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彭翼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彭翼仲(1864-1921),名詒孫,江蘇蘇州人,長期居住在北京,"趕車拉過水",因而對底層人民的生活疾苦有所了解和同情。他一生創辦了3張報紙,其中以《京話日報》聲譽最好,影響最大。《京話日報》是在一張以城市居民為主要讀者對象、用通俗的北京話出版的報紙,1904年8月16日創辦於北京。

彭翼仲的祖父彭蘊章,官至咸豐朝的武英殿大學士和軍機大臣領班,他的伯父彭祖賢官至湖北巡撫,署湖廣總督,也都是顯宦。

彭翼仲先後辦過3種報紙,最先辦的是《啟蒙畫報》,於1902年夏間出版;其次是《京話日報》,於1904年8月16日出版;又其次是《中華報》,於1904年陰曆11月出版。

1906年8、9月之間,《中華報》連續報道保皇黨人吳道明范履祥被捕並被處死等消息,披露奕劻那桐袁世凱等高官要員秘密處決保皇黨人的實情,揭露了清廷黑幕,由此深受執政者忌恨。9月29日,巡警部悍然作出逮捕報人、查封報紙的決定,其《堂諭》稱:"《中華報》妄論朝政,捏造謠言,附和匪黨,肆為論說。主筆人杭慎修即杭辛齋、《京話日報》主筆人彭詒孫即彭翼仲,均着提解到案。咨由順天府即日遞解回籍,交地方官嚴加禁錮,以示懲儆,勿得遲延。"關押數月之後,彭翼仲以所謂"槍傷看管委員"的新罪,改判為"發配新疆,另加監禁十年"。

1907年5月6日上午10時,遠戍之行正式開始。夫人孫氏與彭翼仲執手道別,這是患難夫妻的永訣。兄長彭星伯緊隨車後,步行約二三里,直送到西村外,高聲呼喊:"壯哉,游也!"隨着親人聲音和身影的漸漸隱去,彭翼仲一行便開始了日復一日的前行。

彭翼仲之妾段耘藍從一開始就決心陪伴同往新疆,送報人苗鳳梧早在入獄探看時就主動要求跟隨同行,於是,彭翼仲在段耘藍和苗鳳梧的陪同下行進在漫漫陌路上,經過8個月的長途跋涉,終於在1907年年底抵達新疆省會迪化(今烏魯木齊)。

抵達新疆,接收此案的是迪化府長官汪步端。汪氏之祖汪元方,字友直,與彭翼仲之祖彭蘊章同朝同僚,二人的交誼,非同泛泛。有這樣的特殊關係,又加上"天高皇帝遠",於是汪步端就採取特別的方式執行公務:讓彭翼仲寄住在迪化府下屬的迪化縣典史署。典史署掌管緝捕、關押獄犯等事務,彭翼仲居於典史署但並不下獄,只是造成被拘禁的假象,真是不幸中的幸事!隨着清廷統治逐漸弱化,新疆官府對"政治犯"的管束逐漸放鬆,彭翼仲曾被當地官員梁玉書請作家庭教師。

彭翼仲於民國二年(1913年)春踏上返回北京的途程。1913年4月22日,彭翼仲攜在新疆新娶的湖北咸寧女子侯燕玉及第三子抵達北京,北京報界和社會大眾紛紛表示慰問和歡迎。

1913年6月,友人誠厚庵與彭翼仲相見。這位誠厚庵1905年在朝陽門外大街路南關帝廟內開設樂群閱報處,因《京話日報》而成為彭翼仲的知心友人,後來他成為報界中人,參與了主要由旗人創辦的《京話公報》的編輯事務。1913年冬出版"厚庵編訂,翼仲自述"的《彭翼仲五十年歷史(上編)》一書。在社會各界的期盼下,在友人陳乾的傾力相助下,《京話日報》於1913年8月7日(陰曆七月六日)復刊。

報紙僅僅出了22天,又遭當局查封。同年11月1日,彭翼仲第三次辦《京話日報》。1916年他因不肯附和袁世凱稱帝,報紙第三次被封。直到袁世凱倒台後,《京話日報》才得以穩定出刊。1921年冬,彭翼仲病逝。此後,梁漱溟接手,維持出刊至19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