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紫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徐紫雲(1644年-1675年),字九青,號曼殊。清朝男伶。

崇禎甲申(1644年)出生,人稱雲郎,善吹簫,是冒襄家水繪園的歌僮。順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陳維崧拜訪冒襄,在水繪庵中的深翠房讀書,陳維崧不敢一人夜讀獨眠,冒襄派時年十五歲的雲郎伴讀。[1]陳維崧本人有斷袖之癖,雖娶妻生子,但一生多與徐紫雲共度,陳維崧第一次見雲郎就一見鍾情,「攜紫雲徘徊於暗香疏影間」,日後爲徐創作有大量詩詞。陳維崧還請名畫師爲徐紫雲作肖像,其中有《紫雲出浴圖卷》,今藏於旅順博物館。感情上表現得十分露骨。

陳維崧《賀新郎·雲郎合巹為賦此詞》就是為康熙四年徐紫雲結婚而寫:「六年孤館相偎傍。最難忘,紅蕤枕畔,淚花輕颺。了爾一生花燭事,宛轉婦隨夫唱。只我羅衾寒似鐵,擁桃笙難得紗窗亮。休為我,再惆悵。」是同性戀文學上極具文采的一闕詞,「競唱人口,聞之絕倒」。徐紫雲婚後,二人仍親密來往,康熙九年(1670),陳維崧遊河南,帶著徐紫雲同行,友人惲壽平曾作詩調侃。徐紫雲一直在宜興陪伴陳維崧,直到康熙十四(1675年)病逝。[2]

情史揭秘

陳其年與徐紫雲的纏綿情史

明清史上最富於傳奇色彩的同性之戀,莫過於清朝初年大詞人陳維菘(字其年,號迦陵)和名伶徐紫雲(字九青,號曼殊)之間的那一段纏綿生死之戀。這段情史因充滿了悲歡離合的興亡之感,特別為後人所傳頌,因此意外地能以頗為完整的形態流傳至今。

順治十五年(1658)冬,三十四歲的陳其年,於明亡後屢試不第,窮愁潦倒的飄零生涯中,投奔父親陳貞慧的老友,與陳父同為「明末四公子」的名士冒襄(字辟疆,號巢民),避禍寄食於冒襄的水繪園。初到冒家,即邂逅了他畢生的摯愛,冒襄家班中的歌郎徐紫雲。

「阿雲年十五,娟好立屏際。笑問客何方,橫波漾清麗。」

紫雲的美好令其年一見鍾情,如沐春風,一掃旅途的疲憊,作客他鄉的拘束。冒巢民派雲郎執役書堂,照顧陳其年的生活起居。名流高會時,巢民即出家班名伶娛賓客。紫雲善舞,工旦角,擅演《邯鄲夢》、《燕子箋》諸劇,極富涵養,頗擅詩詞。吸引其年的不僅是他的才情,還有他不勢力,不趨炎的品性。紫雲體貼溫柔、無微不至的關愛給其年失意灰暗的心情帶來一縷絢爛溫暖的光芒。

「暗裡漫尋前度曲,人前不認舊時容。誰知老大不自得,卻向徐郎敘畤昔。畤昔煙花不可親,徐郎一曲好橫陳。」

情有所託,衣食無憂,其年在水繪園得以安身,與雲郎日漸親密,情投意合。二人的私情漸漸成了公開的秘密。乙亥年春,冒襄曾以詩戲其年:「每驚風雨句,今日減情狂。」並自注云:「其年時有所昵」。就是指其年和雲郎親昵之事。[3]

注釋

  1. 《詩集‧將發如皋留別冒巢民先生》卷一
  2. 冒襄〈小三吾亭詩注〉云:「紫雲當歿於此年。」
  3. 陳其年與徐紫雲的纏綿情史, 豆瓣讀書, 20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