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彼得里斯·瓦斯克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范斯克斯(Pēteris Vasks) (出生日期 : 1946年4月16日) 是位拉脫維亞作曲家

范斯克斯生於拉脫維亞的艾什曼(Aizpute)一個浸信會牧師家庭。他被訓練成低音提琴手,並曾加入幾個拉脫維亞樂團,之後他進入了位於立陶宛(Lithuania)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的國家學院去學習作曲,他要走到立陶宛學習音樂是基於蘇聯對浸信會人士的壓抑政策。他於1990年代開始於拉脫維亞外獲得知名度。

初時,范斯克斯的風格類似於盧托斯特瓦斯基(Witold Lutosławski),潘德雷茨基(Krzysztof Penderecki)和喬治克朗(George Crumb)的隨機實驗。之後他的作品包括了拉脫維亞音樂中的元素,例如 柔和及具田園風格式的英國管協奏曲(cor anglais concerto) (1989)。大體來說范斯克斯的作品都是能清楚地表達他的訊息,並有著單一的及具力量的和諧。抒情的一段過後是激烈的不和階音,或是被具軍樂感覺的陰暗部份所打斷。他曾使用並延伸極簡抽象派藝術的技巧,但他沒有成為任何特定方法的奴隸。

范斯克斯重視環境問題,你可於他的作品中,例如第二號弦樂四重奏(String Quartet No. 2)(1984)中找到原始清新的及被破壞的大自然感覺。其他重要作品包括如歌的(Cantabile) (1979)及悲傷的音樂(Musica dolorosa) (1984)。他曾寫過五首弦樂四重奏,第四首(2003)是獻及克隆納斯四重奏(Kronos Quartet)。

范斯克斯是Vienna Herder Award 1996及拉脫維亞音樂大獎(Latvian Grand Music Award) 1997年度的的得獎者,後者是為表揚他的小提琴協奏曲Tālā Gaisma(1996-7)。他的重要作品還有第二號交響曲-流浪者(Viatore, Symphony #2)音樂是位已故的朋友(Music for a deceased Friend)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