯特二世亦由1734年-1763年於德累斯頓作為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三世統治波蘭。在他統治期間在德累斯頓簽訂了德累斯頓條約,結束了第二次西里西亞戰爭,隨後在七年戰爭(1756年-1763年)中,德累斯頓遭受了嚴重的破壞。

從1806年到1918年期間,德累斯頓是薩克森王國的首都(1871年併入德意志帝國)。拿破崙戰爭期間,拿破崙以此為軍事基地,這年的8月27日他於著名的德累斯頓戰役中贏得勝利。

德累斯頓8.jpg

在19世紀,該市成為重要的工業中心,包括汽車製造、食品和醫藥工業。該市還發展成為重要的國際藝術品和古董銷售中心。由於工業化,城市人口從1849年的95,000人增加到1900年的396,000人。

20世紀早期,使德累斯頓特別著名的是它的照相機工廠,如依哈哥(Ihagee,生產愛克山泰-EXAKTA相機)、潘太康(Pentacon,生產柏卡-Praktica相機)。此外還有煙廠,其中一座給人深刻印象的Yenidze,建築物有一個五彩繽紛的玻璃屋頂,像一座清真寺,至今還存在。從1918年到1934年,德累斯頓是魏瑪共和國薩克森第一自由州的首府。

該市在歷史上曾遭受過多次毀壞: 1491年遭受火災,1760年遭到普魯士軍隊的炮擊,1849年在鎮壓立憲主義者的五月起義過程中城市受損,1945年2月又遭到盟軍的猛烈轟炸。

二戰期間

德累斯頓不是唯一被第二次世界大戰轟炸毀壞的德國城市,但是1945年的德累斯頓轟炸成了戰爭中最引起爭論的事件之一。1945年2月13-14日,情人節的早晨開始了地毯式轟炸。易北河邊充滿歷史文化財富的老城毀壞最嚴重,由於河流阻隔,破壞較少的新城反而成了今天德累斯頓較老的一部分。

這時戰爭已經行將結束。不過當時盟軍剛剛從德軍的反攻下重新組織起來。該市的防守並不特別堅固,因為該市主要作為歐洲文化中心,重工業並不重要,因而在戰略上受到忽視。在戰爭初期,由於遠離盟軍的轟炸範圍,一度比較安全,大部分防空力量已經被調往別處。戰後的公開證據顯示,德國的防空力量只是「青少年高射炮民兵」。

德累斯頓9.jpg

在總體戰的政策下,德累斯頓原本高度發達的光學工業(蔡司(Carl Zeiss)、柏卡),在戰爭期間開始生產精密的瞄準設備;甚至和平時期的捲菸廠也改造成軍火工廠。這些工廠主要使用當地工人,但也使用猶太奴工。300名猶太人在德累斯頓的集中營中服苦役,其中大多數人,連同戰前住在德累斯頓的全體6,000猶太人(著名的倖存者如德累斯頓本地作家維克多·克萊姆柏樂)都在戰爭結束前被殺。不過上述目標並非該市被轟炸的主要原因。蘇聯紅軍已經從東面逼近德累斯頓,而德累斯頓是一條關鍵鐵路線上的貨運編組站。儘管關鍵的工廠生產設備已經被轟炸摧毀(大部分又迅速恢復),這時英國空軍從德國空軍空襲考文垂、巴斯和倫敦的先例得到靈感,計劃進行「區域轟炸」——發起一場火力強攻。

德累斯頓轟炸造成整個德累斯頓內城(15平方千米)被徹底摧毀(包括14000棟民宅、72所學校、22家醫院、19座教堂、5個影劇院、50家銀行和保險公司、31家百貨公司、31家大型賓館、62座行政大樓以及依哈哥攝影工廠),其它區域也不同程度受到破壞,只有別墅區所受的破壞相對較輕。全城共計222000座公寓住宅,其中75000座完全被摧毀,11000座嚴重受損, 7000座受損,81000座輕度受損。由於政治宣傳的影響,對於平民死亡人數的各種估計差異很大,納粹德國的估計值為350,000到400,000,德累斯頓共產黨政權的官方估計值逐漸增加,從25,000人逐漸增加到140,000人。不過德累斯頓市立博物館的證據顯示有25,000人死亡,死亡人數少於漢堡,但德累斯頓的城市規模小於漢堡。當時德累斯頓的人口是60萬,還有至少20萬來自東部前線的難民擠住在侷促的房間內或途經德累斯頓,而這時俄國人離城也已經只有50英里遠。

許多較高的估計是根據偽造的TB47報告。TB47的真實版本已經在科布倫次的西德聯邦檔案發現。轟炸後一個月納粹德國的官方報告(TB47)確定的傷亡人數介於18,000到22,000人之間,估計的最終數據為25,000人,其中包括有趣的句子「由於謠言遠勝過真實,讓我們能被真實的數據所構成。」

一種觀點認為德累斯頓轟炸是納粹德國自己造成的悲劇後果,另一些人認為這是一種戰爭罪行,還有人認為這是支持紅軍必要的軍事行動。很幸運,該市大部分的美麗已經被恢復,市民的熱情地恢復「老德累斯頓」的建築。今天德累斯頓與英國城市考文垂有很好的夥伴關係,考文垂曾經被德國空襲嚴重損壞。

德累斯頓0.jpg

冷戰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德累斯頓歸屬社會主義東德,仍是一個重要的工業中心,擁有大量的科研設施。不過德累斯頓銀行和許多著名企業為逃避被國有化而選擇離開了德累斯頓。一些重要的歷史建築得到了重建,不過該市仍有許多創傷一直未能撫平。該市的共產黨領導人出於經濟和意識形態的原因,在重建該市大片地區時,選擇採用了相對溫和的社會主義現代風格,力圖擺脫該市過去作為薩克森皇室京城和德國資產階級堡壘的歷史。許多躲過轟炸的教堂在1960年代不再修理,而是被夷為平地。在東德,德累斯頓還有一個綽號「無能的山谷」,因為該市地處一個谷地,可以防止人們收看西德電視,過去這在東德人雖然非法但很流行。1989年10月3日,(號稱「德累斯頓戰役」),一列從布拉格運送東德難民前往西德的列車經過德累斯頓,當地的激進分子和居民,加入了當時遍布東德的發展中的不合作運動(溫和抵抗運動),要求罷免非民主選舉的共產黨政府。

從1985年到1990年,弗拉基米爾·普京(現任俄羅斯總理)在德累斯頓從事克格勃人員工作。

統一之後

1990年德國重新統一後,德累斯頓轉入市場經濟,由於喪失了傳統的蘇聯和東歐出口市場,同時又面臨西德企業的競爭,本地傳統工業幾乎完全崩潰。不過德累斯頓由於引進了新的法律制度和西德的資金,大規模重建了基礎設施,吸引了AMD、摩托羅拉、英飛凌、大眾汽車、空中客車公司、日本凸版等公司在此投資,其經濟正在逐步恢復的過程之中。

德累斯頓的城市形象再次經歷了戲劇性的改變,最重要的城市更新項目是德累斯頓聖母教堂和附近的新市場區的重建。該教堂曾是這座城市的標誌,和世界最好的新教教堂,重新統一後得到了私人和社團的捐助,在教堂原址的一堆廢墟上開始重建。2005年(德累斯頓誕生800周年的前一年),教堂重建工程完成。新的聖母教堂根據歷史圖片和照片重建,2005年宗教改革日向公眾開放。市中心許多地區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摧毀後,首次恢復了昔日的榮耀。德累斯頓的城市更新項目將持續數十年。既有歷史建築重建,也有現代規劃,這些都將繼續該市最近的建築復興。

德累斯頓-.jpg

不過,德累斯頓轟炸仍然留在市民的記憶中。每年2月13日的大轟炸紀念日,都有上萬名示威者聚集紀念這一事件。該儀式在共產黨時期經常舉行,特別針對西方盟軍,首先是美國。重新統一以後,這個儀式開始更多的帶有中立與和平主義色彩,但是激進的右翼德國國家民主黨(NPD)引證德累斯頓轟炸,將德國人描繪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真正受害者。2005年,德累斯頓舉行了德國戰後規模最大的新納粹示威,有5-8萬新納粹支持者參加,聲討「盟軍轟炸大屠殺」(德語:Alliierter Bombenholocaust)。

2002年 和2006年,德累斯頓兩次發生被易北河洪水淹沒的事件。

200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德累斯頓易北河谷附近地區為「世界遺產」。但由於準備新建一座跨越易北河的橋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這座橋將破壞文化風景,2006年已經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單,2009年6月25日因新建工程破壞景觀而被除名。

政治經濟

城市結構

德累斯頓是一個規模廣大的城市,不僅由於1990年代的合併。城市各區的結構和外觀也有所不同。許多地方還包含着古老的鄉村核心,而一些地方則幾乎完全保存着鄉村的布置。另一類地區是昔日的市郊,擁有星羅棋布的住宅。在社會主義時期建造了許多公寓樓。並不令人驚訝,德累斯頓的各區是上述各種地區的混合。該市最初的部分是老城和新城。城牆外得到發展以後,在18世紀又建造了新邊界。邊界由薩克森君主們計劃與建造,因此通常都以那些君主命名。從19世紀起,德累斯頓陸續併入了10個縣和9個前市鎮。

德累斯頓=.jpg

軍事發展

德累斯頓作為一個德意志選帝候國和王國的都城,數百年來,是一個軍事中心。1871年併入德意志帝國後,在此建造了一個巨大的軍事設施Albertstadt。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能容納20,000名軍事人員,要塞在1918年被限制使用,到1934年又恢復活動,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做準備。它在德累斯頓轟炸期間未受到攻擊,但在戰爭最後幾個月中由於鐵路網受到攻擊,其功能受到限制。

戰後,Albertstadt要塞成為蘇聯駐德坦克部隊的總部。德國重新統一、1992年蘇聯撤軍後,德累斯頓除了德國軍官學校以外,已經沒有任何軍事單位。

教育科學

德累斯頓版畫藝術學院德累斯頓擁有眾多知名的大學。德累斯頓工業大學擁有35.000名學生(2004年),成立於1828年,是德國最大最古老的理工大學之一,設有126個學科,其中也包括許多社、經濟方面的學科。德累斯頓應用科學大學,成立於1992年,擁有5300名學生(2005年)。德累斯頓藝術學院成立於1764年,曾經擁有喬治·格羅茲、奧托·狄克斯、奧斯卡·科柯施卡、貝爾納多·貝洛托、卡爾-古斯塔夫-卡魯斯、卡斯帕·大衛·弗雷德里奇和格哈特·里希特等眾多藝術家。德雷斯頓舞蹈學院成立於1925年,系Gret Palucca創辦,是歐洲主要的自由舞學校。卡爾·馬力亞·馮·韋伯音樂大學,成立於1856年。其他大學還有教會音樂學院、福音教會社會工作學院、經濟高等專業學院和陸軍軍官學校。德累斯頓國際大學是一個私立的研究生院,成立較晚而發展很快,與德累斯頓工業大學有合作關係。

T01c8abe074557075fa.jpg

德累斯頓擁有許多具有世界影響的科研機構。弗勞恩霍夫協會(Fraunhofer-Gesellschaft)從事應用研究,在德累斯頓下設有11個研究機構,包括光電子技術協會(IPMS)、高能陶瓷技術協會(IKTS)、電子等離子體協會(FEP)、集成電路協會(IIS)、材料和組件技術協會(IWS)、納米技術技術中心(CNT)、加工機械與封裝工藝協會(AVV)和交通和運輸技術(IVI),還有一些部門的總部設在德國其它城市。馬克斯·普朗克協會則致力於基礎研究領域,在德累斯頓設有3個研究機構:分子細胞生物學和基因技術研究所(CBG)、固體化學物理學研究所(CPFS)和複雜系統物理學研究所(PKS)。萊布尼茨學會(Leibniz-Gemeinschaft)則在德累斯頓下設4個研究機構,包括生態學與區域發展學會(IÖR)、聚合體研究學會(IPF)、固態與材料研究學會(IFW)和羅森道夫研究中心(FZR)。羅森道夫研究中心(Forschungszentrum Rossendorf)位於城外不遠處,致力於核醫療學,是德累斯頓最大的研究機構

政治情況

德累斯頓是德國薩克森州的首府,薩克森州的大部分權力機構都位於德累斯頓,包括州議會、州政府的各個部門、地區法院(州憲法法院位於萊比錫)。設有市議會每5年選舉一次;最高市長(Supreme Burgomaster)是市政當局首領,由市民直接選舉,任期7年,下設7位市長,第一市長(通常是文化市長)也是副最高市長。聯邦東部水路董事會也設在德累斯頓。

德累斯頓的地方事務經常圍繞城市空間發展為中心。公共空間的建築設計師一個特別引起爭議的主題。一座計劃穿越易北河的橋樑,由於要經過德累斯頓易北河谷這個世界遺產項 目,而受到國際關注,反對建橋者認為這將喪失世界遺產資格 2005年,該市為是否建橋進行了公民投票。

2006年德累斯頓將政府津貼住房組織 WOBA Dresden GmbH 以987.1百萬歐元出售給美國投資公司對沖基金(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付清了剩餘貸款,成為第一個不負債的德國大城市。反對者抗議出售將使德累斯頓失去對津貼住房市場的控制。

德累斯頓還擁有一個軍區司令部,但已不再如過去一樣有許多駐軍。德國軍官學校曾經位於德累斯頓市內,目前已經遷往郊外。

德累斯頓的市徽為金黃色,一隻吐出舌頭的黑色獅子和2道黑色柵欄。獅子和柵欄分別代表曾經統治過該市的邁森伯國和Landsberger Pfähle。1309年起,聯合的徽章已經使用。柵欄起初是藍色的,後來改為黑色,以便與薩克森州其它2個重要城市萊比錫和開姆尼茨相區別。

經濟建設

德累斯頓的經濟在德國城市中曾經擁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在前東德時期,德累斯頓銀行等著名企業為逃避被國有化而紛紛離開了德累斯頓,該市經濟增長遠低於西德城市,不過仍是東德的一個重要工業中心,而東德又是最富裕的一個共產黨國家。當轉入市場經濟時,傳統的蘇聯和東歐出口市場發生經濟崩潰,同時又面臨西德企業的有力競爭,德累斯頓的生產企業幾乎完全崩潰。此後德累斯頓建立了全新的法律和流通體系,引進西德資金重建了基礎設施,其經濟正在迅速恢復的過程之中。

兩德重新統一以後,德累斯頓的失業率相對德國西部城市較高,維持在13%到15%之間上下波動,而周邊城市為15%到18%。不過,德累斯頓在前東德城市中算是經濟發展情形最好的一個,經濟基礎和發展速度都遠遠好於前東德其它城市,人均GDP上升到31,100歐元,與西德相對不富裕的地區相似(德國50個大城市人均GDP平均為35,000歐元)。約20%的雇員擁有高等教育文憑。

德累斯頓被德國經濟周刊評選為列為德國十佳城市之一。

主宰德累斯頓經濟的是三個主要部門:

德累斯頓10.jpg

半導體工業建立於1969年,2003年其產值30億歐元,在德累斯頓的GDP(130億歐元)中占很大比重。主要企業有AMD、英飛凌、ZMD,Qimonda和日本凸版光掩膜公司。它們的晶圓廠和其他工廠吸引了許多供貨商和無污染企業來到德累斯頓。如今,德累斯頓及其周邊地區已發展成為涵蓋電子和微電子領域,擁有近800家企業的,歐洲最大的微電子技術的中心。

製藥工業興起於19世紀末。薩克森血清工廠屬於葛蘭素史克擁有,是世界領先的疫苗生產廠家。另一個傳統的製藥廠家是德累斯頓製藥廠。

第三個傳統部門是機械與電機工業。主要僱主有大眾汽車、空中客車公司易北河飛機廠、西門子和林德集團。大眾汽車的透明廠房,是專門為方便輝騰汽車的客戶實地互動而設計,使客戶可以全程監督生產流水線的每一個細節,或根據個人需要隨時更改設計。

旅遊業是德累斯頓另一個主要收入來源,僱傭了大量人員。該市是文化遺產旅遊的重鎮,擁有87座旅館。

交通運輸

有數條重要的高速公路經過德累斯頓。德國A4高速公路(為西到法國加萊、經比利時、德國、波蘭、烏克蘭、俄羅斯,東到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的歐洲E40公路的一部分) 在西北部西東向經過德累斯頓。德國A17 高速公路則向東南到達德國與捷克邊境,然後在烏斯季轉入捷克的D8高速公路直達布拉格。德國A13高速公路向北通往柏林。A13高速公路和A17高速公路都是歐洲E55公路(北起瑞典赫爾辛堡,經丹麥、德國、捷克、奧地利、意大利,再跨海到希臘卡拉馬塔)的組成部分。

德累斯頓擁有2個主要的城際鐵路運輸樞紐:德累斯頓火車總站和德累斯頓新城火車站。最重要的鐵路線通往柏林、布拉格、萊比錫和開姆尼茨。市郊火車系統運營的3條線路與長途線路平行。

德累斯頓的國際機場位於西北郊外的Klotzsche區,有高速公路和城郊特快S-Bahn可以方便地到達。

由於德累斯頓的地質條件不適於建造地下鐵路,電車系統在該市的公共交通中非常重要。德累斯頓擁有規模龐大的電車軌道網,包括12條線路,總長200千米。許多新型車輛長達45米。許多軌道使用分開的路基,中間植草以消除噪音,一些軌道還位於街道中間,特別是在內城。

CarGoTram是一種專門服務於大眾汽車透明工廠的貨運電車,橫穿城市到達其後勤中心。透明廠房位於市中心不遠處,毗鄰該市最大的公園。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