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徐州市銅山區北洞山漢墓陳列館

徐州市銅山區北洞山漢墓陳列館位於徐州北十公里茅村鄉洞山村,和徐州市區一河之隔。在京杭大運河的北岸,為一15米高的小山銅山茅村鎮洞山村,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環境優美,北面緊靠茅村漢畫像石墓,西鄰九里區龜山漢墓,東靠津浦鐵路和104國道,南側京杭運河自西向東緩緩流過。北洞山漢墓系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由徐州博物館和南京博物館發掘,1988年建成北洞山漢墓陳列館,次年初對遊人開放。陳列館主要由圍牆、展廳、辦公區、墓穴及封土幾部分組成,占地面積36畝,四周圍牆鑲嵌36塊仿漢畫像石刻,展覽面積500平方米,陳列文物40餘件,封土堆上種植雪松、龍柏[1]、古槐等樹木,整個館區環境優雅,但又不失莊嚴肅穆的風貌。

目錄

基本介紹

北洞山漢墓陳列館位於徐州北十公里茅村鄉洞山村,和徐州市區一河之隔。在京杭大運河的北岸,為一15米高的小山銅山茅村鎮洞山村,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環境優美,北面緊靠茅村漢畫像石墓,西鄰九里區龜山漢墓,東靠津浦鐵路和104國道[2],南側京杭運河自西向東緩緩流過。

北洞山漢墓石室鑿制而成,其上又加封土夯築,規模宏大。墓穴由墓道、主體墓室、附屬墓室等部分組成,全長達70米,最寬處20米,使用面積320平方米。

主室坐北朝南,前有墓道、甬道,甬道中用巨石堵塞。主體建築有側室、耳室、前堂、後寢8間,主室牆面用石粉塗平,髹漆後再塗硃砂,用以防腐防潮。四壁空空,既無板灰,亦無骨灰。附屬建築共計11間,當為其府庫倉儲,有儲藏室、更衣室、浴間、廚房、井、灶、廁所等,還有舞樂宴飲的場所(出大批殘舞樂俑)墓道前中部分露天開鑿填土夯築,中部東西壁鑿有安放彩繪陶涌的小龕,內有220件彩涌,進墓門的墓道用塞石封堵,主體墓室均鑿于山岩中,由耳室、側室、前堂、後室、庫房、廁所等組成。附屬墓室先在山坡上鑿出堅穴,頂由條石砌成人字形,其中較大的樂舞廳面積達465平方米。北洞山漢墓早年曾多次被盜,但還清理出不少珍貴的文物,有金帶鈎及小件金飾,銅編鐘,門鎖鋪首,弩機箭頭;玉器有透雕玉佩,玉劍飾;漆器惜多腐朽,但紋飾仍很鮮明形多為盤案之屬;陶俑也很多,惜無完整者。最能說明墓主人楚王身份的,有金縷玉衣的玉片五六十片,呈鱗片狀,當是早期的形制,正好為《呂氏春秋》上的含珠鱗施作了注釋。墓道是出地了大量的半兩錢,總數約有七、八萬枚,這一方面說明其年代是在西漢前期,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諸侯王在其封國內可以大量鑄錢,對了解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具有主要的價值。此外還出有銅印,如「楚宮司丞」、「虹之左尉」等印。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清理墓道時,於兩壁新發現七個小壁龕,每龕約有彩繪陶俑三十餘身,共二百二十二軀,個個「神采奕奕」形象生動,這也是清理此墓的一大收穫。

據推斷墓主人是西漢第二代楚衛劉郢客,系高祖劉邦之侄、楚元王劉交之子,下葬年代應在公元前175年。北洞山漢墓是目前我國發現的一座按照陽間生活場景而建成的帝王冥宅。

歷史沿革

北洞山漢墓系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由徐州博物館和南京博物館發掘,1988年建成北洞山漢墓陳列館,次年初對遊人開放。陳列館主要由圍牆、展廳、辦公區、墓穴及封土幾部分組成,占地面積36畝,四周圍牆鑲嵌36塊仿漢畫像石刻,展覽面積500平方米,陳列文物40餘件,封土堆上種植雪松、龍柏、古槐等樹木,整個館區環境優雅,但又不失莊嚴肅穆的風貌。

視頻

徐州市銅山區北洞山漢墓陳列館 相關視頻

探秘徐州北洞山漢墓,這是一座墓中墓!
差點哭了,古墓里迷了路——徐州北洞山漢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