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如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徐如人[1] (1932年2月-),生於浙江上虞。

1952年畢業於上海國立交通大學化學系,至東北人民大學(現吉林大學)化學系任教。[2]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先後獲得4次國家自然科學獎、3次國家教委(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化學獎等多項殊榮。

2003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教育背景[3]

  • 1949-1950年,上海國立復旦大學化學系學生。
  • 1950-1952年,上海國立交大化學系學生。
  • 1958年,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系進修。

人物生平[4]

  • 1952-1955年,東北人民大學化學系助教。
  • 1955-1978年,吉林大學化學系講師。
  • 1978-1979年,吉林大學化學系副教授。
  • 1979-至今,吉林大學化學系教授。
  • 1984-至今,吉林大學化學系博士生導師。[5]
  •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 2003年10月,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研究方向[6]

  • 微孔化合物的分子工程學。
  • 新型微孔無機化合物的合成與表徵。
  • 分子篩晶化機理的研究。

科研成果

  • 微孔化合物的分子工程學研究

微孔無機化合物的分子工程學就是無機微孔化合物的分子設計與定向合成研究, 即以材料的功能為導向,進行結構設計, 最終實現定向合成。 1)具有特定孔道結構的分子篩的定向設計 利用計算機輔助的方法,以功能為導向,開發設計具有特定孔道結構的簡單,快捷,高效的理論方法,並建立分子篩假想結構數據庫。 2)無機微孔化合物的定向合成 主要通過三條定向合成路線:模板指導下的定向合成路線;結構基塊構築的定向合成路線;數據挖掘輔助定向合成的路線為指導方法, 進行無機微孔晶體的定向合成工作。

  • 新型微孔無機化合物的合成與表徵

採用水熱和溶劑熱方法,在磷酸鹽、砷酸鹽、硼酸鹽、鈦酸鹽、氧化鍺與鍺酸鹽等體系中,進行具有新穎骨架結構的無機微孔材料的合成, 並通過大量的實驗進行無機微孔化合物合成規律的研究。

  • 分子篩晶化機理的研究

對晶化過程中的晶化動力學與晶體模型,以及轉晶機制進行系統地研究,以得到晶核的生成與結構關係,晶化中的模板劑所起到的具體作用, 進而輔助定向合成。

主要獎項及榮譽[7]

徐如人院士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0餘篇,出版了《沸石分子篩的結構與合成》、《固體核磁共振》、《無機合成化學》、《ProgressinZeoliteScience-AChinaPerspective》、《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與《分子篩與多孔材料化學》等八部學術專著。 所獲獎項

  1. 《分子篩晶化機理及雜原子分子篩的開發》研究,獲得1985年國家教委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 《分子篩的晶化理論及新型分子篩的研製》,於198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3. 《新型微孔晶體的研究》與《醇體系中無機物的合成與晶化規律研究》分別獲1992年、1994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1996年又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及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
  4. 《三維骨架微孔化合物單晶合成與製備》獲1998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5. 《新型微孔晶體合成與新合成路線開發研究》獲1999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6. 1995年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化學獎。
  7. 1986年和1990年先後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學家和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
  8. 1998年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與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
  • 榮獲1993年何梁何利科技進步化學獎

參考資料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