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德拉才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德拉才讓
出生 11月20日
青海海北州祁連縣
國籍 中國
職業 歌手
知名作品 《阿若呀》
《布達拉》

德拉才讓,藏族新生代歌手,尼瑪樂隊扎木年琴、曼陀鈴、笛子演奏樂手。擅長通俗歌曲演唱及藏族彈唱,其曼陀鈴、扎木年琴、藏笛等演奏相當嫻熟,代表作《阿若呀》、《布達拉》,以及尼瑪樂隊專輯《那一世的情歌》。德拉才讓的嗓音渾厚、富有磁性,演唱風格細膩、深情而空靈,打動人心。

個人簡介

姓名:德拉才讓
民族:藏族
出生地:青海省祁連縣默勒草原。
現居地:北京,就讀於北京中國傳媒大學電視編導專業。
職業:歌手兼尼瑪樂隊樂手。(六弦琴、曼陀鈴、笛子等演奏。)

演藝經歷

  • 2009年1月參加了電影頻道《新春音樂會》的演出,同台演出的有亞東姚貝娜等。
  • 2009年在由中央電視台(梅地亞中心電視部)拍攝的紀錄片《亞洲微笑》之《西藏青年》中擔任主人公,此片在日本NHK電台播出。
  • 2009年七月參加了中央電視台音樂頻道錄製的《民歌·中國》之《雪域歡歌》的演出。
  • 2011年作為尼瑪樂隊核心成員在中央電視台《民歌·中國》中錄製了專場節目《向太陽歌唱》。
  • 2010年參加由在京藏族歌手共同錄製的慈善歌曲《生命站立成樹》,並在中央電視台、各地方電視台和網絡媒體多次播出。
  • 2012年由成都愛琴海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發行的《倉央嘉措之歌》專輯中,德拉才讓的單曲《啊若呀》及與央格卓瑪對唱的《布達拉》收錄其中。
  • 2013年春節參加青海藏語廣播電視台藏曆新年晚會,表演獨唱歌曲《阿若呀》。

主要歌曲

《阿若呀》、《布達拉》

評價

去祁連縣默勒草原採訪時,聽說了德拉才讓的名字,他是那片草原上的一名優秀歌手。那一年,他才18歲,那一年,為了音樂的夢想,他孤身去了北京。我一直都在期待與他的相見,可始終沒能如願。在我的腦海里,德拉才讓總是以小小少年的形象出現,手拿一把扎木年琴,站在默勒的草原上放聲歌唱。8年後的今天,當我們相遇西寧的街頭,眼前的他已經是27歲的青年了,我想象中少年的德拉才讓早已經成為過去,他穿着一條破舊的牛仔褲,戴着一條灰色的圍巾,頭髮有點長,一臉的帥氣和英俊,只有笑容像個小小少年天真而燦爛。

2005年,18歲的德拉才讓離開默勒草原,獨身前往北京尋夢,夢想中的他經常看到自己,站在一個很大的舞台上,一邊彈着扎木年琴,一邊歌唱着故鄉的草原。8年後的今天,德拉才讓曾經的夢想早已實現,北京大大小小的舞台,中央電視台、青海電視台的舞台上都曾留下了他颯爽英姿的身影,可是,今天的德拉才讓卻依然在夢裡,似乎他的人生就是由一個個的夢想組成,這個夢做完了,就該做下一個夢了。 2013年,在西寧2月的街頭,他說自己的下一個夢想就是組建一支藏族器樂團,有扎木年琴、曼陀鈴、弦子、藏笛……他說,這是我未來幾年的期待,在藏族器樂中融入時代的氣息和元素,不僅是傳承和保護,更是創新和發揚。

德拉才讓的家鄉在祁連縣默勒鎮瓦日尕村,那裡是著名的默勒草原,每年的夏季,野花盛開,草原像海洋。藏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似乎不需要理由,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用藝術的形式來表達對生活的感受,這是一個民族與生俱來的天賦。

年少時的德拉才讓當然具備這樣的天賦,家境雖不富裕,但看到孩子如此熱愛音樂,父母就給他買了一把曼陀鈴,那時候,他開始自學曼陀鈴,彈得手指都腫了。就是當年的那把曼陀鈴給他們的生命埋下了伏筆,那是一把打開音樂之門的鑰匙,德拉才讓懷揣着這把鑰匙追逐在音樂的路上。

在北京的8年的時間,彈指一揮間,德拉才讓先是從餐廳的服務員做起,一年之後,他終於有機會轉入酒吧和餐吧的演藝,他如饑似渴的學習着藏族器樂,向演出的同行學習,甚至跑到中央民族歌舞團去找老師,他謙虛、好學、悟性高,又能吃苦,數年的時間下來,曼陀鈴的演繹水準不斷提高,此外,他還學會了扎木年琴、弦子、藏笛等民族器樂。

2011年,是德拉才讓音樂夢想的一個轉折點,這一年他和完瑪三智貢布昂傑組成了尼瑪樂隊,這是一支原生態的藏族樂隊,集演奏與演唱為一體,而在演奏中又拋棄了以往的電吉他、貝斯、架子鼓等樂器,而是以藏族的器樂為主,這具有風險,也具有挑戰,因為生存是前提條件,但是一年多的磨合之後,事實證明,民族的文化藝術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2012年6月,尼瑪樂隊在央視音樂頻道亮相,立刻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和好評,2013年初,樂隊的首張專輯《那一世的情歌》出版發行,同時,樂隊的首場演出也在北京取得圓滿成果。

藏族是一個有着悠久文化藝術傳統的民族,長期以來,通過與其他民族文化藝術之間的相互吸收、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尤其是藏族音樂藝術,是藏民族歷史的見證和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着藏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和文化意識。

「藍藍的天空,飄着白雲,當天空下起細雨時,那是五穀發芽的季節……」2012年底,在青海電視台藏曆年晚會的錄製現場,德拉才讓演唱了這首《阿若呀》,他的聲音清澈嘹亮,厚重委婉,而這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作品。

為了音樂的夢想,他已經在外漂泊了8年,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藏族藝術持久的生命力。因為有他這樣執著於本民族藝術的年輕人,我們對於藏族文化藝術的保護、傳承和發揚充滿了更多的期待…… 作者:李明 [1]

視頻

德拉才讓單曲《阿若呀》字幕版 高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