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如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徐如壁,江西資溪人,是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征、仍健在的為數不多的紅軍老戰士之一。他於193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7年被授予上校軍銜,1960年晉升為大校軍銜。他歷任山西省軍區醫院院長、中央軍委機關直屬醫院院長、第四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院長等職,曾榮獲中央軍委三等功、三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二級紅星勳章。

家貧少年投身革命

  徐如壁1915年2月15日出生於資溪縣烏石鎮烏石村一個農民家庭。從10歲起,他就在農村做各種農活,生活十分艱苦。由於當時國民黨對中央蘇區紅軍進行食鹽封鎖,農村很難購到食鹽,尚未成年的他,就常和村民結伴,風餐露宿沿小路翻越幾十座大山到福建光澤販鹽謀生。

  1930年,中央蘇區紅軍擴展到資溪一帶打游擊建立根據地,指揮部就設在烏石村。1931年3月,16歲的徐如壁就參加了當地的紅軍游擊隊。在游擊隊當了兩個月的小兵之後,他被送到瑞金九堡彭陽軍官學校(中國工農紅軍大學前身)衛生訓練班學習,6個月後,他留校當了一名紅軍衛生員。由於當時黨內「左」傾錯誤決策,在他離開家鄉後不久,資溪老根據地便淪陷。從此,他就一直與家鄉親人失去聯繫,家鄉人都以為他在戰場上犧牲了,直到全國解放後,他才與親姐姐和幾個外甥相認。  

長征途中歷經磨難

  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國工農紅軍不得不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紅軍大學隸屬中央紅軍第一方面軍,其任務一是擔任中央機關的警衛團,二是為中央機關提供醫療保障。在西行北上的長征途中,紅軍大學總是與黨中央、中央軍委機關在一起,相伴隨行。

  進入貴州境內後,徐如壁的雙腿患了嚴重的急性關節炎,兩膝紅腫,行動極為困難。但如果走不動,掉隊太遠的話,就極有可能落入敵人手裡。於是,他咬着牙,忍着痛,拄着拐棍堅持行軍。就在他革命生涯中最為困難的時刻,中央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開會期間,紅軍得到一個多星期的休整,他的關節炎竟奇蹟般地好了。

  長征途中,徐如壁偶爾找到一塊牛皮,他用剪刀剪成鞋底形狀,四周留下4個孔,穿上繩子就成了一雙牛皮草鞋。過草地時,由於牛皮草鞋每天泥水浸泡,變得又肥又大,踩在泥中很難拔出來,不能再當草鞋穿了,於是,這肥肥厚厚、半透明的牛皮鞋,就成了遠比草鞋更為重要的「佳肴」。

穿行槍林彈雨救死扶傷

  1935年10月紅軍到達陝北後,幹部團重新起名為紅軍大學,徐如壁作為紅軍幹部團的一名戰士,轉入紅軍大學。1936年1月,組織上第二次派他到衛校學習。同年7月,衛校學習畢業後,他被分配到陝北獨立師的一個衛生所當連級司藥醫生。

  1937年4月,組織上第三次派他到延安衛校學習,後該校改為延安醫科大學,徐如壁就成了延安醫科大學第十二期學員。不久,紅軍改編為八路軍,部分改編後的紅軍部隊開始東渡黃河,開赴抗日戰爭前線。這時,延安醫科大學接到命令,全校師生要渡過黃河,去山西五台山附近日夜搶救傷病員。到了五台山後,徐如壁發現,從前線源源不斷運送來的傷病員有上千人之多,通過打聽才知道,他們都是參加平型關戰役的傷員,全校師生就是受命前來戰地緊急大搶救的。搶救工作結束後,全校師生重返學校上課。

  1939年4月,徐如壁完成了醫科大學的學習,由組織安排到太行山抗日前線工作。在這裡,他經歷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抗日戰爭時期,徐如壁先在太行山總部一個團任醫生和衛生隊長,接下來又在129師醫院和太行山第七軍分區、第二軍分區工作,先後擔任過醫務主任(營級)、副處長(副團級)、處長(團級)等職。在抗日戰爭的戰略防禦階段和相持階段,八路軍的形勢和工作環境非常困難,要與日軍作戰,又要預防閻錫山的部隊與八路軍發生摩擦,幾股力量相互穿插交錯。隨着戰局的變化,閻錫山部隊與八路軍爭奪地盤,時刻都有矛盾衝突。八路軍傷病員的安排也十分困難,有時山下是敵占區,而八路軍的傷員就三三兩兩地住在山上不同的山洞裡,日軍時常到山上巡邏,徐如壁他們要為分散在各個山洞裡的傷員治療,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抗戰勝利不久,國民黨反動派又挑起內戰。閻錫山軍隊向解放區發起全面進攻。於是,徐如壁又投身到解放戰爭中。他參加的最大戰役是晉中戰役。徐如壁的醫療單位隨作戰部隊轉戰,幾乎走遍了大半個山西省,參加戰地傷員搶救和醫療工作,直到整個太行山、山西省成了解放區,他的戰爭生涯才宣告結束。

  徐如壁作為軍隊醫務工作者,從參軍入伍當衛生兵到後來擔任軍隊後勤部醫療單位的師級領導職務,在幾十年的工作中,他的戰鬥武器是擔架、藥箱和手術刀;他的戰場基本上是在運送傷員的路上、傷病員的病床前、野戰軍的手術台上。回想自己的工作歷程,徐如壁有欣慰值得自豪的一面,也有遺憾不盡如人意的一面。在他的一生中,經過他們治療康復的紅軍、八路軍、解放軍指戰員不計其數,僅他親自做手術救治過的人,粗算也有千人以上。在戰事最繁忙的時候,他們有時一天要做幾十個手術。讓徐如壁感到遺憾的是,他曾眼看着許多受傷的革命同志,因當時醫療條件所限犧牲了生命。

心境淡泊安享晚年

  全國解放後,徐如壁從山西太原到南京、西安、北京,一直在部隊醫院擔任領導工作。1951年,他首次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文革」期間,徐如壁所在的部隊機關也受到衝擊。作為第四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院長,徐如壁也遭到造反派圍攻,受到迫害。長期的批鬥和農場勞動把他的身體拖垮了,他的胃被切除五分之四,腸被切除70公分。造反派在搶走他珍藏了幾十年的紅軍八角帽和紅軍時期發的三塊銀元等珍貴紀念品後,見他一身正氣沒有什麼空子可鑽,也找不到什麼對他們有用的東西,就同意徐如壁回原籍休養的要求。1969年底,徐如壁再次回到闊別近20年的老家資溪,得到家鄉領導的熱情歡迎和接待,縣政府在縣委機關大院內專門為他建了一幢住宅樓。在家鄉黨政軍民各方面的關懷下,徐如壁的身體得到康復。

  「文革」結束後,基於對紅軍老同志的管理和生活、醫療條件等方面的考慮,經解放軍總後勤部的統籌安排,徐如壁於1982年離開資溪,前往解放軍總後蘇州干休所休養。如今,92歲的徐如壁雖年事很高,但身體尚好,過着平靜、愉快的晚年生活。

  在回顧革命生涯之餘,徐如壁還高興地介紹了他的養生之道。他是學醫出身,過去腸胃動過手術,身體較差,但離休後注意保養。他常說,健康鑰匙全靠自己掌握,健康的訣竅就要開心快樂。心境淡泊,粗茶淡飯,適當鍛煉,家庭和睦是他的養生之道。

  徐如壁對待一切事情都能以一種和諧團結、樂觀和順其自然的心態去看待和處理,對名利、地位、待遇更是如此。他有五個子女,均已成家立業。對子女的事他從不過於操心,他相信兒女自有兒女福。在戰爭年代和「文革」時期,他曾吸煙喝酒,但休養後就果斷戒了煙,只喝少量紅葡萄酒等有益健康的酒。他每天粗茶淡飯不挑食,以蔬菜為主,配吃少量葷菜。日常生活做到動靜結合,體力活動以散步為主,也做一點如掃地、種花等修身養性的活動。他對一些現代化的休閒娛樂方式也很感興趣,喜歡上網玩電腦,常在電腦上下棋、玩撲克,自娛自樂;經常用微型數碼相機拍一些五花八門的照片,然後放在電腦上自我欣賞;外出散步時常帶上MP3邊走邊聽音樂。老有所樂、老有所為,這就是徐如壁92歲高齡腰不彎、背不駝、耳不聾、眼不花,健康高壽的「秘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