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述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彭述之 | |
---|---|
出生 | 1894年 |
逝世 | 1983年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主編、革命家 |
個人簡介
彭述之(1894—1983),又名張次南,清光緒二十年(1894)出生於邵陽隆回三都轉角丘(今隆回縣中團鄉轉角丘村)[1]。小時讀私塾,後入寶慶縣中求學。在校組織學生會,參加反對袁世凱,反對與日本簽訂「二十一條」的愛國鬥爭。中學畢業後任教一年,考入北京大學學習,時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參加了「五四」運動。民國9年(1920)秋,先後在長沙、上海參加革命活動,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民國10年轉為中國0黨員。是年受派前往莫斯科,先後在紅軍和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學習期間,在莫斯科擔任0旅蘇支部-。參加過在莫斯科召開的共產國際遠東工人大會,還以蘇聯0員資格參加莫斯科的市區代表大會。
主要事跡
民國13年,彭以0中央代表的資格和李大釗一同出席共產國際第五次大會。同年8月回國,在上海大學任教,擔任過《新青年》主編。在次年黨的「四大」會議上,他被選為0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央局委員,兼任中央宣傳部主任(部長)和<嚮導》周報主編。在此期間,他給家鄉寄回《0》、《嚮導》、《政治周刊》等刊物,宣傳馬列主義,鼓勵親友投身革命。民國16年,彭執行-的右傾投降主義路線,拒不在《嚮導》上刊登毛澤東的《湖南農-動考察報告》等著作。同年參與領導上海-,失敗後,同-組成反對派運動,公開進行反黨活動。民國18年11月15日,0中央批准江蘇省委關於開除彭述之等人黨籍的決定。以後,他成為托洛茨基分子,同-、劉仁靜及其他托派分子一起,組成所謂「列寧主義者左翼反對派」,在上海設立中央機關,出版刊物《火花》。
同年12月15日,彭述之與-、劉仁靜等81人,發表了《我們的政治意見書》,公布了托、陳取消派的綱領,後來他在托洛茨基建議下,盡力將托洛茨基各小組統一起來,組成「中國共產主義同盟」。民國21年,同-等10 餘人一起,被-以違反《國民緊急治安法》名義逮捕,判刑8年。民國26 年出獄,這時圍繞着蘇聯無產階級-和民主主義等問題,他和-之間產生很深的裂痕與分歧。抗日戰爭開始,彭同-分道揚鑣。第四國際成立時,他擔任中國支部-。在中國共產主義同盟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通過決議,公開批判-的「右傾機會主義」。太平洋戰爭爆發,他去香港等地,秘密進行托洛茨基的派別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他將中國共產主義同盟改稱為中國革命0,並將該黨政治局遷移香港。
1949年,彭在香港主持討論中國0勝利成功的原因和教訓,公開發表《告中國0書》。由於香港0的壓力,先後-越南和歐洲。1951年參加第四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成為中央執行委員、常務委員會委員及-局成員。旋同第四國際總-巴布羅蘭的多數派在理論和政策上發生對立。不久,第四國際公開0,彭述之即成為少數派領袖,致力於把0的托洛茨基主義分子重新統一起來,企圖創造托洛茨基運動的再統一。為此,他-日本、美國等地,最後遷居美國。1983年11月28日,在美國因患心臟病去世,終年89歲。[2]
參考資料
- ↑ 彭述之:被開除黨籍的中共「二把手」 百度,2019.1.31
- ↑ 回顧我和彭述之的歲月 中文馬克思主義文庫,201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