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早園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德清早園筍 |
德清早園筍,浙江省德清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早園筍是德清縣的傳統特產,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以鮮、嫩、脆聞名於江、浙、滬一帶;同時,它又是一種無公害的"綠色蔬菜",受到廣大城鄉消費者的青睞。
2007年03月05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德清早園筍"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德清早園筍
產地範圍; 浙江省德清縣
品質特點; 殼薄油光,筍脯粗壯嫩白
地理標誌; 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批准文號; 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07年第42號
批准時間; 2007年03月05日
產品特點
德清早園筍,又名元筍、春筍、燕筍、早筍。每年春節前後,便陸續破土而出,泥下挖掘,色黃帶白,殼薄油光,筍脯粗壯嫩白、營養豐富。每100克鮮筍中,含蛋白質2.75克,脂肪0.4克,總糖3.22克,粗纖維0.77克,還有磷、鈣、鐵、銅、鋅、錳、硒、鉻等10餘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A、B、C。
產地環境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地處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東望上海,南接杭州、北靠環太湖經濟圈、西枕天目山麓。地勢自西向東傾斜。西部為天目山余脈,東部為平原水鄉,部為丘陵。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區,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3-16℃,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3.5℃熱月(7月)平均氣溫28.5℃。無霜期220-236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379毫米 。德清縣地處浙江北部,屬於北亞熱帶南緣,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是早園筍栽培發源地。
歷史溯源
德清縣有1300多年早園筍種植歷史,以10萬畝的種植面積成為中國最大的早園筍產區。其中武康鎮獨占4成,故又有"武康早園筍甲江南"的說法。
早園筍最早叫"早燕筍",和普通春筍一樣,3月份燕子飛來的時候出筍。
20世紀80年代,德清縣確立了發展早園筍產業。
20世紀90年代初,根據早園筍在10℃以上即出筍的習性,德清縣武康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的研究人員用礱糠、稻草厚覆竹地保暖,並控制好用肥、濕度,終於成功培育出提前一個季度出筍的早園筍。
1999年,德清縣開展了無公害早園筍標準化栽培技術研究。
2001年,制定發布了縣級地方標準《"山伢兒"無公害早園筍系列標準》,建立早園筍標準化生產示範園區,全面推廣早園筍無公害標準化栽培技術,實現早園筍從產地環境到生產栽培再到包裝運輸到餐桌的全過程標準化、無公害操作。
生產情況
2005年,德清縣已有早園竹10.1萬畝,是1995年的3倍,產量增加6倍、產值增加8倍。全縣早園筍收入3.45億元,為產區農民人均增收2505元。
2008年,德清縣有早園竹面積10.1萬畝,早園筍總產量達到8.1萬噸,總產值3.4億元。全縣覆蓋栽培的畝均產量為1950斤,最高2500斤,畝均產量比2007年減產近一半。
2012年,德清縣早園竹投產面積10.1萬畝,總產量6.18萬噸,總產值4.53億元,實現農民純收入2.45億元,早園筍精品園效益好的每畝純收入達到1.4萬元。
2016年,德清縣早園竹早出覆蓋示範推廣示範面積2000畝,輻射帶動6000畝,示範區產值達1.5萬元/畝,輻射帶動區畝產值1.1萬元/畝,新增產值8440萬元,產量達7.16萬噸,總產值4.43億元,筍農純收入2.19億元。
產品榮譽
2007年03月05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德清早園筍"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