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徐根竹,西陂鄉大洋村人,1916年出生於福建省龍巖縣一個貧苦僱工的家庭。他不滿10歲,扛長工的父親就離開了人世間。為了糊口,母親只好帶着他寄居在親戚家裡。他無錢上學讀書,便給地主放羊,12歲時又到一家紙坊當學徒。地主的殘暴,紙坊老闆的狡詐,使他自小就覺得這世道不平,並厭惡這些吸血鬼。   1931年,紅軍隊伍路過他的家鄉,發動群眾,廢除租債,這使他看到了紅軍是為窮人謀利益的隊伍,懂得了只有跟着共產黨走才有出路。15歲的徐根竹毅然參加了工農紅軍,在連隊當了司號員。1932年,徐根竹被調到營里當號目。由於他勤奮好學,作戰勇敢,1933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久,又升為團部的司號長,並擔任了黨支部青年委員。   1934年10月,徐根竹開始跟隨紅一方面軍長征,歷盡艱難困苦,跨越了福建、江西、湖南、雲南等省。在川貴交界處的連城戰役中,徐根竹的右腳不幸被炸彈炸傷,造成粉碎性骨折,同部隊失去了聯繫。為了追趕部隊,他以驚人的毅力,用雙手和雙膝支撐着身軀,在布滿荊棘的山野叢林中爬行了四天,餓了,就吃幾把野菜;渴了,就喝幾口泉水。當他找到部隊時,身上的軍衣已被磨得絲絲縷縷,手掌和雙膝被磨得血肉模糊,身邊保留的只有一個破瓷碗和一個軍號銅嘴。由於當時藥品和器械奇缺,得不到及時治療,使徐根竹右腳留下了殘疾,成為二等甲級殘廢。   但是,徐根竹身殘志不殘。他含着熱淚告別了手中的軍號,告別了那殺敵立功的火熱戰場,決心做一名白衣戰士。1935年6月,部隊在四川懋功和紅四方面軍會師後,他趁自己在醫院治傷的機會,觀察醫生、護士的操作,主動幫助醫護人員為傷病員消毒、換藥、包紮和護理傷員,初步掌握了一些醫護知識和技術。他的傷口癒合後,被醫院留下,當了看護長。雖然他跛着腿,行走不便,但他硬是爬過了雪山,走過了草地,闖過天險臘子口,翻越六盤山,跟隨中央紅軍勝利地走完了長征路,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   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不久,徐根竹被黨組織送進了駐在縣(今富縣)以西張村驛的衛生學校。這對於一個從未進過學堂門的看護長來說,是多麼難得的機會啊!但是在高興之餘,他也看到了擺在面前的兩座大山:他要比別人付出更大的努力,攀登文化山;還要奮力向醫學山進軍。在一年半的學習期間,他懷着強烈的求知慾望和革命責任感,像戰士攻碉堡那樣,拚命向前,戰勝了一個個攔路虎,取得了良好成績。1936年冬結業時,被評為「優秀學員」,分配到駐在吳旗鎮附近的軍委第一後方醫院三所當醫生。在兩年多實踐中,徐根竹大膽探索,刻苦鑽研,為部隊的傷病員和老百姓治好了許多頑症,有的老鄉誇獎他這個瘸子醫生是「鐵李拐神醫」,但他總是謙和地說:「我是在紅軍里長大的,從認字到學醫,都是在紅軍裡面,紅軍就是我的父母。」   1939年,衛生學校(後搬到延安,擴建為延安中國醫科大學)高級班招生,徐根竹積極報名應試,但學校嫌他文化低,腿殘廢,不願接收。他再三要求,衛生部才批准他入校「試讀」。在他的那個班裡,大多數學員是高中畢業或者上過大學一二年的學生。徐根竹文化基礎沒有他們好,起初學習很吃力,功課跟不上。他虛心向同學求教,補習了數學、物理課程。夜裡同志們睡下了,他悄悄地到辦公室看書,整理筆記。為了學好選修的英語課,每天清晨,人們都可以看到他在院子裡朗讀英語。功夫不負有心人。1942年2月,徐根竹在延安舉行的首屆中國醫科大學畢業典禮上,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榮獲了「學習模範」的光榮稱號。同志們都說他是工農出身的知識分子的模範。   徐根竹從延安中國醫科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延安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最初是-衛生部直屬醫務所,1939年春改編為八路軍軍醫院,即延安拐峁醫院,同年12月又改稱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內科做主治醫生。在醫療工作中,他認真細緻,態度和藹。每天晚上睡覺之前,總要把一天的工作作個小結,把一些問題和心得記載下來,所以他的業務技術提高很快。1944年4月初,延安縣川口區三鄉發生了急性傳染病,當地叫「吐黃水病」。患者上吐下瀉,死亡率很高,老百姓極為恐慌、着急。縣政府迅速派出幾個防疫隊下鄉救治病人,防止傳染,調查病源,進行撲滅。徐根竹被派到槐樹莊去調查、防治。他帶了兩名助手,在鄉下辛勤工作了兩個星期。為了及時救治群眾,他每天早出晚歸,忙個不停,使許多病危群眾脫離了危險,重獲新生。為了查清病源,他不顧勞累,追根查源,還畫了一張很詳細的疾病分布圖,說明了得病的起因,得出了這種疾病的發生與飲水有關的結論,並將調查情況向衛生部做了報告。當地老百姓和黨政機關,對徐根竹和他領導的防疫隊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延安《解放日報》用大半版篇幅刊載了徐根竹寫的《延安縣川口區三鄉防疫工作的報告》。由於徐根竹做出了突出貢獻,他被命名為「模範醫生」,出席了1944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陝甘寧邊區政府召開的英模大會。   1944年5月,國民黨頑固派進犯關中解放區。在爺台山反擊戰中,徐根竹率領一支手術隊,星夜趕往前線,參加戰地救護。有一天夜行軍,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在崎嶇的山路行進中,他連人帶馬掉到溝里,身上多處被擦破,同志們勸他在附近老鄉家裡休息一下再走,他說:「前方的仗不能等我們到了再打呀,這一點傷算得了什麼!」在前線,他更是忘我地工作,精心地進行着一個個手術,拯救了許多受傷戰士的垂危生命。每次戰鬥,他總是最後一個離開手術台。指戰員們都稱他是戰地神醫。   1946年夏天,徐根竹被提升為關中軍分區衛生部長。雖然他成了領導幹部,可他始終沒有放下手術刀,繼續為患者服務。一位腹內長着大瘤子的農村婦女前來求醫,徐根竹親自為她做了手術,成功地從這位村婦腹中摘除了重達十幾斤的腫瘤。他還受黨中央的委託,為被國民黨特務暗殺受傷的著名學者李敷仁作過手術。李敷仁當時在演講的時候,從口袋裡掏出那顆子彈給同志們看,他說:「這就是蔣介石送給我的禮物!蔣介石把我打死,黨又把我救活了!給我取出這顆子彈的,就是再世華佗——關中的衛生部長徐根竹同志。」   徐根竹是著名的外科醫生,又是黨的優秀工作者。1946年10月,徐根竹被調回延安,衛生部派他到一位外科專家那裡進修深造。他剛學習了兩個月,後因胡宗南軍隊瘋狂進攻陝北,組織上決定把他調回,任命他為「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院長,隨後又被任命為西北野戰軍第二野戰醫院院長。   1947年10月,西北野戰軍為保衛延安、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牽制國民黨胡宗南部的主力北上,策應陳(賡)謝(富治)兵團南渡黃河,並相機奪取榆林而發動了第二次榆林戰役。徐根竹奉命率領第二野戰醫院也跟隨大部隊馬不停蹄地晝夜兼程,向榆林挺進,並在距榆林城十多里的三岔灣村安營紮寨。剛到營地,徐根竹顧不上吃口飯、喝口水,就馬上帶領同志們清掃了四孔石窯洞,支起了手術台,擺起藥箱,掛起了繡有紅十字的旗幟。不一會兒,一所很像樣兒的野戰醫院就呈現在人們的眼前了。   30日下午3時許,忙碌了大半天的徐根竹仍不肯坐下來歇息一下,立即穿上白大褂,戴好衛生帽,拖着一條傷殘的右腿,高一腳低一腳地去看了各個窯洞病房,檢查手術室里的消毒情況、石膏準備以及夾板夠不夠用等具體事項,還親自看望了傷員,並把他們按傷勢的輕重排好了上手術台的順序。徐根竹要求同志們要做好苦戰一個通宵的準備。為了節約時間,及時搶救傷員,他還叫炊事員按時把晚飯送到手術窯洞來吃,確保傷員們來一位,就及時搶救一位,真正地做到了一切為了傷員,一切為了前線。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徐根竹仔細地洗手消毒,戴上膠皮手套,登上手術台前,正要親手為一位重傷員做手術時,突然間只聽得窯洞外槍聲大作,0聲四起,只見幾架敵機嚎叫着從空中突然襲來,對準我第二野戰醫院四孔窯洞瘋狂射擊、狂轟濫炸,機槍子彈打在手術床下的石板地上,濺起一串串火花。緊接着,炸彈在窯洞上0了,兩孔半窯洞被炸塌,徐根竹的頭部、頸部、胸部和四肢被炸成重傷,重度昏迷,立即被送到約20里遠的谷塔寺二連手術室進行搶救。剛抬上手術台,徐根竹因傷勢過重,失血過多,就停止了呼吸。因為敵機的狂轟濫炸,野戰醫院奉命連夜撤離了三岔灣。在行軍途中,同志們將徐根竹等烈士的遺體掩埋在僻靜的山溝里。正在陝北轉戰的周恩來,得知徐根竹犧牲後,便對身邊的黃樹則醫生說:「像徐根竹同志這樣的人民的好醫生,你們應該寫文章,應該宣傳,應該讓大家知道。」衛生部在河東為徐根竹舉行了追悼大會。   新中國成立後,徐根竹烈士的遺骨被遷葬到塞上古城榆林烈士陵園裡。雖然,他離開人們已經40多年了,但他那種工農幹部知識化的精神,那種傷員第一、工作第一的赤誠之心和優良作風,卻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