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紹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彭紹升 |
本名: 彭紹升 字號: 字允初,號尺木 所處時代: 清朝 主要作品: 《居士傳》《善女人傳》等 |
彭紹升(1740-1796年),法名際清,字允初,號尺木,江蘇長洲人。彭家世清華,祖名定求(1645-1719年),字勤止,號南畇,康熙二十五年(1686)狀元,官侍講。父名啟豐(1701-1784年),字翰文,號芝庭,又自號香山老人,雍正五年(1727)狀元,官至兵部右侍郎。紹升自幼聰穎。年十六,為諸生。明年舉於鄉。又明年,捷南宮,以名進士終於家。[1]
個人簡歷
初不信佛,好世間文字,志存利濟。忽自省曰,吾未明吾心,奈何。或告以道家修煉法。習之三年,不效。後讀佛書,爽然曰,道之所歸在是矣,始信向佛乘。慕梁溪高忠憲、廬山劉遺民之為人,故又號曰二林,以兩公修學地,同名東林也。
性純孝,居母喪,宿殯側者三年。父歿,建念佛道場,又願以平日所誦華嚴經十部,彌陀經一千部,金剛經一千部,佛號一千萬聲,代父回向西方。
已而盡棄所習,專心竺教,好方山、永明之書。尤推蓮池、憨山,為淨土之前導。年二十九,斷肉食。又五年,從聞學定公,受菩薩戒,自是不復近婦人,以知歸子自稱。
嘗言志在西方,行在梵網。其自誓文雲,若我際清,既受戒已,還復破戒,增長惡法,毀壞善根。唯願護法諸天,速行誅殛,為世鑑戒。若我際清,克厲身心,護持戒品。盡此形壽,必生安養。十方三寶,為我證明,俾我速得念佛三昧。臨命終時,遠離塵垢,親見彌陀。脫然西邁,更無遮障。見者聞者,如我發心。生極樂國,獲無生忍。回入娑婆,普度有情,俱成正覺。個人作品:《居士傳》、《善女人傳》、《淨土聖賢傳》、《二林居集》、《一行居集》、《觀河集》、《測海集》、《一乘決疑論》、《華嚴念佛三昧論》、《淨土三經新論》等。
個人作品
雙忠祠記
余觀建炎之事,宋之不亡者幸耳。方金兵破揚州,於時高宗駐平江,去敵尚遠,平江固可守也。蹙蹙焉去之臨安,而越而明,不暇一夕息。已而敵破建康,道廣德,趨臨安,由越入明,縱掠海上而歸。使其時平江諸將帥,以勁旅遏其沖,俾只輪不反無難者,奈何兵不戰而潰,城不攻而下,坐使五十萬人,幷命於鋒刃而莫之救。相傳金兵自盤門入。有二士者,拒戰於門外,一死於陣,一死於水,而盤門破矣。嗚呼,彼守城者,或則侍郎,或則宣撫使,非不顯且要也,委而去之,若棄唾涕,而獨遺二士者,以殉國之烈,此不可為發憤而深痛者哉。然自二士之死,里人神而祀之,迄今六百餘年,而靈爽益著。二士俱汴人,從高宗南渡守平江。其一劉姓鼐名,蓋死於陣者也。其一張姓鰲名,蓋死於水者也。祠有明永樂中俞禎碑,以鼐為順國明王,職天壇傳奏司。以鰲為順濟龍王,職盤溪守御司。其封爵莫知何昉,要其來也則遠矣。近者祠久不修,里人醵金千兩,新其宇。既成,屬予記。祠在盤門外靈巌鄉,俗名雙土地祠。余更之曰雙忠。夫其忠也,乃其所以自神也。遂書而記之。
——王文濡選輯《續古文觀止》(民國十三年版)第一百二十四頁
社會評價
至嘉慶元年,正月二十日清晨,作辭世偈雲,出沒閻浮塵點身,流離瑣尾竟何因。而今驀直西方去,瞥眼收回萬劫春。遂西向趺坐,念佛而脫。時果為署中開印日,年五十七。
著作有:《居士傳》、《善女人傳》、《淨土聖賢傳》、《二林居集》、《一行居集》、《觀河集》、《測海集》、《一乘決疑論》、《華嚴念佛三昧論》、《淨土三經新論》等。
評曰,余聞二林不若一林好,就了廬山去錫山。竊深然其語。及讀一行書,而嘆其去就之得宜。讀決疑、念佛兩論,覺非一非二,無我無渠,乃爽然自失矣。