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徐健,女,1965年3月21日生。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目錄
人物履歷
學歷或學位
2002年獲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
1991年6月獲北京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
1987年6月獲北京大學歷史學學士學位
任職簡歷
- 1990-1993 北京大學歷史系助教
- 1993-2002 北京大學歷史系講師
- 2002-2015 北京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 2015-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 1996.11-1997.7 德國拜羅伊特大學歷史系學術交流
- 1998.6-9德國拜羅伊特大學歷史系博士研究
- 2000.4-7德國拜羅伊特大學歷史系訪問學者
- 2007.7-9德國愛爾蘭根大學政治系訪問學者
- 2007.9-2008.3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歷史系訪問學者
- 2008-2011澳門科技大學兼職副教授
- 2009.6-8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東亞研究所訪問學者
- 2013.8-9 德國洪堡大學訪問學者
- 2015.7-8 德國洪堡大學訪問學者
研究方向
德國近代史、德國政治思想史、普魯士官僚制度史、中德交流史
學術成果
論文
- 1. 關稅同盟與德國的民族統一,《世界歷史》1998年第2期
- 2. Die deutsche Kulturpolitik in China und ihre Auswirkungen in den Jahren 1897 bis 1914, in: Hermann J. Hiery, Hans-Martin Hinz(hrgs.)Alltagsleben und Kuturaustausch: Deutsche und Chinesen in Tsingtau 1897-1914, Wolfratshausen : Ed.Minerva 1999
- 3. 評德國史學界有關「特有道路」問題的爭論,《國外社會科學》2001年第2期
- 4. 十八世紀的普魯士官僚:地位、責任和選拔方式,《北大史學》第8輯
- 5. 托馬斯·尼佩帶:《1866-1918年的德國歷史》,《中國學術》2001年第3輯
- 6. 近代普魯士行政官員選拔與培訓制度的形成和發展,《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2002年第2期
- 7. 轉型時期普魯士官僚的經濟改革思想和國家企業促進政策,《史學月刊》2002年第4期
- 8. 近代普魯士行政官員選拔與培訓制度的形成和發展,《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2002年第2期
- 9. 轉型時期普魯士官僚的經濟改革思想和國家企業促進政策」,《史學月刊》2002年第4期
- 10.「公民參政」與「道德政治」——普魯士斯泰因改革的政治思想理念,《北大德國研究》(第一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 11.「行政自由」和「憲政自由」—19世紀上半葉普魯士自由派官僚的政治思想及其實踐,《北大史學》第11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 12. Forschungen zur Geschichte der deutsch-chinesischen Beziehung in: Chinese History and Society, Berliner China-Hefte 2006, Vol.30
- 13. 19世紀初德國的自由主義國家理論及其實踐,《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2007年第2期
- 14. 「社會國家」思想、公眾輿論和政治家俾斯麥——近代德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緣起,《安徽史學》2007年第4期
- 15.「1996-2005年中德關係研究綜述」,《北大德國研究》)(第二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 16. 普魯士改革中的鄉鎮自治與市民社會的培育,《史學月刊》2008年第1期
- 17. 勞倫茨·馮·斯泰因的社會-國家思想——兼論近代德國「整體國家觀」,《探索與爭鳴》2009年第12期
- 晚清官派留德學生研究,《史學集刊》2010年第1期
- 18. 晚清第一批官派留德軍事生:動因、表現及影響,《徐州師範大學學報》2010年第1期
- 19. 守望精神家園:威爾海姆·海因里希·里爾的保守社會政策,《探索與爭鳴》2010年第12期
- 20. 普魯士改革中的鄉鎮自治與市民社會的培養——一個德國的模式,韓水法、黃燎宇主編:《從市民社會到公民社會》,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 21. 十六七世紀德國威爾瑟-福格爾商社在東方的貿易活動,《世界歷史》2011年第5期
- 22. 十一五期間的世界近代史研究,《世界歷史》2011年第4期
- 23. 普魯士鷹旗在廣州: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埃姆登亞洲公司的廣州貿易,《中西文化研究》2011年6月刊
- 24. 政治妥協與學術堅持:漢學家傅吾康與北平中德學會,《中西文化研究》2011年6月刊
- 近代德國的官僚文化,《中國科學報》2012年12月10日
- 25. Die offizielle Entsendung chinesischer Studenten nach Deutschland in der spaeten Qing-Zeit, 1876-1911, im:M.Leutner(Hg.), Preussen, Deutschland und China, Berlin:Lit Verlag, 2014
- 26. 潘潤涵先生的史學思想簡述,《世界歷史》2014年第6期
- 27. 納粹史敘事與民族認同,《史學集刊》2015年第4期
- 28. 21世紀德國學界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責任和起源問題的討論,《世界歷史》2015年第6期
- 29.「烏拉愛國主義」:一戰前德國社會心態的若干思考, 《北大德國研究》(第五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 30. 通向行政現代化的普魯士模式,《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8.16
專著
1.《近代普魯士官僚制度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2.《往東方去:16-18世紀德意志與東方貿易》,社科文獻出版社2013年
編著
1. M.Leutner, A.Steen, Xukai, Xu Jian (hrsg.), Preussen,Deutschland und China: Entwicklungslinien und Akteure(1842-1911), Berlin: Lit Verlag, 2014
教材
1.《世界通史》(現代卷)(參著)人民出版社,1997年
譯著和譯文
1. 一百年來的俾斯麥傳記,《德國研究》2000年第3期
2. 恐懼與戰爭:論一戰中的恐懼因素,《北大史學》第7輯
3.《希特勒魔影下的戰後德國》序言,民族出版社2000年
獲獎情況
教學獎
1. 2002年獲北京大學安泰獎
2. 2012年獲北京大學教學優秀獎
科研獎
1. 2006年獲北京大學第十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2. 2008年專著《近代普魯士官僚制度研究》獲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3. 2013年北京大學人文杰出青年獎
4. 2014年北京大學人文杰出青年獎
社會工作獎
1. 1995年獲北京大學優秀班主任稱號
社會任職
1. 中國德國史學會副會長
2. 中國世界近代史學會常務理事
3. 北京大學德國研究中心成員
4. 北京大學歐洲研究中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