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徐佳士照片網址

徐佳士(1921年5月22日-2015年12月22日),江西省奉新縣人,23歲投考中央政治學校(政大前身),就讀新聞系,赴美獲得明尼蘇達大學史丹佛大學碩士,他曾任南京《中央日報》記者、副總編輯、考試院考試委員,後來返回政大擔任新聞系教授,民國77年籌設傳播學院。

目錄

經歷

徐佳士為台灣傳播學界打下基礎,著有《大眾傳播理論》、《模糊的線》等書,幾乎所有新聞系教授,都是他的學生輩,他早在民國56年就要求新聞系學生修習至少20學分的外系課程,被視為推動「跨領域教育」的先驅。

林元輝回想,徐佳士具有「頑皮豹」精神,生活中經常展現「徐氏幽默」,還擁有一套生命哲學,例如,他在2003年SARS期間,買了很多綠豆到處送人,表示綠豆可以解毒,旁人質疑沒有科學根據,徐佳士則回答說,重點不在綠豆,而是買綠豆可以出門透透氣,增強免疫力。 [1]

以「傳播」為己任的徐佳士

[2] 曾經是政大新聞系所主任,現在則是文理學院院長的徐佳士,一隻手拿粉筆在教室裡教新聞實務、傳播理論,另隻手卻把硬梆梆的學術理論和周圍環境所發生的事物相結合,透過筆端在報章雜誌上娓娓道出他的觀點或主張。

許多人都說,在學校裡,他是關心學生,致力改進新聞教育的薰薰儒者。在社會上,他是對環境充滿了關懷和感情的學者型書生。

二、三十年來,他執著在教書和寫文章的範疇裡,不做學術秀,也不寫隨俗的文章,更不會到處拉關係或自我表揚。他總說:「學者就是要在學校做學問的,不要過份宣揚自己的主張。」 他能吸收各種新觀念,被學生認為是比三十多歲教授還要開明的老師。

他常常看書到深夜,也愛書如命。一年政大淹水,半夜雨水淹到樓下客廳,鄰家最先搶救的東西是電視機,徐佳士最先救的卻是他的英文書。

他隨時都掌握最新的傳播文獻,並且樂於和他人分享。一次,一位畢業六、七年的學生,和他談起有線電視,他說英國有份報告書值得參考;第二天,他就把這份報告影印本寄給了這個學生。

許多喜歡看他的書和文章的人都公認,徐佳士是國內第一個能把最新的傳播科技或知道,融入到他的思想架構中,然後以深入淺出的文筆介紹給大眾的學者。「我很想學,可惜功力太差!」一位在廣告公司負責市場調查、有「電腦怪才」之稱的學 生這麼說。

好幾位和他一起做研究的新聞所年輕的教授也說,他們在討論研究計劃時,「許多新東西都是徐老師先提到」,他總是比別人先看到最新的資料。

永遠洞燭機先

「他做研究也總比別人快一步」,在新聞所任教的鄭瑞城說。像十年前,徐佳士率先研究國內新聞報導的正確性。這篇報告以今天的標準來看,並不十分嚴謹,但是以後凡是有關新聞報導正確性的研究,都必須引用他的資料來源。「今天,他對傳播觀念、電視科技的引介,日後勢必也會造成這種趨勢。」他還說:「他是許多新觀念的創造者。」 他被公認是傳播研究的泰斗,但卻不是高不可攀的學者。和他初識的人,都說他很客氣、虛心,但總是和對方保持適度的距離,一位從新聞所畢業十幾年的學生卻說:「和徐老師談話,要先放鬆自己。」

平常,徐佳士除了上課、主持研究計劃、行政會議之外,還要應邀主持外界的演講、座談,甚至參與各種比賽的評審或是草擬呈給政府的建議書,對於這些雜務,他總是能做的才接下來。

這種態度,尤其可從他的文章裡看出來。很多讀者都說他的文章題材廣泛,處處顯出他對社會的關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