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往高處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往高處走
圖片來自搜狐網

往高處走,有智慧的人處事能夠高瞻遠矚,看得遠,想得透,事情尚未發生,便能防患未然;路不敢走絕,事不敢做盡,人生留有轉寰的餘地。而愚痴人只看到近功短利,巧取豪奪,等到鑄成大錯,嘗到惡果,只能徒呼奈何了

原文

  有智慧的人處事能夠高瞻遠矚,看得遠,想得透,事情尚未發生,便能防患未然;路不敢走絕,事不敢做盡,人生留有轉寰的餘地。而愚痴人只看到近功短利,巧取豪奪,等到鑄成大錯,嘗到惡果,只能徒呼奈何了。人生要做第幾等馬,就在你我的選擇。

  有一天,釋迦牟尼佛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出去托缽的弟子們,沐着清晨的陽光陸陸繼繼地回到精舍,一個個威儀具足,神態安詳。弟子們靜靜地走到水池旁邊,輕輕地洗去沾在腳踝上的塵土,然後庠序有次的端坐在尼師壇坐具上,等待佛陀的開示。

  佛陀坐在金剛座上,慈祥地俯視着弟子們,以輕微而清晰的音聲開示弟子們道:

  「世間有四種馬:第一種良馬,主人為牠配上馬鞍,駕上轡頭,牠能夠日行千里,快速如流星。尤其可貴的是當主人一揚起鞭子,牠一見到鞭影,便能夠知道主人的心意,遲速緩急,前進後退,都能夠揣度得恰到好處,不差毫釐,這是能夠明察秋毫、洞燭先機的第一等良驥。

  第二種好馬,當主人的鞭子打下來的時候,牠看到鞭影不能馬上警覺,但是等鞭子笞打到了馬尾的毛端,牠也能感受到主人的意思,奔躍飛騰,這是反應靈敏、矯健善定的好馬。

  第三種庸馬,不管主人幾度揚起皮鞭,見到鞭影,牠不但遲鈍毫無反應,甚至皮鞭如雨點地揮打在皮毛上,牠都無動於衷。等到主人動了怒氣,鞭棍交加打在結實的肉軀上,牠才能憬然察覺,順着主人的命令奔跑,這是後知後覺的平凡庸馬。

  第四種駑馬,主人揚起了鞭子,牠視若未睹;鞭棍抽打在皮肉上,牠也毫無知覺;等到主人盛怒極了,雙腿夾緊馬鞍兩側的鐵錐,霎時痛刺骨髓,皮肉潰爛,牠才如夢大醒,放足狂奔,這是愚劣無知、冥頑不化的駑馬。」

  佛陀說到這裡,突然停頓下來,眼光柔和地逡巡着一千二百五十位弟子,弟子們正聚精會神地等待佛陀繼續宣說妙法,寬大的竹林精舍靜悄悄地,只聽到庵摩羅樹葉輕輕的飄落聲,以及佛陀莊嚴而平和的音聲:

  「弟子們!這四種馬代表四種不同根器的眾生。第一種人聽聞世間有無常變異的現象,生命有殞落生滅的情境,他便能悚然警惕,奮起精進,努力創造嶄新的生命。好比第一等良馬,看到鞭影就知道向前奔跑,不必等到死亡的鞭子抽打在身上,喪身失命了,才後悔莫及。

  第二種人看到世間的花開花凋、月圓月缺,他人生命的起起落落、無常侵逼,他也能及時鞭策自己,不敢懈怠。好比第二等好馬,鞭子才打在皮毛上,便知道放足馳騁。

  第三種人看到自己的親族好友經厲死亡的煎熬壞滅,人世的顛沛困頓,身受手足割截、骨肉拆裂的痛苦,才知道觳觫驚懼,珍惜歲月,營連生命。好比第三等的庸馬,並非受到主人鞭杖的切膚之痛,才能幡然省悟。

  第四種人當自己病魔侵身、四大假壞,一口氣如風前殘燭悠悠弱弱的時候,才惱恨憂悶,悔不當初及時努力,人生空走一回。好比第四等駑馬,受到徹骨徹髓的亡身遽痛,才知道奔跑。」

  這則譬喻出自《雜阿含經》,佛教有一句話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