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富蘇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德富蘇峰(とくとみ そほう,文久3年1月25日/1863年3月14日— 昭和32年/1957年11月2日),本名德富豬一郎,日本著名作家、記者、歷史學家和評論家。
- 作家德富蘆花之兄,是繼福澤諭吉之後日本近代第二大思想家,在其去世後接過其手中接力棒,鼓吹極具侵略性的皇室中心主義。
- 他經歷幕末、明治、大正、昭和時期,活了近一世紀,於1887 年前後登上論壇直到1957 年病逝筆耕70 余載,且始終處於輿論界的核心地位,其地位幾乎與皇室、首相、軍部等同。
- 他是日本右翼思想家典型,其思想是近代日本思想史的折射,當今日本右翼思潮和政界的思維與其思想一脈相承。
- 戰後,德富蘇峰由國際軍事法庭判為甲級戰犯,1945年12月2日逮捕。 [1]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德富蘇峰
|
外文名 とくとみ そほう 德富豬一郎
|
別名 德富豬一郎
|
國籍 日本
|
民族 大和
|
職業 作家,思想家
|
出生地 葦北郡
|
出生時間 文久3年1月25日/1863年3月14日
|
去世時間 昭和32年/1957年11月2日
|
所處時代 經歷幕末、明治、大正、昭和時期
|
主要成就 近代第二大思想家
|
人物生平
出身於肥後國的葦北郡,其父是德富一敬,當時熊本市的一名紡織業商人。是開國論者橫井小楠的得意門生,在當地和鹿兒島、熊本、肥前一帶頗有名望,其母矢島久子也通文墨,他幼時就隨母親背誦《唐詩》,學習《論語》和《大學》,聽父親講解《日本外史》,嚴格的家庭教育,對蘇峰和其弟弟德富蘆花(著名文學家、畫家)成名創造了有力條件,他們還有一個姐姐みつ子是河田精一的妻子。 1873年遷居熊本城東郊大江村,入村墅就讀,其師兼板先生以平民主義思想教育學生,要求他們不依賴出身,要靠自己去奮鬥,開創自己的事業。1875年轉入熊本洋學堂,該校教師是美國人贊斯,為人專橫,動輒訓斥學生,所學科目也以《聖經》為主,生活飲食一如美國,吃麵包,牛肉,這些都引起了他的反感,一度退學,但洋學校印刷的地方小報《白川新聞》和《熊本新聞》卻極大的吸引了他,使之對辦報有力極大的興趣,並由此產生將來做一個新聞記者的願望。 1
876年,蘇峰離開家鄉,到東京英語學校學習,不久經人介紹轉入教會教育團體京都同志社,受洗禮入基督教,但入教並非自願,也算不上熱心虔誠,一日數次的謝恩、懺悔、禱告、每周必有的集體禱告使之十分厭煩,未到畢業就退學。在此期間,對其有有影響者,一為著名開國論者,幕末偷渡美國的新島襄,是蘇峰的洗禮教師,蘇峰很推崇新島關於人生價值的思想,深受感染。二是京都同志會有不少報刊雜誌,蘇峰一旦有空就埋頭閱讀《朝野新聞》、《大阪新聞》等報刊,要當記者名揚天下的決心更加堅定,自1877年起,他開始為報刊撰稿,並一度在《七一雜誌社》工作,初步積累了辦報刊的經驗。
在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前夕的1893年,發表了《大日本》一文,強調日本要有自己「自主的外交」,日本要尋找「擴張日本的途徑」,稍後又在《海國人民的思想》一文中提出了「國民擴張」的設想;他在1892年出版的《吉田松陰》一書中,為幕末時期日本的對外侵略理論的先行者吉田松陰樹碑立傳,認為吉田松陰「實是膨脹的帝國主義的先驅者」。德富蘇峰在其漫長的一生中出版了二百餘種書,其中,《大日本膨脹論》是德富蘇峰對外擴張及侵華理論的代表作。這本小冊子中的五篇內容相關的文章,均於甲午中日戰爭前後在《國民之友》雜誌發表,到1894年12月結集出版,書中的五篇文章分別是《日本國民的膨脹性》、《好機會》、《日本在世界上的地位》、《戰爭和國民》、《戰勝余言》。在這本小書中,德富蘇峰系統地提出並論述了他的「大日本膨脹論」。除了大量地著書以外,德富蘇峰還在幾十年中,先後控制《國民之友》和《國民新聞》等重要輿論喉舌,在影響和操縱國民輿論方面不遺餘力。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他成為軍國主義的狂熱鼓吹者,馬上聲稱:「舉國一致對付清國是當務之急,為此我願意犧牲我所有的一切。」他以社長身份,派出30餘名隨軍記者,宣言大日本帝國的赫赫戰功,極力宣言狂熱的民族情緒,他甚至親自漂洋過海,到遼南地區採訪,當三國干涉還遼時,蘇峰很不甘心的用手帕盛住旅順口的沙土,作為這裡一度成為日本領土的紀念。
回國後,他積極配合日本政府的擴軍備戰方針,在報刊上大造「十年磨一劍」,必報「還遼」之仇的軍國主義輿論。1895年6月1日,他在國民日報上發表文章,鼓吹要在五年內建立一支可以對付兩個歐洲最強國在遠東海軍之海軍力量和一倍於現有陸軍常備軍的兵力。
他的這種賣力叫陣,贏得了統治階級的讚賞。1897年由明治天皇下令任內務省參事,另一批人卻指責他投降了藩閥政府,但蘇峰不為所動,繼續和達官貴人勾結,尤其是和桂太郎的關係最為密切。日俄戰爭爆發後,他提出「國家第一,辦報第二」的方針,徹底墮落成政府的喉舌,但蘇峰卻因此成了貴族院議員,1912年桂太郎組織立憲同志會時,《國民新聞》報社所在地簡直成了新黨的總部。但他也因賣力的支持桂太郎,招致群眾的憤怒,國民日報總部在1905年的日比谷燒打事件和1913年的護憲運動中兩次被群眾搗毀。
1913年桂太郎死後,他的政治靠山已倒,於是心灰意冷的脫離政界,重新開始他的「文章報國」著述生涯,先後寫出《公爵桂太郎傳》,《大正青年與帝國前途》,《一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與日本》,1923年出資組織國民教育鼓勵會,繼續為宣傳軍國主義、天皇中心論而奔忙。同年,任帝國學院院士。 [2]
「九·一八」事變後,年已68歲的他聲稱這是他日俄戰爭以後最愉快的時刻。相信這一事件是實現我的主張的最好機會。他與軍部勢力緊密勾結,在日本的侵華戰爭及所謂「大東亞戰爭」進入關鍵時刻的時候,報界一片黑暗中,他依舊活躍異常,還積極組織策劃全國的文化人、學者、文學家,為侵略戰爭效力,美其名曰「文學報國」、「言論報國」。 1938年著《皇道日本之世界化》,為日本侵略升級辯護,1942年著《興亞之大義》,鼓吹超國家主義,12月又出任日本新聞界協力侵略戰爭的最大團體組織「大日本言論報國會」的會長。1943 年因宣傳皇室中心主 義和法西斯思想有功被授予文化勳章。
日本戰敗後列為「A級戰犯」嫌疑人將其拘禁於自宅內,等候處分。但1947年後,由於「冷戰」狀態的形成和美國的基本政策的變化,對日本戰犯的懲治不了了之。1947年9月,德富蘇峰被解除拘禁,到1952年又被解除「公職追放」令,使其完全獲得了自由,並繼續寫完他的《近世日本國民史》。這期間,他還著有《勝利者的悲哀》,《三代人物史》,流露出不甘心日本失敗的情緒。1957年去世,終年94歲,臨死時,高呼「再等500年」。
他一生著書 300 余冊。其思想體系完整地顯示了日本天皇制軍國主義的發展過程。但是對於這樣的日本人,中國人不了解,不願意了解,所以他在中國的知名度比弟弟德富蘆花低得多。
人物思想
- 他的思想大致以甲午戰爭為界。在這之前,曾創立「民友社」這一政治及社會團體,創辦《國民之友》雜誌,提倡平民主義,反對藩閥政治,有一定積極意義;在這之後,急速地轉變立場,成為狂熱地鼓吹對外侵略擴張的帝國主義者。狂熱的天皇主義者和大日本膨脹論者,從「征清」到後來的侵華,信仰日本應該「海外雄飛」的他,作為當時日本相當知名的評論人、雜誌編輯和記者,一直是戰爭的輿論製造人。
人物專題
參考資料
- ↑ 日本甲級戰犯處死名單 .深港在線.2015-07-27
- ↑ 《日本歷史人物·傳近現代卷》428-435頁,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